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养好脾胃不生病 全新修订版
出版社: 福建科技
作者: 吴中朝 编著
商品条码: 9787533551162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好脾胃。 ?内容包括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脾胃与健康的关系,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脾胃病,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按摩等养护好脾胃。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脾胃调养方案
精彩导读
《黄帝内经》教你脾胃问题早发现 《黄帝内经》里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人体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完成。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么营养物质就无法顺利地送达五脏六腑和身体各处。身体得不到滋养,必然会引起一些外在的病变。所以,脾胃健运与否,只要留心,就能从身体上找到蛛丝马迹。 面色暗淡、萎黄?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滋润和营养,就会变得暗淡、发黄。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面色就会逐渐萎黄,人也会消瘦枯槁。 口唇淡白、干燥 《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脾胃的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泽;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常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起皮、裂口。 睡觉时流口水? “脾主涎”,“涎”即口水。气有固摄作用,一个人脾气充足,?涎液才会传送正常,并且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帮助人体进行吞咽和消化;如果脾气虚弱,固摄功能减弱,涎液就会不受约束,使人睡觉的时候流口水。 睡眠不好 《黄帝内经》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会使人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 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足够的滋养,人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大脑、脏腑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问题。 肥胖或消瘦 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物质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通过血液将营养带给五脏六腑。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健运失常,营养物质堆积在身体内,就会形成肥胖。 脾虚可导致肥胖,反过来瘦人是不是脾胃就好呢?不一定。脾胃功能低下,不能将食物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营养,而是直接把它排出去了,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人就会变得消瘦。 胃胀气、反酸、打嗝、口臭 脾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胃感受湿热,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就容易引起胃胀气、反酸、打嗝等不适,浊气顺着食道上行到口腔,就会形成类似于食物腐熟的味道,也就是口臭。 现代医学认为,反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慢慢发展成胃炎、胃溃疡,因此若常出现胃反酸,要引起重视。 ?行消化和吸收。胃很“神奇”,它的形态、位置、大小会随着吃进的食物多少而变化,也会因为人的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中医里所说的脾胃,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繁多的庞大系统,西医中所说的脾和胃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医的脾为五脏之一,是人体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重要脏器。(所谓精微,就是食物被消化后可以转化为气血的部分,?那些不能为身体所用的部分就是糟粕。)主运化和升清是其主要功能。可以说,中医里的脾,不仅包含了西医里所说的脾的功能,还包括了胰腺、胃和大肠、小肠的功能。 中医里的胃是受纳、腐熟水谷的场所。《黄帝内经. 灵枢. 玉版》中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有接受、容纳饮食水谷及初步消化的功能,食物进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吸收,为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提供支持。 