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香港书写”研究

  • 字数: 320
  • 出版社: 天津人民
  • 作者: 徐诗颖|总主编:白先勇
  • 商品条码: 978720120549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于被称为“借来的地方 ,借来的时间”的香港,“流 动性”和“混杂性”形塑了它 典型的文化生态,“寻找家 园”便成为港人渴望寻求归 属感的重要表现。随着20世 纪70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 “香港意识”在港人心中萌芽 并根植于内心,真正的“香 港书写”也自此时形成。20 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书 写”随着“香港意识”的深化 进入深层次拓展时期。“香 港意识”与“香港书写”之间 紧密相连,二者的关系极大 影响作家如何看待香港,以 及如何选取适合表达这种印 象的创作方法。 本书从对核心词汇“香港 书写”概念和范畴的界定、 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出发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涉 及以“香港”为书写对象的香 港小说进行梳理,从文本中 考察作家在不同时期如何通 过各种书写方式反映港人“ 寻找家园”的演变心态,试 图从“叙事主体与城市文化” 的互动关系探索建立香港城 市文学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 法,对“香港书写”所涉及的 根本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以此重构具有人文精神的香 港意识,为港人重新认识“ 我城”提供新的向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香港书写”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香港书写”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及其以前 第二节 “香港书写”的转折:“九七”回归过渡期 第三节 “香港书写”的深化:后“九七”时代 第二章 混杂性:流徙空间下的香港文化身份特征 第一节 寻找根源文化身份的虚妄 第二节 展开城市空间叙述的多元想象 第三节 建立超越中西话语支配的“第三空间” 第三章 历史眼:百年“香港”的重述与新构 第一节 双重颠覆性叙述声音 第二节 个人/集体口语体的叙述方式 第三节 充满象征意味的家族书写 第四节 多声部交错的空间叙述 第四章 失“物”志:为“消逝”的香港形塑与作注 第一节 重塑“香港”的记忆与形象 第二节 为香港这本书下“脚注” 第三节 钩沉已消逝的文化经典意象 第五章 “我”与城:新时空下的出走与困境 第一节 本土转向:“香港意识”与“失城小说” 第二节 流离异乡:自我精神的困顿与分裂 第三节 此地他乡:异化都市生态下的陌生与疏离 第六章 省思:重返与书写的限度与可能 第一节 如何重返,怎样书写? 第二节 重返的限度:身份建构中的游移与含混 第三节 书写的可能:重撷失落的东方美学 结语 走向人文复兴的“我城”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