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梵澄译丛 给后来者:东西方文明沉思录

梵澄译丛 给后来者:东西方文明沉思录

  • 字数: 25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印)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著;尚劝余,吴蓓,尚沫含 译
  • 商品条码: 978755987888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7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给后来者:东西方文明沉思录》一书的主旨包括个人利益寓于众人利益之中,人人都有以工作谋生的同等权利等。《印度自治》是对印度暴力派的回应。《来自耶罗伐达圣殿》是甘地1930年被监禁期间所写的书信集。《薄伽梵歌简论》是甘地1930年从耶罗伐达中央监狱写给萨巴玛蒂真理学院同事的信件。《建设纲领》强调建设纲领是用真理和非暴力的手段赢得完全独立。《健康之匙》记录了甘地用简单的自然疗法增进健康的基本思想。
作者简介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20世纪全球范围内非常有影响力的思想家。1893年,甘地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逐渐形成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领导印度人民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尚劝余,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后。 吴蓓,上海交通大学理学硕士。翻译出版《圣雄箴言录》《圣雄修身录》等。 尚沫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克斯国际语言学校教师。
精彩导读
第一章 开篇 人的道德天性使他能够达到善良高贵的思想境界。各种科学向我们说明世界是什么样的,伦理却告诉我们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人的脑海里有两扇窗子,通过其中一扇他看到自己的形象,通过另一扇他看到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我们的任务是分析和探索人的身体、大脑和理智,但如果仅限于此,不管得到多少科学知识,对我们仍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必须知道不公正、卑鄙和虚荣等罪恶的后果。而当这三种罪恶一起出现时,它们将带来灭顶之灾。我们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采取适当的行动。伦理观念就像建筑师的设计图。设计图说明怎样盖楼,如果不去实施,设计图就是一张废纸。同样,如果不把伦理观念落实到行动中,那它就毫无用处。许多人牢记并鼓吹道德戒律,但他们却不实践,不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也有的人认为道德原则不是用于这个世界的,而是为了死后的世界制定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如果你希望获得圆满,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不惜任何代价按照道德法则生活。”我们不要被这样的思想吓跑,相反,应该高兴地去践行这种思想,并在紧要关头考虑到我们应负的责任。彭布鲁克的勇敢的伯爵,来到德比的伯爵面前,发现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他对德比的伯爵说:“堂兄,你已经派人去请我了,却不等我到来就擅自与我的敌人打仗,这么做既不懂礼貌,又失体面。”只有像这样随时准备好承担道德责任的人,才能真正踏上美德之路。神灵是万能的、完美的。他的怜悯、他的善良与他的公正都是无限的。既然如此,我们作为神灵忠实的子民,怎能背离他指引的道德之路呢?如果我们遵守道德却遭受挫折,那也不是伦理原则的错误。至于那些违背道德的人,该受谴责的是他们自己。 在道德之路上,行善是没有奖赏的。一个人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称赞,而是因为他必须做。如果把善事比作食物,对他而言,做善事就像吃一种高级食品。如果有人给他做善事的机会,他会感激不尽,就像一个挨饿的人对施舍食物的人心怀感恩。 我们讲的伦理道德,并不是要培养绅士风度,而是要我们变得勤奋些、有教养些、干净些、整洁些等等。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都包括在伦理道德里,但只触及它的表层。如果一个人想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要把实践伦理道德当作自己的责任,并且明白这是他天性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任何世俗的利益。 