在中医里,脾、胃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常被“相提并论”。两者五行都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消化吸收的重任。《黄帝内经. 素问. 灵兰秘典论》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如果把胃比作一个粮仓,脾就是运输公司,所有吃进身体里的食物都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输布全身。也就是说,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所以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故古人养生,是非常重视养护脾胃的。 脾很忙,食物“加工”、水液“运输”都靠它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运,有转运输送的意思;化,即消化和吸收。脾的工作就是把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和津液,并传输到全身各处。 脾运化水谷,脾好的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脾能运化水谷。水谷即各种饮食,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奶、水、饮料等,人摄入的这些食物,都需要经过脾转化成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阶段:脾帮助胃、小肠将食物分解消化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 第二阶段:脾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 第三阶段:脾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转输到其他四脏,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以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 脾气健运,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为精、气、血、津液等的化生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如果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饮食水谷得不到很好的消化,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就会出现腹胀、便溏、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以及倦怠、消瘦等症状。 脾运化水液,脾好的人身材不臃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有的女性经过一段时间减肥后,明明体重下降了,但腰、腿却粗壮如初,而且有肿胀感,其实这并不是脂肪在作怪,而是脾的运化功能出现了问题,使水湿停留、毒素无法排出而造成的肿胀。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进入人体的所有水液,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喝进去的饮料等,都需要经过脾的运输转化,气化成津液,并输布于肺,通过心肺作用而濡养、滋润各脏腑器官。另外,身体里的多余水分也需要通过脾的输送,到达肺、肾、膀胱、皮毛等器官组织,?变成汗液、尿液、泪液等排出体外。可见,人体水液代谢离不开脾,?如果脾失健运,水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造成水液停聚,产生水湿痰饮,从而造成水肿。 养脾,先从吃开始? 如果脾闹脾气了,运化饮食水谷、水液的能力下降,人就会出现食欲缺乏、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不适。想要安抚好脾,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可适当吃些健脾的食物,激活脾气,使脾充满能量。 粳米、糯米、小米、红薯、土豆、南瓜、白扁豆、红枣、莲子、花生、栗子、圆白菜等食物能益气健脾,薏米、红豆、冬瓜、莴笋、鲤鱼、鲫鱼等食物则能健脾除湿,可根据情况适量食用。 ? 脾是人体血库,脾好气色就好 血液有滋润、濡养人体的作用,而脾是造血的器官,是“人体血库”,能够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此外,它还有统摄血液的作用,?就是让血液循规蹈矩地运行于身体各处。 脾能生血,脾好的人气色好? 《黄帝内经. 灵枢. 决气》中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位于中焦的脾胃接纳饮食水谷,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气化变成红色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血。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如果脾的功能失常,生血物质匮乏,则血液亏虚,会使人出现头晕眼花,面色、嘴唇、指甲淡白等血虚症状。