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血钴:刚果人的血液如何支撑我们的生活/财之道

血钴:刚果人的血液如何支撑我们的生活/财之道

  • 字数: 205
  • 出版社: 浙江人民
  • 作者: (美)悉达多·卡拉|译者:叶泉
  • 商品条码: 978721311854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工业采矿就像用铲子做手术,而手工采矿则像是用手术刀做手术。尽管手工采矿业的工作环境充满危险,但这个行业成长极为迅速。 全世界大约有4500万人从事手工采矿业,占全世界采矿劳动力总数的90%,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即便我们已在机械和技术上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为了以最小的成本提高产量,正规的采矿业依然十分依赖手工采矿者。他们开采了全球矿石供给总量中26%的钽、25%的锡、25%的黄金、20%的钻石、80%的蓝宝石,以及占比高达30%的钴。 2018年、2019年以及2021年,本书作者先后三次前往刚果的采矿省份,对手工采矿者的境遇开展实地调查。这样的旅程仿佛一次次令人震惊的时空倒流,手工采矿者拿着按件计费的微薄工资,却承担着受伤、生病或死亡等一切风险。 光阴飞逝似箭,变化却微乎其微。可我们依然期待着发生改变。
作者简介
[美]悉达多·卡拉(Siddharth Kara) 英国国家学术院全球教授(2020—2024),同时是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口贩卖和现代奴隶制的副教授。在20多年的实地调查中,走访了50多个国家,记录了成千上万被奴役之人的真实处境。他关于现代奴隶制的著作还有《性交易:现代奴隶制的内幕》(Sex Trafficking: Inside the Business of Modern Slavery,2009)、《债役劳工:应对南亚的奴隶体系》(Bonded Labor: Tackling the System of Slavery in South Asia,2012)、《现代奴隶制:一个全球视角》(Modern Slavery: A Global Perspective,2017)。
精彩导读
引言 本书的主要写作目的,是让全世界的人相信,这个刚果恐怖故事不仅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而且并非偶然或暂时事件,也不能仅凭刚果一国之力解决此事……这个恐怖故事不仅代表着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的残渣余孽,也意味着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的死灰复燃。 ——[英]埃德蒙·迪恩·莫雷尔(Edmund Dene Morel),《刚果改革运动史》(History of the Congo Reform Movement),1914 年 士兵们几近疯狂,双目圆瞪,将武器瞄准试图闯入卡米隆巴(Kamilombe)矿区的村民。距村民们一步之遥的就是他们的亲人,但不管他们如何死命往前冲,仍旧无法靠近。发生在这里的事情绝对不能被外人看到,不予任何记录,不留任何痕迹,站在这片无望之地的人只能在记忆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霾。因为形势极不明 朗,向导让我待在矿区外围地区,所以我很难看到事件的细节。而且一团铅灰色的雾霾遮蔽了光线,让人无法看清矿坑的情况。远处的山丘看起来仿佛一头笨拙的野兽。 我走近前去,小心翼翼地挤进沸腾的人群后,发现泥土中有一具尸体。那是一个孩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尘土中,周身尽是绝望的气息。我试图看清他的脸,但只是徒劳。在孩子毫无生气的尸体周围,红褐色的砾石被染成深红色,像烧焦的棕褐色或生锈的金属。在这之前,我本以为刚果的土地之所以呈朱红色,是因为土里含铜。但现在我不禁疑惑起来,染红刚果[1]大地的,也许是溅洒于这片土地上的鲜血。 我慢慢靠近警戒线,想把那孩子看得更清楚些。士兵和村民之间的对立不断升级,已至骚乱达一触即发的地步。一名士兵气冲冲地喊叫着,朝我挥舞着枪。我已经靠得太近,逗留得太久了。我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此刻终于可以看清他的脸,永远定格在他脸上的是一种惊恐的神色。这是刚果给我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具血迹斑斑的孩子的尸体是刚果这颗非洲心脏的缩影,造成这个孩子死亡的唯一原因是挖掘钴矿。 ***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一场开采钴矿的狂热浪潮正在兴起,人们展开疯狂竞赛,以求最快最多地挖取到钴矿石。这种散发着光芒的稀有金属是当今生产大部分锂电池的核心材料。钴也被广泛用于各种新兴的低碳创新技术中,这些技术对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加丹加省(Katanga)位于刚果东南部,其钴矿储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钴矿储量的总和?迫劳动或抵债劳动,并主动发现和避免这类现象出现在我们的供应链当中。 随着对钴矿开采条件的审查日趋严格,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国际联盟组织,以确保供应链合法合规。最重要的两个联盟分别是负责任矿产倡议组织(Responsible Minerals Initiative ,简称RMI)和全球电池联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简称GBA)。