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童年中国书系家在学堂

童年中国书系家在学堂

  • 出版社: 河北少儿
  • 作者: 谢倩霓|总主编:翌平
  • 商品条码: 978755957279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15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家在学堂》是儿童文 学作家谢倩霓的作品。谢倩 霓是江西人,出生在赣西北 的山区,她的父亲是小学老 师,她从小就跟随父母生活 在乡村山野间的学校里,随 着父亲工作调动她住过三所 学堂。她的童年生活与学校 紧密相连。因为儿童的快乐 天性,尽管岁月艰苦,学堂 的生活却给了她无穷的趣味 ,也陪伴了她成长。在文中 ,她以女孩敏感,讲述了成 长的瞬间的感受。
作者简介
谢倩霓,1968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修水县,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硕士。现定居上海,为《少年文艺》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成长小说的创作。已经出版的作品主要有《乔乔和他的爸爸》《薄荷香女孩》《你是我的城》《喜欢不是罪》《草长莺飞时节》《不说再见好吗》等三十多部长篇小说,另有中短篇小说集《叶子上的秘密》《水流轻轻》《耳边有风在歌唱》《成长的夏天》等,儿童生活故事集“谢天谢地来啦”等作品。 其作品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及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上海市文艺创作精品奖等多种奖项,并输出到韩国、新加坡、越南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其短篇小说多次入选全国各出版社推出的多种精华选本。另有评论和文学理论文章多篇见诸报端。
精彩导读
第一篇 第一所学堂 20世纪70年代中叶,我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家是 在一所名为山口公社完全小 学的乡镇小学堂里。我妈妈 是这所学堂的老师,爸爸则 在离这里大约一公里远的山 口中学当校长。 什么叫完全小学呢?就 是这个学校从一年级到五年 级,所有的年级都有,是一 所很正规很大的乡村小学, 所以叫“完全小学”。那个时 候小学就只有五年,五年级 读完就可以升初中了。 学堂位于山口镇老街的 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黄泥 巴操场、一座礼堂、两排教 室和两排教职工住的木板平 房。我的家就在这两排木板 平房的其中一套里面。 大礼堂 在这个小学堂里,最让 我们觉得神奇和自豪的是那 座礼堂。在当时的山口镇, 除了镇中央矗立着的一栋两 层楼的供销社,其他所有的 房子都是平房,由泥巴夯实 筑成或者木板拼接搭成,而 这座位于小学堂里的礼堂, 居然是用一块一块坚实的青 砖砌成的两层楼房呢!它的 一楼,是空荡荡的一个大礼 堂,只在四周立着四根粗大 的木柱子,漆着朱红的油漆 ,而礼堂的最前面,是一个 木板搭成的一米多高的小舞 台,从两边的小小的木楼梯 可以上去。在大礼堂后面的 两侧,各有一个带扶手并且 带转弯的木楼梯可以上到二 楼。二楼有分隔好的一间间 小房间,是山口小学所有老 师的办公室。 所以,这座礼堂它其实 就是山口完小教师们的办公 楼。 好奇怪,这个礼堂当初 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 么叫礼堂呢?
目录
引子 第一篇 第一所学堂 大礼堂 双杠、沙坑和竹竿 那些奇怪的男孩们 第二篇 第二所学堂 大食堂 蔬菜的魔法棒 一起住在操场上 年关的节目 第三篇 第三所学堂 复式班和班上的女孩们 划地为王看电影 飘着薄荷味的夏天 那长长的西瓜地呀 在黄昏的天光下 尾声 还有很多很多学堂 导读·回望童年,感恩并眷念 童年笔记 关于“冰心奖” 附录·“童年中国书系”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