一个人气色不好,通常跟血虚有关,因此中医调理气色常从补脾胃入手。 脾主统血,是全身血液的管理者? 脾主统血,指的是脾对血液拥有管理权。唐容川在《血证论. 脏腑病机论》中说:“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气为血之帅,对血液运行有推动、固摄的作用,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的功能健旺,不仅气之生化有源、血液化生充足,而且统摄有力,血液循行于脉中而不外溢。如果脾的功能低下,不但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脾管理血液的权利也会被削弱,?血液就会不受管束,溢出脉外,导致各种出血证,如皮肤出血、鼻出血、尿血、便血、经过多、经血不停等。 ? 脾好的人,肌肉有力身体壮 脾主身之肌肉。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黄帝内经》 很多人,特别是经常坐着不动的人,常出现四肢无力、肢体肌肉松弛、手的握力减退等亚健康现象,有人以为是缺乏运动所致,其实根源在于脾。 脾是肌肉、四肢的营养来源?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是否健运直接影响到肌肉、四肢的健康。 清代张志聪在《素问集注. 五脏生成篇》中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肌肉。”脾主运化,可将水谷精微布散到肌肉中,以供肌肉所需之营养,使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 四肢,也就是手和脚,它们跟肌肉一样,也需要脾气输送水谷精微,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另外,四肢活动还受肌肉的影响,四肢的肌肉壮实,自然就有力,四肢肌肉萎软,也就会“提不起力气”。 可见,脾气健运对肌肉壮实、四肢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肌肉、四肢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人吃不饱就没有力气,肌肉、四肢“吃不饱”,也会变得倦怠无力,甚至出现萎缩等症。 脾好的人也需要运动? 有些人脾胃很好,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但很少运动,从而使营养堆积在肌肉上,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赘肉,导致肥胖,而肥胖则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元凶。 因此,要想四肢肌肉健壮有力,仅仅脾好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运动。尤其是上班族,每天要久坐在电脑前,腰腹、大腿部位特别容易堆积赘肉,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到胃肠运动,使脾胃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每天坚持适量25的运动,对增强脏腑功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 肥胖不都是吃得多,还有脾虚? 俗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这里的“虚”通常指的是脾虚。脾在脾气的推动下,将过多的能量和代谢产物运化出体外,如果脾气虚了,运化能力下降了,过多的能量和代谢产物就会积存在体内,?人就会变得肥胖。 对于脾虚引起的肥胖,调治的关键是益气健脾。脾虚肥胖的人,?日常饮食中要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藕、红枣、冬瓜以及各种豆类等。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以保护脾胃之气。 脾虚肥胖的人,可以刺激足三里穴来益气健脾,以改善脾的运化功能,恢复脂肪代谢能力,只要身体多余的能量被运化出体外,?自然就能瘦下来。居家调养,一般用按摩或艾灸的方法刺激足三里穴。方法为:? 每天空闲时,用双手拇指指端点按足三里穴5~10 分钟。如果穴位痛感明显,则适当增加3~5 分钟。 用艾条灸足三里穴10~15 分钟,或艾罐灸穴位20~30 分钟。配伍中脘穴,调胃补气、化湿和中的功效更好。 ? 冬病夏治,脾胃虚寒的人要抓住时机 夏季是很多瓜果蔬菜上市的季节,正是通过饮食调养脾胃的好时机。但是,有些人夏天脾胃虚弱的情况反而比其他季节严重,这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夏季伤脾胃的?6?个细节 一、不吃主食 夏天气温高,出汗多,很多人胃口不好,不爱吃主食。《黄帝内经》在讲到饮食养生时,将“五谷为养”放在位,谷类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不吃主食,脾胃会越来越虚弱。 二、饥饱无度 脾胃喜欢规律的生活,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者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便秘、腹胀等不适,严重的甚至患上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三、大量喝凉茶 凉茶多含有性质寒凉的中草药成分,如菊花、金银花、荷叶、夏枯草等,夏天适当喝一些有助于解暑生津、清热止渴。但是,如果喝过量了,药物中的寒凉之性就会伤害脾胃,使其受纳运化功能降低。 本就脾胃虚寒的人,夏天时喝凉茶犹如雪上加霜,严重的还可能立即就出现腹痛、腹泻等问题。另外,经期女性、孕妇、产妇、婴幼儿都不宜多喝凉茶。 