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物质空间与人、情、事(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 第7辑)

物质空间与人、情、事(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 第7辑)

  • 出版社: 上海文化
  • 作者: 编者:徐峰//肖灿//李雨薇|
  • 商品条码: 978755353110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第7辑,精选25篇口述记录与论文,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深入挖掘中国建筑历史的细节,如同揭开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内容囊括传统匠作技艺、名师名作、建筑行政、设计院史、建筑教育、建筑和规划设计实践、历史与理论研究、遗产调查与保护实践、中外交流、地方和社区等多个领域,彰显了中国建筑口述史工作的全面性,呈现出丰富的成果,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研究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本辑汇集来自内地与欧美16家高校与7家研究机构的65位学者,采访了52位受访者,完成的16篇口述访谈、6篇论文、3篇历史文献研究以及2篇建筑师年表,特别增加历史档案识读与建筑师年表章节。专辑聚焦湖南地区的5篇访谈、3篇论文涉及历史保护、建筑教育、地方建筑技艺以及建筑师,包括作为文物保护法的地方条例——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的制定与修订与早期留日建筑师、湖南建筑教育开创者之一蔡泽奉年表。刘健的回忆呈现100年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30年代广西宜园与志念堂建设与兰州大匠段树堂,黄社俭谈广东江门黄冲村的聚居历程,何玉如谈1963年古巴哈瓦那国际建协大会的盛况,顾奇伟回顾1960年代云南民居的实地调查与写作过程,以及故宫官式石作技艺、上海近代建筑外饰工艺等,马来西亚华人建筑师陈耀威年表。除扎实的深度访谈外,编者亦兼顾到口述史工作方法的归纳总结,力求进一步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工作。
作者简介
徐峰,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建筑师学会理事、湖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评价、村镇住宅设计集成、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跨学科的可持续建筑教育研究。 肖灿 ,1976年生,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成员,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湖南大学平台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 李雨薇,1982年生,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遗产保护技术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理事。从事近代建筑史、地方建筑史与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参编《湖湘文库:湖湘建筑》《中国古建筑丛书-湖南古建筑》《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等出版物,参与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十余处。
精彩导读
何玉如先生谈1963 年参加国际建协古巴哈瓦那大会的经历 受访者简介 何玉如 男,1939年2月出生于浙江平湖。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系(1960年与土木工程系合并成土木建筑系)。1962年毕业,是全班80多名学生中唯一的优秀毕业生奖章获得者,经过考试得以继续攻读研究生,拜汪坦先生为师。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建设部设计院,不久便被下放到内蒙古和湖北的工地劳动,1972年调到从北京搬迁到湖南的机械部第八设计院工作,从事工业建筑的设计。80年代初转调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二所,先后任主任建筑师和院总建筑师。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客座硕士生导师,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和建筑师分会秘书长。