负责任矿产倡议组织依照《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the U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推动负责任的矿物采购工作。负责任矿产倡议组织的部分方针反映在负责任矿产保证流程(Responsible Minerals Assurance Process)中,此认证流程认为应对钴供应链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并对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矿开采地点进行童工雇用方面的监控。全球电池联盟则致力于倡导为开采可充电电池原材料创造安全的生产条件。该联盟发起了一项名为“钴行动合作计划”的倡议,旨在通过现场监控和第三方评估,“尽快杜绝钴价值链中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的现象”。 不过,我在刚果期间,从未见过或听说过任何与这两个联盟有关的活动,更不用说见过或听说过有企业承诺遵守国际人权标准,接受第三方审查,或者对强迫劳动和使用童工采取零容忍政策。通过21年来对奴隶制和童工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我从未见过比全球钴供应链底端更为激烈的利润掠夺。许多大型公司销售包含刚果钴矿石的产品,企业价值以万亿元计。然而,从地下挖钴的人们却只能勉强度日,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遭受着非人的苦难。他们生存于人类生活的边缘,生活环境被外国矿业公司当作有毒废料的倾倒场。数百万棵树木被砍伐一空,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河流和空气受到污染,耕地遭到破坏。我们的正常生活,是以刚果人民受难、当地环境遭到破坏为代价的。 虽然以可再生能源的名义进行的钴矿开采在现代造成了巨大破坏,但矿产开采的矛盾性绝非新鲜事。假若没有开采地球的矿产和金属,人类文明中一些最具变革性的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大约7000年前,人们首次利用火来开采原料。人们将金属熔化后制成物品,用于商业、装饰与武器等方面。5000年前,人们发现了锡,将其与铜混合形成青铜,这是第一种比其成分金属坚硬的合金,青铜时代应运而生。金属加工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青铜用于制作新式武器、农具和硬币。历史上出现了最初的书写形式,人们发明了车轮,城市文明也随之发展。同样是在青铜时代,钴首次被用来为陶器着色。在铁器时代,人们开采出铁矿石,将其熔炼成钢,用以制造更强大的工具和武器。由此军队得以形成,国家得以崛起。在中世纪早期,欧洲人颁发了第一批矿山开采特许权。政府以收取税金作为条件,给予企业在某块特定土地上开采矿产的权利,这个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世纪后期,矿工们开始使用中国的黑火药来炸碎大块石头,采矿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新大陆的矿产财富(尤其是黄金)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催化了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采矿业。煤炭开采推动了工业化的进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空气质量恶化和气候变化加剧等历史性问题。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采矿设备的改良——机械钻头提高了开采坚硬矿石的效率,人工装运、输送被电力输送带、矿车和重型车辆替代。有了这些及其他技术进步,采矿公司在采矿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挖掘得更深、范围更广。 到了20世纪末,采矿业几乎影响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将钢铁用于建筑、房屋、桥梁、船只、火车、车辆和飞机的建造上。铝、锡、镍和其他金属被用于成千上万种工业和消费产品中。铜被用于电线、电路、军事器材和工业机械的制造,石油衍生物则被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如果人们没有成功开采矿产,就不可能取得农业生产的发展。当今价值万亿美元的全球采矿业主要开采煤炭、铁矿、铝土矿、磷矿石、石膏和铜矿石等,而那些用于生产现代科技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的所谓战略性矿产稀土元素,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迅速变得重要。这些战略性矿产有许多都可以在中非找到,其中最主要的是钴。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采矿业依赖于剥削奴隶和雇用贫穷劳工,是他们将矿石从泥土中挖出。这些受到压迫的人不得不在危险的条件下挖掘矿石,他们的安全没有保障,而且报酬极少。今天,这些劳动者被授予了一个奇特的名称——手工采矿者,他们在全球采矿业阴暗的底层——手工和小规模采矿业——辛苦劳作。不要因为“手工”这个词就误以为手工采矿业意味着熟练的工匠愉快地进行着采矿工作。实际上,手工采矿者使用的是十分基础、原始的工具,在危险的条件下,开采全球南方80多个国家里的数十种矿物和宝石。因为手工和小规模采矿业几乎都是非正规的,手工采矿者鲜有人通过签订正式合同而获得相应的工资和工作条件。如果在工作中受伤或遭到虐待,他们通常没有途径寻求帮助以得到医治或赔偿。手工采矿者拿着按件计费的微薄工资,却承担着受伤、生病或死亡等一切风险。 虽然手工和小规模采矿业的工作环境充满危险,但这个行业成长极为迅速。