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寻找下一个硅谷:美国的知识之城/大学、思想与社会

寻找下一个硅谷:美国的知识之城/大学、思想与社会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美]玛格丽特·奥马拉
  • 商品条码: 978710023924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5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知识之城可以说是20世纪美国创造的最成功的概念之一,是科学创新的原动力,是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科学工作者及其家人的乐园。那么,把一个地方变成知识之城的神奇公式是什么?一个城市或地区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硅谷?本书探讨了20世纪后期高科技发展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以及关于人才、工作、资本和机构的神奇公式为何如此难以复制,扩大了我们对战后城市历史的认识,对规划未来的高科技经济至关重要。本书既有深入的实证研究,也有创造性的解读,是有志于建设下一个硅谷的人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奥马拉(Margaret Pugh O’mara):美国历史学家、华盛顿大学教授,曾在美国白宫工作,致力于研究美国政治史、高科技经济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加入华盛顿大学之前,曾在斯坦福大学历史系任教。著有《知识之城》和《硅谷密码》等。 邓磊,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长期致力于大学史与大学制度研究,著有《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等,译有《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等。
精彩导读
第一章 冷战政治 要想建造一座城市,资金和赋权必不可少,此外还要有合适的地址。知识之城的崛起也离不开以上几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其归根结底源于冷战时期的美国科研行动。在行动过程中,联邦政府围绕高科技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拨付了难以估量的专项经费。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科学技术视为推动工业生产、促进理性生活的密钥,冷战的爆发让科学在人们心中的价值更上层楼。在此期间,科学不仅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而且重心也有所调整,涵盖了与国家安全和经济福祉密切相关的研究:从物理、化学到数学、工程学,参与科技生产的学科越来越多;从以晶体管为代表的高端消费品到以战斗机为代表的先进武器,再到半导体、计算机这样的专业装备,高科技研发涉足的产业版图也越来越广。出于增强军事实力的需要,基于提升教育质量的考虑,更为了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科研人员及其所在的机构和产业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特权。 知识之城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冷战为研究型大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校内外专业科研人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说到如何选择知识之城的创建地址,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首先,冷战时期的战略规划必然要慎重考虑经济成本;其次,这还涉及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权力博弈和资金筹措;最后,冷战时期的国防体系发展还要放在更宏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进行考量。冷战政治不是凭空产生的,当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的地位水涨船高,甚至被标榜为美国文化精英的杰出代表,城市格局必然发生根本性改变。郊区开始走向繁荣,中心城市辉煌不再;南方和西部更加繁华,东北都市圈与中西部地区却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衰落。毋庸置疑,上述变化与冷战初期的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被赋予诸多特权,地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也因此改变,那些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他地区唯有走向沉寂。 政策架构(1945—1950) 科学政治 冷战期间,“研究与发展”(R&D)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宏大概念,涉及一系列政府行动,而且其基本定义也一再发生变化。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同时发生在不同的场所,大学实验室、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研究所都在从事科研事业。绝大部分的科研工作都是根据具体的军事或商业目标而进行的短周期应用型技术研究,在冷战初期 这种趋势尤为明显。余下的部分便是基础研究,即纯粹为了科学进 步而开展的学问探究。基础研究项目获得了联邦研发经费的大力支持,受资助领域涉及医学、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大类。 基础研究一般都由研究型大学来主导,而应用研究则常常由政府研 究机构和企业研发部门来发起。除了上述研究活动之外,冷战期间 真正占据政府科研预算大头的是军事设备的制造和采购,此举创造了一个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防承包商群体,并以数十亿美元的联邦 资金支出改变了地区经济格局。上述举措共同造就了一个由政府资金养大的庞然巨物,德怀特·D. 艾森豪威尔总统在 1961 年卸任时为其起了一个广为人知但又颇为不祥的名字——军工复合体(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目录
致谢 序言 探索知识之城 第一部分 意图 第一章 冷战政治 政策架构(1945-1950) 政策与地理(1950-1965) 小结 第二章 “多元综合大学”、城市与郊区 园区里的科学家 经济发展解决方案 小结 第二部分 执行 第三章 从农场到山谷:斯坦福大学与旧金山半岛 西部胜地 热战与冷战 土地开发 模范城市 “山丘之战” 小结 第四章 开发“智慧之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费城 富兰克林创建的大学和城市 从计算机到医药 工业衰退与城市更新 创建大学城 科技产业落户西费城 争端与抗议 小结 第五章 兜售新南方:佐治亚理工学院与亚特兰大 工业化的新南方 战后发展与权力格局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规模扩张与创业精神 在太空时代推销亚特兰大 科研园、办公区和另一个斯坦福? 小结 第三部分 传承 结语 下一个硅谷 索引 延伸阅读 20 世纪美国的政治与社会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