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字数: 441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编者:战丽彬//章文春|
  • 商品条码: 978751329288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3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版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贯彻“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基本遵循。在总结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思路与特点基础上,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宗旨。
1. 夯实基础,突出特色。以中医学力求“原汁原味”为主体,在重点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化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增加数字化教材内容,更新【现代研究】板块,拓展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理论和概念的认知能力、创新思维和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发展创新。
2. 专用术语,科学规范。对中医理论中的概念,要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推敲,科学定义。 在语言表述方面,要求既要保持中医学的特有语言艺术,使用中医学的专用术语,又要做到科学规范,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立德树人,融于思政
聚焦铸魂育人,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育人合力。
作者简介
战丽彬,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务院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第一、二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第一或通讯作者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7篇,科研成果曾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主编、副主编学术著作及教材20部。章文春,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科研及中医临床工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创新 一、中医学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创新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一、象思维 二、形神一体的系统思维 三、变易思维 第四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气学说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基本特性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藏象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