第二章 理想道德 流行的观点认为道德不太重要。有些人觉得有没有道德无所谓。还有人认为精神信仰和道德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考察世界范围的精神信仰就会发现,如果没有道德,精神信仰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真正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信仰。可以把无私地遵守道德法则的人看作是有信仰的人。在俄罗斯,有些人为了国家的利益献身,这样的人是真正有道德的人。边沁为英国的立法确立了许多好的原则,他竭尽全力在英国人中普及教育。他在改善犯人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了杰出的作用。像他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另外,理想道德的一条规则是不能仅仅踏着前人的脚印。当我们知道某条道路是正确的,就要无所畏惧地出发,无论这条路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真正的道德、真正的文明和真正的进步总会同时出现。如果我们审视自己的欲望,可以看到我们不追求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总是更加向往我们没有的。欲望有两种:一种是自私自利的追求,满足这种欲望的人是不道德的;另一种却促使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并为他人做好事。无论我们做过多少好事,决不能因此变得自负傲慢。不是由我们来评价自己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不断地渴望成为更好的人,做更多的好事。真正的道德就在这种努力中。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家庭,不必惭愧。但如果我们有家庭却和家人反目为仇,做生意却欺诈行骗,那么就是道德沦丧。道德包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举几个例子就能够证明道德的必要性。许多人的堕落和许多家庭的破裂,究其祸根就在不道德中,如争吵和撒谎。另外即使在生意场上,我们也不会遇到任何一个口头上不愿服从真理的人。不能仅从表明现象来判断某人是否正义和善良,它们应该发自人的内心深处。四百年前,严重的不公正和谎言遍及欧洲,老百姓没有片刻的安宁。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道德。如果我们提炼所有道德法则的核心,那么为人类行善就是最高的道德。如果用为人类行善这把钥匙打开道德的金银屋,我们就会发现道德的其他原则。 第三章 什么是道德行为? 什么时候能说某种行为是道德的?提出这个问题,我的用意不是比较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而是考察我们的许多日常行为。从传统的观点看,某些行为是道德的,但绝大多数的行为可能是非道德的,它们未必与道德有关。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按照日常规范为人处世。日常规范是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的话,整个社会将会一片混乱,人与人的交往就无法进行。然而仅仅遵守日常规范还不能称为道德。 道德的行为一定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是出自我们自己的意愿。如果我们不动脑筋机械地做事,我们的行为就不存在道德内涵。如果我们思考后主动地去做,这种行为就可能是道德的,因为我们运用了大脑的辨别能力。必须记住机械被动做事和自发主动做事是有区别的。国王宽恕一个罪犯也许是道德的,但是把国王的宽恕令传达下去的送信者,在国王的道德行为中只起到机械般的作用。除非送信者认为传达是他的职责,他的行为才是道德的。如果一个人不动脑筋,而是像一根木头在河水中随波逐流,他怎么能够理解道德呢?有时候一个人需要藐视常规,做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事。温德尔·菲利普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在一次群众集会的演讲上,他说道:“我不在意你们怎么看待我,除非你们学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表达出来。”只有当我们听从良心之声,才算走上了道德之路。神灵在我们内心,在所有人之中,他时时刻刻地目睹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这种信仰,或者没有体验过这种信仰,就不可能达到道德的境界。 某人的行为本身是善的还不够,还必须有做善事的意图。