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牛奶可乐经济学3

牛奶可乐经济学3

  • 字数: 202
  • 出版社: 北京联合
  • 作者: [美]罗伯特·弗兰克
  • 商品条码: 978755029771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经济学家到底能做什么?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离你过于遥远,那我们不妨换个话题:经济学到底能做什么?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3》,实际上也是从特定的角度,试图给予一个解释。也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一定很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非常基本的原理;然而,罗伯特·弗兰克的立场更客观、方法更独特。 《牛奶可乐经济学3》用经济学解剖社会中的复杂难题,清楚阐明了一些指导个人和国家决策的基本原则,涵盖从医疗到税收,以及个人消费,并揭示了这些原则如何在经济、政策和个人生活方面发挥作用。 《牛奶可乐经济学3》的内容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罗伯特·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兰克 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康奈尔大学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种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收集和整理,先后完成多部畅销作品。 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致力于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放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无限的能量。
精彩导读
付不起账单的绝症患者,应该被拔掉输氧管吗 经济学家斯蒂文· 兰德博格(Steven E.Landsburg)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穷人也理当享有生命保障吗》,副标题是《一位付不起账单的妇女输氧管被拔导致死掉。这错了吗?》。 兰德博格出于“经济考量”,认为答案是“这没错”。不少评论家以道德荒谬为由批评他的观点。两种判断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解释为什么之前,我们要来看看本案的一些细节情况。 患者名叫迪哈斯· 哈柏特格里斯(Tirhas Habtegiris),是一名27岁的移民。她因癌症入住得克萨斯州普莱诺的贝勒地区医疗中心,全靠呼吸机维持性命。医生认为她康复无望,但她希望坚持到远在东非的母亲见到她最后一面再说。 哈柏特格里斯没什么钱,也没有医疗保险。在她入院10 天之后的12 月1 日,院方通知她的兄弟,除非找到另一家医院愿意接手,要不然,贝勒中心将不得不放弃治疗。可即便有贝勒中心帮忙,家人还是找不到医院可转。该医院说到做到,果真于12 月12 日切断了哈柏特格里斯的呼吸机。它援引了1999 年小布什和得州州长签署的一项法令。法令规定,只要院方正式通知患者,生命维持治疗在医学上“不恰当”,则医生没有义务提供10 天以上的此类治疗。 据哈柏特格里斯的兄弟说,切断呼吸机时,她完全有意识和反应,很想继续呼吸。她挣扎了整整16 分钟,才痛苦地窒息而死。她兄弟和其他几名家族成员描述了当时的可怕情形。远在东非的母亲最终未能赶到。贝勒中心的官员说,他们的决定和经济考量无关。 兰德博格为贝勒中心开脱说,为哈柏特格里斯治疗通不过经济学最基础的成本效益理论的测试。该理论认为,只有当行动带来的收益超出成本,才应该去做这件事。治疗成本计算起来相对容易,可要衡量它的好处却很难,这就是兰德博格栽跟头的地方。 一般而言,经济学家用行动的受益人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来衡量该行动的好处。维持哈柏特格里斯的生命能带来多少好处呢?为了给它设个上限,兰德博格请我们想象以下场景:在她患病前,她可以选择给自己上免费的呼吸机保险,也可以选择75 美元的现金(这是他估计的向健康年轻人提供此类保险的成本)。接着,他又合情合理地假设哈柏特格里斯会选择现金。他认为,这就暗示着,治疗哈柏特格里斯女士的收益必然小于其成本。 在这一点上,他弄错了,原因很多。他忽视了在第一时间享有社会安全网所具有的重大经济意义。即便那些并不贫穷的人也承认,巨大的灾难固然不幸,但说不准哪天就会碰到。