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禅之道
字数: 168
出版社: 湖南美术
作者: (美)阿伦·瓦兹 著
商品条码: 9787535672056
适读年龄: 12+
版次: 0
页数: 336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0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禅没有目的,如不去往何方的旅行。因为充满希望的旅途胜过终点的到达。” “禅”这一古老玄奥的学说对现代生活还有何意义?这本风靡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禅之道》带你探索禅的世界,体会禅的“无为”“自足”对焦虑不安的现代生活的启示意义——自我和世界、现在与未来的对立消失,束缚得以解脱,开放身心,活在当下。 《禅之道》初版于1957年,是西方哲学家阿伦·瓦兹众多著作中影响深远的经典长销之作,其观点透彻,条理清晰,适宜普通读者入门阅读。书中既有对于禅思想的全面阐述,也有将禅应用于生活和艺术领域的实践指导。 全书围绕“禅”这一主题,上承“背景和历史”,下启“原理和实践”。 上篇追溯禅与道家、佛教的渊源,深入阐述与禅的诞生密切关联的《易经》、老子、庄子、列子、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并细致梳理禅宗的历史传承。 下篇重点阐述禅精神中核心的两个概念“空”和“妙”,以及“静坐无为”的禅修方式,并以“坐禅”和“公案”为例展开深入探讨;最后讨论禅在生活、艺术中的表达与应用,如禅与诗艺、茶道、园艺、书法、剑术等之间的关联。
作者简介
阿伦? 瓦兹(1915—1973) 美国神学博士,禅宗信徒,对东方哲学有精深的理解。他的思想受到铃木大拙的影响,同时又不局限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的某一领域。 生前出版的20多部有关宗教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在美国几乎每一部都是畅销书,并以多种语言在全球翻译出版,包括《禅之道》《心之道》等。 作为一个狂热的演讲者,瓦兹在20世纪60年代定期出现在广播节目中,并主持了热门的系列电视节目《东方智慧与现代生活》。他在美国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1959 年出版的《垮掉禅、方形禅与禅》中,瓦兹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禅修实践命了名。 阿伦? 瓦兹(1915—1973) 美国神学博士,禅宗信徒,对东方哲学有精深的理解。他的思想受到铃木大拙的影响,同时又不局限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的某一领域。 生前出版的20多部有关宗教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在美国几乎每一部都是畅销书,并以多种语言在全球翻译出版,包括《禅之道》《心之道》等。 作为一个狂热的演讲者,瓦兹在20世纪60年代定期出现在广播节目中,并主持了热门的系列电视节目《东方智慧与现代生活》。他在美国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1959 年出版的《垮掉禅、方形禅与禅》中,瓦兹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禅修实践命了名。
精彩导读
“禅与艺术”一章中关于茶道和枯山水的描写 中国寺院里的“茶仪”最初被荣西带到了日本。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于今天的茶道,但总归是后者的来源,并且似乎在15 世纪被引入世俗生活。千利休(1522—1591)完善的正是此种茶道。从千利休那儿传下来的茶道形成了3个目前繁盛发展的主要流派。茶道使用的“礼茶”不是平常所用的泡入热水的茶叶。它是精细的沫状绿色茶,通过竹制搅拌器将其在热水里搅弄,直到它成为中国作家所言的“玉液”。大多数情况下,茶道在小圈子里,或仅仅在一对同伴之间被享用。茶道尤其被古代武士们喜爱,如同被今天疲倦的商人们喜爱一样。茶道是对骚乱世界的一种坦率的逃避。 理想情况下,茶道屋是一间小屋,其坐落之所与其所属的花园里的主要居住区分开。