全世界大约有4500万人进入此行业,占全世界采矿劳动力总数的90%,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即便我们已在机械和技术上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为了以最小的成本提高产量,正规的采矿业依然十分依赖手工采矿者。手工和小规模采矿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行业开采了全球矿石供给总量中26%的钽,25%的锡,25%的黄金,20%的钻石,80%的蓝宝石,以及占比高达30% 的钴。 为了揭示刚果钴矿开采的实际情况,我深入探访了该国两大采矿省份——上加丹加省(Haut-Katanga)和卢阿拉巴省(Lualaba)。我制订了相应的计划,规划如何进行调查,但很少有计划能在我初到刚果时成功开展。我的调查可谓处处碰壁,阻碍重重:咄咄逼人的安全部队;严密的监视;许多矿区路途偏远,人们对外界不信任,数十万人在中世纪般原始的条件下,狂热地挖掘钴矿。深入那些采矿省份的旅程仿佛是一次次令人震惊的时空倒流。世界上最先进的消费类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赖以存在的矿石,却由满手水泡的农民们使用镐、铁锨和钢筋等工具挖掘出来。在这里,劳动力廉价得以便士计价,而生命几乎一文不值。刚果历史上有许多比现今采矿行业更为血腥的事件,但刚果采矿业制造了如此深重的苦难,牵涉如此巨额的利益,而这些巨额利益又与世界各地数十亿人的生活如此紧密相关,无一历史事件可与之比拟。 ………… 在刚果遭受的所有痛苦悲剧中,或许最大的悲剧在于,现今刚果矿业省份所承受的苦难实际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没有人认为存在问题,那谈何解决问题呢?大多数人不知道刚果钴矿中正在发生的一切,因为这些现实都隐藏在层层跨国供应链背后,从而削弱了各方责任。若从钴矿区辛苦工作的孩子开始追溯这条供应链,直至销售给全世界消费者的可充电装置和汽车,那时这一个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错综复杂,让人难以分清责任到底在哪一方,这就像是骗子玩的一个把戏——随意移动倒扣的杯子,然后让人猜球在哪个杯子下藏着。 这种体系模糊和弱化了处于全球供应链底端的贫困有色人群受到的严重剥削,其历史可回溯至多个世纪以前。18世纪的英格兰人享用早餐时,恐怕鲜少有人知道他们茶水里的蔗糖是非洲奴隶在西印度群岛残酷的劳动条件下生产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奴隶们不得不在英国人的早餐桌边服侍主人用餐,直到一群废奴主义者将奴隶制的真实情况直接呈现给英国人民。利益相关方开始奋力维护这个压榨奴隶的体系。他们告诉英国公众不要相信听来的那些情况,宣称奴隶贸易具有伟大的人道主义性质——非洲人民并没有受苦,相反,他们逃离了黑暗大陆的原始与野蛮,获得了拯救。他们声称非洲奴隶在群岛上享有良好的工作条件。而当这套言论被识破后,奴隶贩子们又宣称他们已经做出了改变,修正了种植园里对奴隶们的不当行为。他们之所以敢如此颠倒黑白,就是因为谁会不远万里去一趟遥远的西印度群岛来进行求证呢?即使有人去了,又有谁会 相信他们呢? 真相是,如果没有对蔗糖的需求,以及销售蔗糖获得的巨额利润,整个以奴隶换取蔗糖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根本不会存在。此外,剥夺他人的尊严、生命安全、薪酬和自由,其后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将供应链底端受到剥削的民众全然非人化的制度。 当今的科技巨头们将会告诉你一个关于钴矿的似曾相识的故事。他们会告诉你,他们遵守国际人权标准,他们的供应链合法合规。他们会向人们保证,矿石开采的条件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他们正在为非洲最贫困的人民带来商业、薪水、教育和发展(美其名曰“拯救”他们)。他们也同样向人们承诺,他们已做出改变以 解决采矿现场的问题,至少也是解决他们购买钴矿的矿山内存在的问题。当然,谁会去一趟遥远的刚果求证事实呢?即使有人去了,又有谁会相信他们呢? 然而,如果没有科技巨头们对钴的大量需求,以及通过销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所获得的巨额利润,整个“以血易钴”的经济体系根本不会存在。而且,在一个贫穷且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里,对钴进行无法无天的争夺必然只会导致供应链底端遭受剥削者受彻底的非人化待遇。 光阴飞逝似箭,变化却微乎其微。 尽管刚果钴矿工人的生活现状依然不容乐,但他们仍然有理由期冀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们面临的困境,随之而来的是希望,期许他们的声音不再消逝在深渊之中,而是能够传入供应链另一端的人们心中,使这些人终将能够看清那个躺在泥土中,浑身是血,已然成为一具冰冷尸体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同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无与伦比的矿产财富” 非洲的心脏 从有毒矿坑到明亮展厅 钴矿和铜矿带 电车革命阴暗的一面 为何锂电池离不开钴? 第二章“最好别出生在这里” 第三章山中藏匿的秘密 利卡西 坎博韦 荒野 第四章世界的殖民地 侵略与奴隶贸易:1482年至1884 年 殖民统治:1885年至1960 年 希望的诞生与毁灭:1958年至1961年1月 人间地狱:1961年2月至2022年 第五章“不挖矿,就挨饿” 滕凯丰古鲁梅 穆坦达 蒂尔韦泽姆贝 第六章“我们在自己的坟墓里工作” 卡帕塔、马洛湖和东马尚姆巴 卡尼纳、高尔夫湖和穆索诺伊 穆桑普 非洲化工公司示范点 卡苏洛示范点 地下世界 第七章 最终的真相 后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