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要看其背后的动机。两个人可以做出一模一样的事情,但一个人是道德的,另一个人却可能不是。例如他们都给穷人食物,但一人是出于同情,而另一人是为了赢得声望,或者是出于自私,那么前者是道德的,后者就是非道德的。但非道德与不道德又是有区别的,读者应加以区分。道德行为并不能总是得到好的结果。在道德领域内,我们只需考虑行为是善的,出于善良的愿望去做,至于行为的结果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唯有神灵是结果的赐予者。历史学家把亚历山大看作是伟大的人物。他征服到哪里,就把古希腊的语言、文化、艺术和礼节带到哪里,因此至今我们仍从希腊文明中受惠。但亚历山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征服和声望。谁能说他的行为是道德的?赋予他“伟大”的称号是对的,但不能说他是有道德的人。 这些反思证明,道德行为仅有善良的愿望并不够,还应该不是被迫的。如果我每天早晨早起是因为担心上班迟到,那就不存在道德。 同样,如果我没有其他的生存方式,不得不过着俭朴的生活,也不存在道德。但如果我很富有,可是想到世界上许多人的贫困和悲惨,我觉得应该过朴素、简单的生活,而不是安逸和奢侈的生活,那么这就是有道德的。同样,雇主为了防止雇员辞职而善待雇员或提高工资是自私的,没有道德的。如果雇主希望雇员心满意足,并意识到他的兴旺取决于雇员的工作,他善待雇员就是道德的。也就是说道德行为不能出自恐惧和迫不得已。当农民们起来反抗,双眼充血地向英国国王理查德二世伸张他们的权利时,国王被迫用他的图章和签名保证答应他们的要求。但当危机平息后,他却强迫农民交出许可证。如果认为国王第一种行为是道德的,第二种行为不道德,那就错了。因为他的第一种行为出自恐惧,没有一丁点的道德。 正如道德不能出自恐惧和被迫,同样它的背后也不应该有任何的自私自利。这并不是说出于自私自利的行为都毫无价值,但把它们认作是道德的行为则贬损了道德理念(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把诚实当作最佳处世策略,那他不会长期坚持下去。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出于利益动机的爱不是爱。 正如在尘世中获得物质利益的行为是非道德的,为了得到在另一个世界的舒适和个人幸福而做的事也是非道德的。只有为行善而做才是道德的。伟大的基督徒圣方济各·沙忽略虔诚祈祷,愿他的思想永远纯洁。他对造物主的奉献不是为了死后享受更高的地位。他祈祷,因为祈祷是人的责任。伟大的圣人特蕾莎修女希望右手举一束火把,烧掉天堂的荣耀,使人们不再向往天堂的极乐世界,左手拎一桶水浇灭地狱的火焰,消除人们对地狱的极度恐惧,学会仅仅出于爱为神灵服务。因此,要维护道德,就要求勇敢的人甚至准备直面死亡。只对朋友忠实、对敌人背信弃义的人则是胆小鬼。出于害怕和软弱而做善事是没有德行的。亨利·克莱以他的仁爱著名,却因野心而牺牲了他的信念。丹尼尔·韦伯斯特虽然有着出众的才能、英雄感和崇高感,但却出卖了他的才华。一种卑鄙的行为毁掉了所有的善行。这说明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多么的困难,因为我们无法知道他究竟想的是什么。我们已经回答了本章开始的问题“什么是道德行为”,同时也看到了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具有道德品格。
目录
伦理道德 导言 \\\\\\\\ 003 第一章 开篇 \\\\\\\\ 005 第二章 理想道德 \\\\\\\\ 007 ………… 给那后来的 英译者说明 \\\\\\\\ 031 第二版说明 \\\\\\\\ 033 导言 \\\\\\\\ 034 第一章 真理的根基 \\\\\\\\ 036 第二章 财富的特质 \\\\\\\\ 045 ………… 印度自治 新版序言 \\\\\\\\ 065 序言 \\\\\\\\ 074 说明 \\\\\\\\ 076 留言 \\\\\\\\ 079 第一章 国民大会党及其领导人 \\\\\\\\ 080 第二章 孟加拉分治 \\\\\\\\ 086 ………… 来自耶罗伐达圣殿 序言 \\\\\\\\ 167 第一章 真理 \\\\\\\\ 169 第二章 非暴力或爱 \\\\\\\\ 172 ………… 薄伽梵歌简论 英文译者序言 \\\\\\\\ 213 第十二章 \\\\\\\\ 214 第一章 \\\\\\\\ 218 第二章 \\\\\\\\ 221 ………… 建设纲领 前言 \\\\\\\\ 281 导言 \\\\\\\\ 284 第一章 教派团结 \\\\\\\\ 286 第二章 根除不可接触制 \\\\\\\\ 288 ………… 健康之匙 出版社说明 \\\\\\\\ 327 序言 \\\\\\\\ 328 第一部分 \\\\\\\\ 330 第一章 人体 \\\\\\\\ 331 第二章 空气 \\\\\\\\ 334 ………… 第二部分 \\\\\\\\ 361 第一章 土 \\\\\\\\ 362 第二章 水 \\\\\\\\ 365 ………… 译后记 \\\\\\\\ 3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