四、“烧烤加啤酒”的刺激 夏天晚上路边的大排档通常是人满为患,很多人吃烧烤、喝啤酒,很是惬意。然而,烧烤的热,啤酒的冷,却是对娇嫩胃黏膜的极大刺激,而且烧烤食物辛热,还会耗伤胃阴,容易导致胃热炽盛而出现上火症状。 五、饮食贪凉 脾胃就像一口锅,把进入锅里的食物煮熟消化,人才变得有力量。脾胃要将食物煮熟消化,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锅要热。但是,夏天气温高,很多人贪凉,吃生冷食物,喝冰镇饮料,让脾胃总是冷冷的,这样的后果就是锅里的食物不能“腐熟”,而食物如果不熟,就不容易消化吸收,脾胃就必须超负荷劳动来解决,时间长了,就会被脾胃疾病缠上。 六、衣着贪凉 人体的肚脐部位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神阙穴”;在人的腰背与神阙穴对称的地方,有“命门穴”,这两个穴位如果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会伤肾、伤骨。而夏天不少女孩赶时髦,穿露脐装、露背装,还贪凉吹空调,使腹部、腰部受寒,这对脾胃和肾的健康都很不利。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脾胃虚寒的形成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防微杜渐,注意养护,才能拥有一个好的脾胃。 适当喝黄芪粥,补气祛湿度盛夏 夏天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暑热,二是降雨多、湿气重。邪气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它们只要一碰面常会狼狈为奸,湿邪和热邪即是如此,它们总是联手侵袭我们的身体。脾属土,喜燥而恶湿,尤其容易被湿热所困,造成脾胃湿热。 另外,夏天阳气盛,非常炎热,人出汗多,而气易随汗耗失,所以夏天人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气虚症状。所以,夏天我们不仅要祛除湿热,还要注意适当扶助正气。 饮食是调养脾胃的方式,夏天时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多吃玉米、南瓜、土豆、红薯、山药、小米、薏苡仁、冬瓜、红豆等补脾或祛湿的食物,还要适当吃“苦”,如苦瓜、苦菜、芹菜、杏仁等,因为苦味食物可以起到清热祛暑、消胀解乏的作用。 脾胃虚弱的人还可适当用黄芪、党参、西洋参、红枣、枸杞子等补气。黄芪性质温和,补气效果等同人参,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说法,夏天适当将黄芪与粳米煮粥,或在煮汤时放一点黄芪,甚至直接泡水饮用(微苦,可酌加冰糖),都有很好的益气健脾效果。 黄芪红枣粥 【材料】黄芪15?克,红枣10?枚,粳米100?克。 【做法】1.?黄芪加水煎取药汁。 粳米洗净,加黄芪水、红枣,并加适量清水,煮成粥即可。 ? 脾胃虚寒的人可敷贴神阙穴 《黄帝内经》里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夏天是一年四季阳气盛的时节,此时阳气掩盖住了虚寒之气,所以虚寒性疾病的症状并不明显;冬天时天气寒冷,耗损阳气,此时虚寒性疾病容易发作或加重。 中医强调“冬病夏治”,夏天虚寒性疾病病情较为稳定,这时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治疗,将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天时的病症。脾胃虚寒的人不妨趁着夏天病症不明显的时候,对脾胃进行调理。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穴位敷贴。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肚脐部位,而肚脐部位的皮肤特别薄弱,药物容易渗透,脾胃虚寒的人可用肉桂、茴香、花椒等温性的药材(打成粉,加姜汁和匀)敷贴神阙穴,对祛除脾胃虚寒、扶助阳气,大有益处。 除了敷贴,艾灸神阙穴也有助于调理脾胃虚寒证。方法为:先将鲜姜切成0.2~0.3 厘米的薄片,再用盐填平肚脐,将切好的姜片放在肚脐上,然后将一壮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每次灸5~10 壮即可。对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等症很有效果,还可提高免疫力,强壮身体。 民间养生有“三伏贴”“三伏灸”的传统,实际上就是冬病夏治。上面的贴敷和艾灸可选择一样,好是在每伏天进行。如果是贴敷,好是上午11 点以前贴,每次4~6 小时即可;艾灸可以选 在中午。当然,也没必要非得这一天,只要记得每10 天贴1 次或灸1 次就行,虚寒严重的,可以每天或隔天艾灸1 次。 如果皮肤比较敏感,贴敷后需观察皮肤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应及时取下药物。贴敷和艾灸后不要进空调房间,也要避免沾冷水。 养好心神,使脾胃和谐 从中医五行角度来看,心属火,脾属土,心火生脾土,心是脾之母,要时刻照顾好脾这个“儿子”。如果心阳不振,脾就得不到足够的温煦,运化功能会降低,从而痰饮内停,发生心悸、气短、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问题。夏天对应的脏腑是心,所以夏天养脾胃的同时,更要注意养心。夏季养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心静下来 心喜静,保护心阳,重要的就是让心静下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天天气炎热,人容易心烦气躁,此时多听听悠扬的音乐,或者钓鱼、打太极拳等,都有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二、多喝粥 合理的营养可为心提供动力。