比如,一个人可能会丢了工作,付不起医疗保险;也可能受暴风雪所困,直升机没法前来营救。想到这样的情形,大多数人倾向于集体资助营救活动。穷人没有或买不起对抗此类意外的私人保险,根本无关紧要。 更麻烦的是,兰德博格完全忽视了同情、怜悯一类的道德情操。从亚当· 斯密时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意识到,经济判断经常为这些情绪所左右。结果是,当生命垂危的患者得到治疗时,无数人会因之受益。倘有机会,很多人都会为照料哈柏特格里斯慷慨解囊。只可惜,为这类治疗组织无数私人募捐在现实上不具可行性。故此,我们授权政府在有必要的时候采取措施。 兰德博格的论点巧妙地模糊了“统计生命”和“具体生命”之间的重大区别。这两个概念是经济学家托马斯· 谢林提出的,他观察到这样一种明显自相矛盾的现象:为了某一个活生生的受害者,比如困在矿井里的工人,社会往往会拿出数百万美元前去营救;但对高速公路上平均每年夺去一条性命的护栏,却不愿意花哪怕仅仅20 万美元加以维修。 谢林认为,这种矛盾从经济上来说没什么不理性的,因为社会对这两种情况下所花的钱估值完全不同。后者是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赌一场不见得会发生的车祸;前者则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抛弃在危难之中。 兰德博格以一个明显不合理的经济论点为医院方面的决定辩护,无意间为那些坚持“成本和效益考量在有关医疗安全的政策决策中站不住脚”看法的人落下了口实。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对。减少日常面对的微小风险,代价昂贵。同样的钱可以花在其他更为紧迫的需求上。不权衡相关的成本和效益,我们无法明智考虑这些决策。 但使用成本效益分析并不意味着把人变成道德怪物。在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真正的成本效益测试绝不会罔顾患者的反对,在她完全有意识、有反应的情况下关掉维持她生命的呼吸机。兰德博格的论点不仅在道德上错了,在经济上也不对。
目录
推荐序一 欢迎进入经济学的游乐园 何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推荐序二 经济学的魅力 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序 言 最贴近生活的经济学课堂 01 政府与个人 ◎政府只会大手大脚地浪费吗 ◎遗产税真如想象的那么糟吗 ◎为什么节俭的人反倒要受罚 巴曙松点评 分馅儿饼 02 自利与利他 ◎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吗 ◎恪守道德的人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如果人基本诚实,惩罚还有必要吗 巴曙松点评 人类的自私天性 03 金钱与幸福 ◎ 人的欲望无止境吗 ◎ 幸福是唯一重要的福利指标吗 ◎ 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合理指标吗 ◎ 我们需要更大的汽车,还是更好的学校 巴曙松点评? 幸福是什么 04 群体行为与群体性弱智 ◎ 詹姆斯·杜森贝利是谁 ◎?为什么托马斯·谢林最重要的作品却不是最受认可的 ◎ 为什么加尔布雷斯36次被提名都得不到诺贝尔奖 ◎ 米尔顿·弗里德曼真的是冷血动物吗 巴曙松点评 ? 一人为龙,众人成虫 05 医疗与人道 ◎ 付不起账单的绝症患者,应该被拔掉输氧管吗? ◎ 精品医疗服务为什么会饱受批评 巴曙松点评 ? 关在笼子里的统治者 06 限价政策与拥堵问题 ◎ 为什么堵车收费的建议很少得到采纳 ◎ 为什么纽约大都会棒球队要采取可变票价方案 ◎ 为什么稀缺的机场跑道应该卖给出价最高的航空公司 ◎ 为什么应该向SUV收税 巴曙松点评 ? 人类的掘墓者 07 能源与环境 ◎ 为什么燃油税给民众带来了更多实惠 ◎ 群体行为如何影响日常购买决策 巴曙松点评 ? 谁藏起了最好的马 08 赢家通吃的市场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想成为对冲基金经理 ◎ 为什么成绩奖学金排挤了贫寒奖学金 ◎ 儿童读物最终会消失吗 巴曙松点评 ? 最解渴的第一杯水 09 竞争与收入 ◎ 为什么富邻居让你觉得穷 ◎ 是什么引发了奢侈品消费大爆炸 ◎ 为什么减税恶化了交通拥堵状况 巴曙松点评 ? 幸福的相对性 10 借贷、储蓄和投资 ◎ 为什么美国人存钱这么少 ◎ 是华尔街引发了金融危机吗 ◎ 借钱太多的人该受惩罚吗 ◎ 为什么战胜市场是痴人说梦 巴曙松点评 ?? 天生乐观 11完全信息假设 ◎ 为什么候选人总是不愿披露个人信息 ◎ 偏见会干扰正常学习吗 ◎ 竞争能消除就业歧视吗 巴曙松点评 ?? 奇妙的信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