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代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

明代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

  • 字数: 195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吴正岚
  • 商品条码: 978730528475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代中后期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成果,作者从焦竑文学思想与苏轼易学的渊源、焦竑《易筌》对吴澄易学的沿革及其学术史意义、《易经渊旨》与归有光思想的一致性、唐顺之校录《医闾先生集》的文学思想史意义等个案出发,将明代中后期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纳入当时文学思潮革新与汉易学复兴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由此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想史意义与学术史意义,将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明清文学研究。已出版《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2003)、《金圣叹评传》(2006)、《六朝江东士族文学研究》(2019)、《明清之际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的互动研究》(2023)等著作4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多项。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访问学者、韩国汉阳大学东亚细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东洋大学国际哲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目录
导论 一、“明代文人经学”的出处和内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代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变革的关系总论 一、明代学术的弊端与文人经学的兴起 二、明代文人经学的发展过程 三、明代文人经学诸家之间的传承关系 四、明代文人经学著述概况 五、明代文人经学的经学史意义 六、明代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的逻辑关系 七、结语 第二章 归有光的文学思想与欧阳修经学的关系 一、文章“自得”和“诗者出于情”的文学理论 二、“以自得之见求圣人之心”的经学思想 三、归有光对欧阳修经学的继承和发展 四、归有光的文学理论与经学思想的关系 五、结语 第三章 论《易经渊旨》与归有光思想的一致——兼论《易经渊旨》的真伪 一、《易经渊旨》与归有光《易图》观之一致 二、《易经渊旨》与归氏君臣论之一致 三、《易经渊旨》与《震川先生集》的其他契合之处 四、结论 第四章 唐顺之的“道器不二”论与欧阳修思想的渊源 一、“即经而心”是唐顺之心学的重要特征 二、神明与法度合一的文学思想 三、欧阳修的心性论和文艺论中的道器关系 四、唐顺之的学术和文学思想与欧阳修的渊源 五、结论 第五章 唐顺之校录《医闾先生集》的文学思想史意义 一、唐顺之校录《医闾先生集》始末考 二、校录《医闾先生集》与汲取白沙思想 三、白沙之学对唐顺之文学思想的影响 四、结语 第六章 论焦竑的文学思想与东坡易学的渊源 一、焦竑的反模拟文风与提倡“神”和“情” 二、焦竑“物相杂曰文”与苏轼易学思想的关系 三、焦竑对东坡易学的吸收 四、东坡“文生于相错”说与焦竑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五、余论 第七章 焦竑《易筌》对吴澄易学的沿革及其学术史意义 一、焦竑吸收吴澄易学与推崇汉易学 二、焦竑反驳吴澄易论与重视汉代文献 三、结语 第八章 钱谦益之诗文“茁长于学问”与欧阳修经史之学的关系 一、诗文“茁长于学问”是钱氏文学思想的核心 二、“学问”的内涵:“经经纬史”与推尊“史中之经” 三、“经经纬史”与欧阳修经史之学的关系 四、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