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亲历的新中国第一

我亲历的新中国第一

  • 字数: 226
  • 出版社: 人民日报
  • 作者: 编者:孟扬|
  • 商品条码: 978751158236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50个“新中国 第一”亲历者的故事,包括 新中国使用的第一个法槌、 第一件专利证书、第一所希 望小学、第一堂太空课、首 次跨境申遗、第一批气象预 报员、第一根重型钢轨…… 本书主体内容均在《人民日 报》上公开发表,许多当时 风华正茂的建设者已至耄耋 之年,更显出本书珍贵的资 料性价值。数十个“第一”, 代表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 、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所 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汇 合着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铿 锵足迹。书中的内容,采用 亲历者讲述的方式,将个人 记忆与公共记忆联系在一起 ,让历史时刻鲜活而立体地 “重现”。
精彩导读
南极,我们来了 颜其德,首次南极越冬 考察队队长 1984年11月20日,中国 首次南极考察编队从上海起 航,“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 船、“J121”号打捞救生船出 征。首次考察队的首要目标 ,就是在南极洲建立我国第 一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洲 和南大洋开展科学考察。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建科 考站,第一个难关是抢建卸 货码头。 彼时我国国力有限,大 船无法靠岸,只能靠小艇把 几百吨的建站物资运到岸边 ,再转运到站。因此,必须 在岸边抢建一座供小艇停靠 和汽车吊运物资的码头。由 于时间紧、任务重,考察队 指挥部决定组建一支20人的 码头突击队,3天内完成任 务。 12月的南极乔治王岛, 气候恶劣多变,冰天雪地, 寒风凛冽,队员们纵身跳人 冰玲刺骨的海水中开工建设 。颜其德回忆,岸上设立了 临时帐篷,准备了老酒姜汤 、棉大衣和热水袋等应急御 寒物资。突击队员10分钟两 班倒,在海水中施工的10个 人冻得顶不住了,就上岸进 帐篷暖和一下,另外10个人 马上跳下水接替,一秒钟也 不耽搁。 “有位海军战士,在水中 被钢钎子划破了手,鲜血直 流。我叫他回船休息,但他 只是去帐篷里简单地包扎了 一下,下一班就又跳下水接 着干。”颜其德说,经过突 击队员们72小时的连续轮番 作业,一座长约26米、宽约 6米、深约3米的简易码头基 本建成,为紧接着的卸货重 任赢得了先机。 第二个难关是抢运建站 物资。
目录
前言 01 第一座南极科考站 南极,我们来了 参观贴士 02 第一座北极科考站 黄河站见证中国贡献 参观贴士 03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潜入深海舞蛟龙 从“三龙”探海到海洋强国建设 04 第一个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 火箭从这里腾飞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 参观贴士 05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迈出空间事业第一步 我国空间事业四部曲 参观贴士 06 第一张气象卫星云图 “风云一号”绘出风云 我国气象事业发展 参观贴士 07 首次开展航天员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为科技梦插上翅膀 从翱翔太空到空间驻留 参观贴士 08 探月工程 拓宽深空探测之路 参观贴士 09 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四条指令开启计算机时代 10 第一颗原子弹 爱国奋斗,打破断言 参观贴士 11 第一颗氢弹 自己做出来的数据最可靠 12 第一艘核潜艇 犁开第一道历史航迹 13 第一艘航空母舰 推开舰载战斗机事业大门 驾驶舰载战斗机有多难 14 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干线 修成渝铁路是我一生的荣幸 参观贴士 15 第一根重型钢轨 当年轧制的工序,我依然记得 参观贴士 16 万平长江第桥 一桥跨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国桥梁刷新世界纪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