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总论卷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总论卷

  • 字数: 416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张忠民 主编 张忠民 方书生 刘岸冰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9288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53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在本稿中提出,中国近代企业制度演变尽管从一开始就存在 “国有还是私有”、“国营还是民营”、“从下到上还是从上到下”的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选择,但是从制度变迁的发生路径上看,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发生和形成无疑具有外生性和内延性的双重特征,它们表明,任何即使再具创新意义的外来经济制度要在中国土地上真正发扬广大,都有一个如何与传统衔接、过渡以及最终实现本土化的问题。“公私合营”之实现,既是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及工人阶级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私营工商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者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作用。
作者简介
方书生,1980年生,安徽枞阳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经济史、经济地理,承担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撰有博士学位论文《近代经济区的形成与运作: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口岸与腹地(1842-1937)》、博士后报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空间的演化与机制(1840—2008)》,参与撰著《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对象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简要回顾 一、问题回顾 二、研究基础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 一、总论卷的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 二、其他各卷的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 第二章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第一节 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传入 一、西方企业制度的缘起和形成 二、西方早期贸易公司制度对传统中国的传入与影响 三、早期华人社会中以“公司”自称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业主制与合伙制 一、业主制 二、合伙制 第三节 前近代中国社会传统企业的制度特征 一、传统企业组织的产权制度特征 二、传统企业组织的治理结构特征 三、传统企业组织的剩余分配特征 第三章 特许制下中国近代早期企业的制度特征 第一节 外商公司制度、工厂制度的传入及其示范效应 一、外商公司制度的传入及其示范效应 二、外商工厂制度的传入及其示范效应 第二节 特许制下中国近代早期企业的生成 一、特许制 二、特许制下中国近代早期企业的生成 第三节 特许制下早期企业的产权制度特征 一、国有企业产权中的资本、资产不分 二、“官督商办”企业中官府债权与商股股权的共存 三、商办企业中的非大股东产权控制 第四节 特许制下早期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一、地方大宪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制 二、国有企业的衙门式治理 三、技术引进下的洋员聘用与治理 四、企业治理中的工头制管理 五、民营企业中“非职业”经理阶层的企业治理 第五节 特许制下早期企业的剩余分配特征 一、官办企业的奏销与报效 二、“官利”股息分配制度 三、“红利”分配制度 第四章 准则制时代公司法、工厂法的颁行及其演化 第一节 公司法的颁行及其演化 一、《公司法》的传入以及晚清的《公司律》 二、《公司条例》的颁行 三、《公司法》的颁行及其演化 第二节 工厂法的颁行与实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