不少人夏天胃口不佳,这时不妨喝一些粥。粥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能补养身体。如果在粥里添加其他食物,还能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如荷叶粥清热解暑、润肠通便,冬瓜粥健脾利湿、消肿排毒,百合粥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等。 三、晚睡早起 俗语说:“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则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夏天时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晚睡早起。中午时休息15~30分钟,可以平静心绪,补足精力,下午的工作也会更有效率。
目录
《黄帝内经》教你脾胃问题早发现/14 第一章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养好病难侵 此脾胃,非彼“脾、胃”/19 脾很忙,食物“加工”、水液“运输”都靠它/20 脾是人体血库,脾好气色就好/23 脾好的人,肌肉有力身体壮/24 胃虽大度,也需要小心呵护/26 脾胃好似“夫妻档”,关系和谐消化好/29 第二章 ?这些事,让你的脾胃变虚弱 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胃溃疡/33 总是吃太饱,易被肥胖、“三高”盯上/35 偏食的人脾胃一定虚弱/37 吃饱就睡,就是在等病来/40 生、冷、硬的食物胃怕/41 你熬夜,脾胃也跟着加班/43 烟酒无度,伤肝伤肺也伤胃/44 久坐伤脾,会让你四肢无力/47 随意吃药,先伤脾胃再伤肝肾/48 思虑过度,难有好食欲/51 第三章 ?脾胃问题有多种,你是哪一种 面黄肌瘦的人多是脾气虚,要益气健脾/55 腹部有坠胀感是中气下陷,要益气升阳/58 身体容易出血是脾不统血,止血更要补血/60 寒湿困脾的人大便不成形,可用艾灸祛寒湿/62 胃隐痛喜按是胃气虚,要益气养胃/64 胃隐痛一吃就胀是胃阴虚,要养胃阴去虚热/66 口干口苦喜生冷是胃热证,要清胃火、泻肠热/68 脾胃湿热的人体倦身重,要健脾祛湿除积热/71 第四章 ?顺天时而养,让你的脾胃动力十足 春季乍暖还寒,脾胃也要捂一捂/77 冬病夏治,脾胃虚寒的人要抓住时机/82 秋燥季节,吃点酸味让肠胃很舒服/87 冬季进补要有度,莫给脾胃加负担/92 第五章 ?给脾胃喜欢的食物,它们就会让你舒服 五色入五脏,脾胃喜欢黄色食物/101 甘味食物给你好“脾气”/102 小米适合胃不好又失眠的人/105 胃寒腹泻的人,可适当多吃糯米/107 大麦泡茶,消化不好的人可常喝/109 夏季常吃薏苡仁,让你不再身重困倦/111 牛肉补脾气,效果堪比黄芪/113 脾胃虚寒怕冷的人,可多吃羊肉/115 身体瘦弱、消化不好的人要常吃猪肚/117 莲藕,生吃清热解毒,熟吃健脾开胃/119 白萝卜清积热、化积食,冬天更适合/121 经常腹胀便秘的人,可常食山药/123 南瓜对胃胀、胃痛、便秘有效/126 主食吃土豆,远离肥胖、“三高”/128 红薯是便秘的“克星”/130 经常“反胃”,吃几颗栗子就好/133 红枣是“天然维生素C 丸”/135 第六章 ?用简单的中药养好脾胃 陈皮泡水喝,打开你的胃口/141 适量吃姜,让受寒的胃暖起来/143 肉吃多了不消化,山楂来帮忙/146 神曲,消除米面积食的良药/148 鸡内金,小儿积食/150 厚朴帮你理气消食,可治气滞腹胀/151 胃气不足易疲劳,甘草能缓解/153 砂仁能温脾止泻,适合受寒腹泻/155 芡实,东坡居士的养生珍品/157 藿香专治夏季腹泻、呕吐、没食欲/159 消瘦乏力,一吃就想吐,党参煮粥吃/161 湿困脾胃没食欲,白扁豆能化解/163 汤里加点儿肉豆蔻,冬天不怕胃寒留/165 第七章 ?经络是脾胃健康的遥控器 脾不好,脾经先做出反应/169 养好胃经,无病一身轻/173 腹胀、胃口差,就找太白穴/176 脾虚月经不调,按三阴交穴就能解决/177 脾虚月经量少,按摩血海穴打开血库/180 长夏暑湿,阴陵泉穴让你清爽/181 胃痛、反酸,有公孙穴/183 各种脾胃问题,足三里穴都管用/18511 气舍穴专治打嗝恶心/187 常按天枢穴,轻松摆脱便秘/188 脾好不好,摸摸脾俞穴就知道/190 胃寒的人,试试艾灸胃俞穴/193 中脘穴专管消化问题/194 胃寒胃痛,艾灸神阙穴/196 第八章 ?每个人都能用的健脾养胃小妙招 3个小动作,让脾胃功能倍增/201 每天散步的人,不会有消化问题/202 没事常慢跑,不用进药房/205 动动脚趾头,坐着就能养脾胃/207 肩膀也与脾胃有关系/208 摩腹摩出好脾胃,孙思邈的长寿之道/210 叩齿咽津——流传千年的健脾强肾法/212 练习“呼”字诀,呼出脾胃浊气/214 笑口常开的人脾胃好/215 第九章 ?三分治七分养,彻底解决脾胃疾病 胃口不好,与其吃药不如养好心情/219 四肢无力是脾虚,用四君子汤调理/222 按3个穴位,轻松缓解胃痛/224 经常胃反酸的人,要重视早餐/226 腹胀,食滞、脾虚、湿热要分清/228 4种腹泻,对症调理才有效/234 消化不良,启动人体的“健胃消食片”/238 小儿疳积,捏脊就见效/241 便秘也分证型,你调理对了吗/246 肥胖不都是吃得多,还有脾虚/252 脾胃安和,就不会再失眠/253按3个穴位,轻松缓解胃痛/224 经常胃反酸的人,要重视早餐/226 腹胀,食滞、脾虚、湿热要分清/228 4种腹泻,对症调理才有效/234 消化不良,启动人体的“健胃消食片”/238 小儿疳积,捏脊就见效/241 便秘也分证型,你调理对了吗/246 肥胖不都是吃得多,还有脾虚/252 脾胃安和,就不会再失眠/25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