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侯麦的音乐电台

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侯麦的音乐电台

  • 字数: 135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法)埃里克·侯麦|译者:崔志云
  • 商品条码: 978755986583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的一本音乐评论集。侯麦曾受邀在一个法国知名音乐广播节目里讲莫扎特和贝多芬,由此生发而撰成本书。身为导演的侯麦以其崭新独特的眼光看待音乐,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方法应用到音乐领域中。书中谈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激动人心的古典音乐作品,映照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从主题、调式、声音与色彩等分析音乐,探讨了古典音乐的性质,挖掘其哲学内涵,更将之与文学、绘画等艺术交相比照,引读者沉潜于艺术之美中。
作者简介
[法]埃里克?侯麦(éric Rohmer,1920—2010),法国电影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品有“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格言”“四季故事”等系列影片;也是电影评论家,曾任《电影手册》杂志编辑;同时还是电影理论作家,著有《美的趣味》《希区柯克》《茂瑙的浮士德》等著作。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人物之一。
精彩导读
莫扎特的音乐并不纯净:它是净化性的。 为了通向纯粹的实体和灼热的现实,只要钢琴摆在那里,并且希望被人弹奏,贝多芬就是必经之处。 所有伟大的哲学家说的都是一码事,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也一样,他们用词虽不同,但有时候也相同。 我甚至可以说,当你喜欢上某首乐曲,你至少应该让它伴着你入睡过一次。但是,瞧吧,没人敢于承认这一点。然而,同把音乐当作吃饭或谈话的背景声音相比,这种欣赏方式不仅更具有爱意,也显得更为尊重。 人们对音乐的反应,比对于其他艺术的都更加不由自主。我们对于听觉不适的容忍度低于视觉,这不仅是因为合上眼皮比堵住耳朵更加容易,而且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掌控空间的能力强于掌控时间的能力。音乐家,同其他所有艺术家一样,用的是他所属民族和时代的语言。但这并不妨碍那些最具创新精神的音乐家拥有自己的调式色彩,就像诗人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一样。维克多·雨果、波德莱尔、兰波和马拉美同样说着十九世纪的法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伟大的音乐家也一样。 与画家相反,音乐家无法控制孤立的音调。他无法创造音调。他必须接受它们的原貌,即他使用的音阶所能提供的那样,而画家则可以通过颜料的混合,创造出一种色调独特的调色板。有些画家甚至为其独创的颜色命名,就像委罗内塞绿,凡·戴克棕或者克莱因蓝。但是不存在莫扎特G调,或者贝多芬D音之说。 电影中的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抚慰剂,是润滑咯吱作响的齿轮的润滑油。但是,电影时间的本质,正是因为它不须遵循节拍与和声的法则,所以是咯吱作响的。它把每一个时刻都留给自身,然而音符只有与前后音符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对电影来说是最虚假的朋友。 我相信后人做出的评价。伟大的天才都进入了词典,不时重新发现的作者,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处于次要地位。时间的这种选择有其优势,因为它让我们可以直接找到杰作,但同时,这又剥夺了我们自己去发现它的快感,以及在充分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享受它的乐趣。 在一段音乐里,如果乐曲的调式从悲伤走向欢乐,或者反之,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作曲家在那一刻决定了要做什么,就这样,他让他的艺术服务于传达灵魂的律动。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直与曲 9 深度 10 康德 12 哥白尼 14 变化(革) 15 节拍 18 庸俗 20 第一个分野 21 第二个分野 23 巴洛克 25 曲折 26 僵直 28 《A大调奏鸣曲》 30 清理 31 执着 33 上升 36 第二章 横与竖 41 巴特 42 和声 45 德国 47 瓦格纳 50 沉重 52 华尔兹 55 第三章?形式与观念?63 莱布尼茨 64 阶段 66 胡塞尔 68 康德(再论) 71 谢林 72 黑格尔 74 行家 76 超越 80 叔本华 82 更大的深度 84 观念论 87 电影 89 假朋友 91 真姐妹 93 第四章 具体的普遍性 99 《D大调五重奏》 100 提问 102 海德格尔 106 换句话说 107 展开 109 肯定 112 贝多芬 115 五重奏 119 第五章 发明 / 发现 123 作者策略 124 博凯里尼 126 构成 130 发现 132 蠢问题 134 节奏 137 配对 139 《C大调四重奏》 140 贝多芬风格 144 第六章 调式的诱惑 151 《A大调四重奏》 152 摇篮曲 154 升F调 156 节奏帝国 162 共济会 165 世界上所有的思想 168 第三种方式 170 第七章 声音与色彩 177 较小深度 178 惬意 181 康定斯基 185 欢愉 190 马蒂斯 196 第八章 主题,色彩(续) 201 题外话 202 旋律 204 戈达尔 207 杜拉斯 213 比白更白 217 音程 223 第九章 色彩(终) 229 格里高利圣咏 230 《第14号弦乐四重奏》 232 塞尚 234 古风 239 莫扎特的深度 245 转调 247 永恒与瞬间 250 意志的胜利 253 第十章 “好”音符 259 庸俗(再论) 260 良善 262 德国(再论) 267 康德(续) 268 译后记 27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