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心 赠藏书票

两心 赠藏书票

  • 出版社: 四川文艺
  • 作者: 宋方金|
  • 商品条码: 978754117161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两心》是一部以沟通为主题、以古代为背景的志怪小说。猎人秦巨伯因为被一头自己伤害过的黄鼠狼作祟,失手捅死了自己的孙子,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故事围绕人与人的交往,在话语与行动之间展开,试图连缀口口相传,寻找心心相印。该作品人物丰富立体,结构峰回路转,情节连绵起伏,主题鞭辟入里。在人际疏离的当下,极具时代性。同时,小说融入了山河风光、饮食习俗与民间传说,谱写了一幅意味深长、韵味深远的人世风情画。
作者简介
宋方金,编剧,作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功勋之袁隆平的梦》《手机》等;电影《飞》《温凉珠》等;出版有《给青年编剧的信》《清明上河图》《上元灯彩图》等。曾获阳翰笙文学奖、夏衍杯、《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精彩导读
{〇}捕仙之家古时,山东有一县,名曰胶南。胶南矗一山,名曰大珠。大珠山抱一村,名曰秦家庄。秦家庄出一人,名曰秦巨伯。秦巨伯揣一技,名曰捕仙技。技从何来?家传也。仙者何也?黄大仙也。黄大仙者又何?大仙乃尊称也,其学名黄鼬,俗称黄鼠狼,外号黄皮子。秦巨伯二十岁那年四月二十七,其父秦老翁去世。去世前三天,即四月二十四,秦老翁唤秦巨伯于炕前,屏退他人,用三天三夜授其捕仙技与捕仙规并传其两样物件。捕仙技与捕仙规暂不细表,后文有叙。两样物件别具一格,颇可一提。一物是一尊酒壶,名曰两心壶,亦名转心壶。顾名思义,此壶一身两心,能装两样酒水;又暗藏阴阳二孔,酒水可任意切换。常人得此壶,可作游戏取乐之用;歹人拥此壶,常起谋财害命之心。秦家此壶,青铜铸成,形制朴拙,可容酒水二斤。但外人只见其形,莫能知其内里阴阳二孔之玄妙也。另一物是一副铁扣,名曰连心扣。此物一链拴两扣,链三尺三寸长,扣孔随铁链松紧盈缩自如;两扣可分锁两头,一头活扣,一头死扣;死扣实亦能解,然所解之机关却藏在活扣;两扣一心,故名连心扣。捕黄大仙,即靠此扣。探明黄大仙秘踪暗迹后,活扣或握于猎人之手,或扣于树桩,死扣置于黄大仙必经之处,凡其一爪踏扣,即入死地。山中岁月,说长也短。倏忽间四十载已过,秦巨伯年至花甲,步踏耳顺之年。本遭故事,即肇发于此年八月十五。{一}都是老天一盘菜逢五、十,胶南县大集,秦巨伯必赶。每集售黄皮子一只且只售一只。这年八月十四入夜,月亮在圆。至五更天,秦家按逢集老例,秦巨伯儿子秦祖佑自东厢房炕上先起来了。这东厢房,草屋三间,北间住秦祖佑和他妻子李珠,中间是灶屋,南间住他们的儿子秦朔望。起来后秦祖佑提一盏“气死风”灯便直奔西厢房。西厢房也是三间房长短,但中间不隔,是座通房,仅用六根松木桩撑顶。西墙上有扇白蜡木支摘窗,用以通风。靠北墙摆条香案,香案上供的却不是常见的神祇佛圣,而是一架黄大仙木偶,与成年黄大仙约莫等身,桃木作骨,核桃为头,中间吊着颗七窍玲珑心——一个浑圆的香薰铜炉;炉有七孔,故曰七窍。靠南墙有个铁笼,能容四五只黄鼠狼,但通常只有一只,此为秦老翁所嘱捕仙规矩之一:每次只捕一只,每集只售一只。故此可知,秦家每五天捕一只黄鼠狼;现笼中就有一只,为秦巨伯前两日所捕。