在这间小屋里,地上铺着榻榻米或草垫,中间围着一个火炉。屋顶通常为稻秸铺就,与大多数日本人家庭一样,是由直立的天然色泽的木头支撑的纸障子。屋子的一边被壁龛、悬挂着的立轴画或书法占满了,还包括一块石头、一枝花或些许其他艺术品。氛围虽然是正式的,却出乎意外地令人舒适。客人们随性地自由交谈或默默观察。主人不慌不忙地准备炭火,用竹制长柄勺将水舀进一个软褐铁制成的矮壶里。主人以正式的但完全不慌不忙的态度取来其他器皿,一个放着些许蛋糕、茶碗、茶罐和搅拌器的盘子,以及一个留待装残渣的大碗。在做这些准备活动时,散漫的闲聊继续着,直到壶里的水很快沸腾并喷出气来,客人们随即沉默起来,静静聆听这种声音。过一会儿,主人用同一个碗逐次为客人奉茶:一头弯如汤勺的条状竹器从茶罐中取出抹茶,用长柄勺从茶壶中汲出水,把它们搅拌成“玉液”,然后把碗放置在第一位客人面前,碗最有趣的那一面对着他…… 茶道中使用的碗是标准的深色粗制碗,底部通常未上釉,碗侧边的釉通常让它自然流动。这最初是一种失误,但却带来了一种幸运,或被认为是“被控制的偶然性”带来的无尽机遇。朝鲜饭碗在此特别受欢迎。这种饭碗价格最低廉,是一种供农民使用的粗纹器皿。茶道师傅从它们之中选择一些造型方面意外精彩的。茶罐通常是暗色的银制品,或极其暗黑的漆器。虽然有的时候,旧的陶制药罐也能充当这种用途— 茶道师傅们又一次拣出纯粹实用的、带有未受沾染的美的物品。一个非凡的茶罐一旦被碰成碎片,也能用上佳的陶土修补,并因布满其表面的随机性的细金线描纹路而更被珍爱。喝完茶之后,客人也许会请求观赏所有被使用的器皿,因为每一个都是被极为谨慎地选中或使用,并因某种特征特别吸引某位客人而被挑选出来。 茶道的每一个配件都根据品位的标准而被选出,对于这种品位,日本最敏感的人已经思考了几个世纪。尽管选择通常是直觉性的,然而对物体的小心度量却揭示出它们有趣的、预料未及的比例。这些自然形成的作品,其在几何学方面的非凡成就可以和鹦鹉螺上的旋涡,或雪晶的结构相比拟。各类建筑师、画家、园艺家和手工艺者,都向茶道师请益。茶道师的角色类似于交响乐团的指挥,这种请益的目的是要将“禅味”传递到这些手工艺者做出的每件日常使用的事物上。对于日常的、功能性的事物而言,尤为如此。例如厨房用具、障子纸、汤碗、普通的茶壶和茶杯、地毯、篮子、功能性的瓶瓶罐罐、日常服饰,以及其他成百的简单的日常手工艺品。日本人表现出他们在上述这些物品上的极佳品位。 茶道中禅的表达,更多地来自仪式上的纯粹世俗的方面。它没有天主教弥撒那种宗教礼拜的特性,也不同于日本佛教真言宗那些精心布置的宗教仪式。客人避免政治、金融或商务的话题,有的时候也不以辩论为目的讨论些哲学问题。他们优先选择的话题却是艺术和自然。不得不提的是,日本人往往是愉悦并无自我意识地进入这种主题,如同我们谈论体育运动和旅游一样。他们对自然美的探讨,不会带有我们文化里可能带有的感情。进而,他们对于这种已经被容许的、从商业和世界竞争的现实之中的逃离没有一点罪恶感。从上述现实关怀中逃离,其必要性和自然性如同睡眠一样。对于把自己短暂归属于无忧无虑的道家隐士世界,他们既不感到内疚,也不会感到尴尬。道家式的隐居,类似于风吹动的云彩在山间漫游,无所事事却去种植一畦蔬菜,凝视流动的迷雾,倾听瀑布汹涌之声。或许少部分人寻觅到了将两种世界弥合的秘密,视人类生活里的“严酷的现实”为道之无目的的运作,其模式类似于枝桠背靠天空。用洪应明的话说,就是: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当然,与禅相伴而生的园艺和茶道,不属于用古铜色的吊车和微型塔尖搭建出来的华丽的景观复制品。日本最优秀的园林被建造的意图不是要构建一个“逼真的幻象世界”,而是要在一块狭小的地方简单地摆出山水的总体氛围,因此花园设计的处理似乎只是借助于人的手,而不是由人的手的控制来进行。禅的园艺家无心将自己的意图强加到自然形式上,但是抱有足够的细心去遵循形式自身的“无意之意”。尽管这样做需要极高技能和极为谨慎的心态。实际上,园艺家从未停止剪枝、修理、播种和维护他的种植物。但是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在精神上是把自己看成是花园的一部分,而非旁观的指导人士。他并没有介入自然,因为他自己就是自然的,他对花园的培育其实是不培育。如此,这个花园既是高度人工化的,同时也是极其自然的!
目录
译序:欧美禅小识 前言 上篇:背景和历史 第一章 道家哲学 第二章 佛教的起源 第三章 大乘佛教 第四章 禅的出现及其历史 下篇:原理和实践 第五章 空和妙 第六章 静坐无为 第七章 坐禅与公案 第八章 禅与艺术 参考阅读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