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天地元气:余秋雨散文精选
字数: 269
出版社: 人民文学
作者: 余秋雨
商品条码: 9787020191352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46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余秋雨四十年散文创作精选集,包括史迹、文脉、记忆、生命四部分。选文32篇,附余秋雨小序一篇,江迅代跋一篇。全书以蕴藏宇宙与生命中的“天地元气”钩玄,阔大深邃,将寻觅史迹的无尽对话、探寻文化的追问思考、回忆人生的切真感受、反刍生命的美学惊讶,拼融于一体,情与势互拖,心与道共振,道尽读书人立命与追求的本真。“天地元气”为余秋雨大师笔墨,封面及版式由知名图书设计师陶雷设计,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精装精印,值得阅读收藏。
作者简介
余秋雨 1946年8月生,浙江人。中国当代文学家、美学家、史学家、探险家。 “十年动乱”期间,著述《世界戏剧学》,灾难后出版,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权威教材。其当时著述的《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学》等著作,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重要的人文引领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后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任复旦大学美学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戏剧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后辞去职务,历尽艰难在边境荒原上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探索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受到海内外读者欢迎。此外,还完成了对中华文化一系列基础工程的完整研究,相关著作多达五十余部,包括《中国文脉》《老子通释》《周易简释》《君子之道》《佛典今释》等。自21世纪初开始,赴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处演讲中国文化的长寿原因和非侵略本性,反响巨大。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秋雨书院”。
精彩导读
小序 人民文学出版社很久以前就出过我的一本散文选,一直很畅销。但是,毕竟那么多年过去了,我又从来未曾停笔,再出就需要新选了。旧选和新选加在一起,书还不能太厚,因此难度不小。编辑朋友辛苦了。 有一位评论者说,我的散文,并不局限于一种文体格式,而是体现为一种写作神态,那就是:“质朴叙事,磁性行文,天地诗情。”他还说,这种写作神态,也体现在我的大量学术著作中,因此那些严肃的文本,也可以看作是“无界大散文”。 本书就选了好些篇这样的“无界大散文”。读者阅读时,不得不从散逸心态转换到学理思考,实在有点抱歉。但这种转换对年轻的读者和作者可能也有好处,可以让他们领会天下文章的始源性活力。有了这种活力,即便面对再深奥、再庞大的难题,也可以输入个性、体温和韵味。其实,这也正是文学对于世间百业的惠泽。 这位评论者说我的文章中有一种“天地诗情”,感谢他道出了我的追求。其实,这种追求来自我所崇尚的中国哲学观念“天地元气”,已经牵涉到宇宙观和人生观。书中很多文章与此有关,所以取了这个书名。对于这种观念的阐释,可看本书最后一篇文章,这是我最近所写的。 选编本书时,我把入选的文章全部重读了一遍。由于几十年间思维方式和阅读节奏的变化,我在不少地方做了一些修改。因此,同样一篇文章如果同时出现在本书和其他选本中,应以本书为准。 忙碌的当代读者也许会问:如果一时不能依次读完,你会着重向我们推荐哪几篇呢? 我的回答是三篇:《三十年纪念》、《中国文脉概述》、《我和妻子》。 理由呢?读了便知。 多谢! 余秋雨 2024年深秋 都江堰 一 一位年迈的老祖宗,没有成为挂在墙上的画像,没有成为写在书里的回忆,而是直到今天还在给后代挑水、送饭,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一匹千年前的骏马,没有成为泥土间的化石,没有成为古墓里的雕塑,而是直到今天还踯躅在家园四周的高坡上,守护着每一个清晨和夜晚,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当然无法相信。但是,由此出现了极其相似的第三个问题——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仍然无法相信,但它真的出现了。 它就是都江堰。 这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我敢说,把它放在全人类文明奇迹的第一线,也毫无愧色。 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万里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展现了一个民族令人震惊的意志力。但是,万里长城的实际功能历来并不太大,而且早已废弛。都江堰则不同,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中华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有了它,才有历代贤臣良将的安顿和向往,才有唐宋诗人出川入川的千古华章。说得近一点儿,有了它,抗日战争时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 它细细渗透,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万里长城短。或者说,它筑造了另一座万里长城。而一查履历,那座名声显赫的万里长城还是它的后辈。 二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要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趁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是本能地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去。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骤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在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唰的一下裁割为二,直蹿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 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儿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三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三世纪出现过一项并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据我所知,这项任命与秦统一中国的宏图有关。本以为只有把四川作为一个富庶的根据地和出发地,才能从南线问鼎长江流域。然而,这项任命到了李冰那里,却从一个政治计划变成了一个生态计划。 他要做的事,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灌溉。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没有资料可以说明他作为郡守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但因为有过他,中国也就有了一种冰清玉洁的行政纲领。 中国后来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杰出学者选拔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他的实践,介乎于天地之间,永远水汽淋漓。而比他年轻的很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难以翻阅。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有关自然与人类的最清澈思考。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做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四百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三米的“三神石人”以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居然就是李冰的雕像。 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用于镇水测量。 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其最合适的岗位。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那是李冰的儿子。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李冰的精魂不散,李冰的儿孙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四 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是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 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一定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 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能感觉到它的砭肤冷气,估计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一片慈眉善目。人对自然力的调理,居然做得这么爽利。如果人类做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都江堰以初创精神调理天地之力的本事,被近旁的青城山做了哲学总结。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大宗教。道教汲取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把水作为教义的象征。在老子看来,水能体现天地之道的终极大道。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 这便是大道。 水之道,就是天地之道。因此,仅仅一座都江堰,就足以证明“天地元气”在中国源源不绝、至今犹旺。 都江堰和青城山相邻而居,互相映衬,彼此佐证,成了研修中国哲学的最浓缩课堂。这个课堂所讲授的题目,就是“天地元气”。 那天我带着都江堰的浑身水汽,在青城山的山路上慢慢攀登。忽见一道观,进门小憩。道士认出了我,便铺纸研墨,要我留字。我当即写下了一副最朴素的对子: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我想,若能把“拜水”和“问道”这两件事当作一件事,那么,也就领悟了中华文化的一大秘密。
目录
目录 小序001 辑一 史迹 三十年纪念003 沙原隐泉012 阳关雪017 都江堰021 道士塔028 黄州突围040 山庄背影057 宁古塔075 抱愧山西088 风雨天一阁111 世纪日记124 辑二 文脉 中国文脉概述131 他们的共性174 古道西风181 黑色光亮196 魏晋绝响211 简说王阳明234 探寻“小人”242 辑三 记忆 故乡269 老屋窗口287 幽幽长者295 门孔330 祭笔350 我和妻子363 辑四 生命 我的生命支点399 美是一种安顿404 大隐409 你比你更精彩415 不要等待421 拼命挥手424 白马426 天地元气428 名家论余秋雨435 历史将会敬重(代跋)江迅43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