当中间是方砖石砌成的杀台,杀台上覆有一张公售与墨水河笔庄做大名鼎鼎之狼毫笔也。成年黄鼠狼,其尾修长,近乎身躯一半,尾毛两寸左右,雄者密而挺拔,锋颖犀利,宜作笔柱;雌者疏而柔腻,拢抱随和,宜作披毛。狼毫笔宜书宜画,刚柔并济,为笔中珍品。但狼毫笔实则指的是入冬以后的狼毫,尤以腊月为佳,此时才八月,秦祖佑为何也截尾存毫了呢?说来倒也唏嘘,这世人用笔甚多,哪有恁多冬之狼毫可取?况且即便是冬毫,早已被各路制笔世家、书画名坊预定,或成御用贡笔,或供达官贵族,或售名流圣手,寻常人等自是与此无缘,所以有些笔庄,也会剪取些错季狼毫,掺入兔毛鼠须制以成笔,亦称“狼毫笔”,沽价自是折头不小,正好供些乡间塾师、穷酸秀才、账房先生、破蒙学童之用,是以秦家一年四季的狼尾都有去处。接着是剥皮。剥皮讲究“全乎”,亦即品相完好,皮有损则价必廉。秦家剥出的皮,内壁光滑,不沾血污;外边干爽,无有杂痕。在皮市行当,“秦皮”名声在外,专有一号,翻开皮子,于前胸内壁处见一“秦”字方戳,即是秦皮。有此“秦”字,价昂。秦皮价昂,靠的是家传的剥皮技法。寻常人等剥皮,往往需要八九刀,还常剥破。秦家剥皮,最多却只需五刀。实则剥黄鼠狼皮,最少即是五刀。但秦老翁刀不凑手的时候,还可徒手剥皮。此技艺秦巨伯未能学到,秦祖佑自然亦是不会。技艺不传即失传。只见秦祖佑用杀台上方挂刀的刀线钩住黄鼠狼下巴,第一刀先自黄鼠狼嘴岔处劐开,使其皮肉分离,以“金蝉脱壳”之势向下倒剥,剥至两条前腿的脚掌时,左右两刀将腿皮割断,至后脚掌时又是两刀;到此已满五刀。然后秦祖佑放下刀,双手一个脆劲扯下去,就齐整整赤条条地给黄大仙脱掉了“袍子”。脱掉后的“袍子”,是一件反卷的圆形“筒袍”,此时还须刮一遍油脂。秦祖佑把筒袍放到杀台上,用放血刀的刀背,由尻至头,慢推轻刮。此间秘诀在于:一不能用刀刃,因容易伤及皮板;二不能由头至尻,因黄鼠狼毛根朝前而针毛向后,若自前向后刮,就会把毛根刮出皮层。刮完油脂,秦祖佑拎起筒袍快步走到黄大仙木偶前,将筒袍蒙头套上,恰又翻卷过来,真如一只栩栩如生之黄大仙矣。此时七窍玲珑心中的那丸白茅散发出的缕缕幽香正好烘熏皮张的内壁,不但可除臊气,更可葆住生气。故秦皮以手摩挲,其蓬松柔软竟仿如黄大仙生前;若铺展开来,一袭杏黄耀人眼目(本地黄鼠狼多是杏黄),并有幽香沁人鼻息。所以秦皮每次售与和盛茂皮货店程掌柜时,他总手抚鼻嗅,不忘盛赞一句:“上品!上品!老秦啊老秦,你是如何做到的呀!”似叹似问。秦巨伯均笑而不答。此间之秘,岂能让程掌柜此等外人知晓。别说外人不晓,就连秦祖佑妻子李珠与儿子秦朔望亦不知。就这西厢房,也只秦巨伯和秦祖佑二人可进。挂好皮袍,秦祖佑回转到杀台前,拿起剜心刀,旋入狼腔,剜出心肝肺胆肾,用一张油纸包好。这是要卖给万全堂药铺的。又持刀自狼尻下方一左一右,剔出两粒黄豆样大小的“臭豆”。黄大仙遇险,即靠它喷出臭雾御敌逃命。但喷一次,要再蓄积两三日才有,故黄大仙并不轻易施喷。臭豆是黄大仙身上对己最有用但对秦家唯一无用之物,被秦祖佑随手扔出西窗,早有两三只野猫哄抢叼走。剔完臭豆,秦祖佑的活儿就算忙完了,此时五更将尽,天色放明,已听闻得灶屋吱吱啦啦,传来缕缕香气,他禁不住深吸一口,然后端起那大半碗血往灶屋走。原来,秦祖佑起来半个时辰后,其妻李珠也就起了,到灶屋燃柴生火,为秦巨伯治备早点。一年到头,秦巨伯的早点雷打不动:油旋儿四个、填末儿一碗。这油旋儿、填末儿又为何物呢?秦巨伯为何一年四季又百吃不厌呢?趁李珠做饭的工夫,就此确也有一段话要说。 收起全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