2000年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02年退休后在北京建筑设计院建立工作室,工作到2009 年。代表作品:深圳金丰大厦(1995)、北京首都宾馆(1988)、北京大观园宾馆(1993)、南通博物苑新馆(与吴良镛先生团队合作,2005)等。 采访者:何可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周汇可(芝加哥艺术学院,视频记录) 访谈时间:2023年6月13日,2024年2月28日 访谈地点:北京朝阳区太阳星城水星园,何玉如先生家中 文稿整理:何可人 审阅情况:经受访者审阅 访谈背景:中国建筑界与国际建筑师协会1的联系始于1953年12月,UIA秘书处向中国建筑学会(简称“学会”)发函,邀请学会以国家身份加入国际建协。杨廷宝、梁思成和华揽洪2 等第一代建筑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中国建筑学会一直派出代表团积极参加UIA 的活动。1963年9月27日—10月4日,UIA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办第七次大会3。学会派出由杨廷宝和梁思成带队的代表团参会。当时为冷战时期,国际局势异常复杂和敏感4。访谈当年代表团中最年轻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何玉如先生,以其亲身经历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建筑界与国际建筑组织的联系和学术交流情况,折射出当时地缘政治对建筑思想的影响,同时展现新老建筑师之间的交往。访谈整理期间参考了当时代表团成员、建筑学会的刘云鹤在《建筑学报》发表的总结文章《国际建筑师生会见大会、国际建协第七届大会及第八届代表会议情况介绍》[1],代表团成员殷海云和刘导澜发表的关于古巴农村建筑和施工技术方面的调查[2-3],以及近年陆续出版的梁思成、杨廷宝等人的档案中,二人作为带队团长参加1963 年哈瓦那和梅里达会议的经历[4-5]; 同时也参考了古巴的《建筑与城市》(Arqitectura y Urbanismo)杂志2003年为纪念UIA 第七次大会举办40 周年的特刊[6],英国建筑史学家迈尔斯?格兰丁宁(Miles Glendining)撰写的关于冷战时期UIA 国际活动的记录[7],以及当时曾任UIA 主席的英国建筑师罗伯特?马修(Robert Matthew)的个人传记[8] 等国外文献。 中国建筑学会参与的国际建筑师协会(UIA)1953—1965 年主要活动年表 时间 事件 1953年12月 UIA秘书处向时任中国建筑学会的理事长周荣鑫发函,邀请学会以国家会员身份加入国际建协 1955年5月29日—6月1日 UIA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荷兰海牙举行,学会派出8人团队出席,正式加入UIA,成为成员国;团队成员:杨廷宝(团长)、汪季琦、贾政、沈勃、华揽洪、徐中、戴念慈5、吴良镛 1956年6月20日—7月20日 学会派出12人团队赴波兰华沙出席UIA城市规划委员会学术会议;团长周荣鑫、副团长梁思成,成员包括刘敦桢、华揽洪、林乐义、程世抚、吴景祥6、戴念慈、徐中、程应铨等;梁思成做报告;代表团在波兰多个城市参观访问 1957年9月5日—7日 杨廷宝、汪季琦、吴景祥、殷海云7等人赴巴黎参加UIA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大会,杨廷宝当选国际建协副主席 1958年3月 学会派代表出席布拉格召开的UIA规划委员会的报告人会议;团队成员有梁思成、杨廷宝等,梁思成做报告 1958年7月25日—28日 UIA在莫斯科召开第五次大会,派出19人团队出席,杨春茂为团长,梁思成为副团长;梁思成代表亚洲大区做报告,杨廷宝同时参加了UIA执行委员会会议 1959年9月 杨廷宝赴葡萄牙里斯本参加UIA第六届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了1963年在古巴举办第七次大会 1960年9月5日—10日 杨廷宝等人赴丹麦哥本哈根参加国际建协执行委员会会议 1961年9月10日—13日 UIA在英国伦敦举行第六次大会,杨廷宝率团参加,并在同时举行的第七届执委会会议上再次当选副主席 1962年8月 古巴建筑师协会向中国建筑学会发出参加吉隆滩胜利纪念碑设计竞赛和评审委员会的正式邀请;中国建筑学会决定由杨廷宝担任评委 1963年9月27日—10月4日 UIA在古巴哈瓦那举办第七次代表大会,以及国际建筑教授和学生第一次大会,中国派出29人代表团参加 1963年10月9日—12日 墨西哥梅里达城举行第八届UIA执行委员会会议。中国代表团8人参加(正式代表5人)杨廷宝再度当选为副主席;会议决定1966年在中国召开UIA大会,但没能实现 1964年5月22日—6月10日 杨廷宝出席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UIA执行局会议 1965年7月5日—9日 UIA第八次大会在巴黎召开,杨廷宝、梁思成、殷海云等参加 据黎志涛《杨廷宝故事》[5], 华揽洪《回忆中国建筑协会加入国际建筑师协会的一段往事》[9],以及刘亦师《梁思成与新中国早期的国际建筑交流(1953 —1965)》[4] 等文献的描述。 何玉如 以下简称如 何可人 以下简称可 中国建筑学会与UIA 可 中国建筑界1963年参加UIA大会的代表团由哪些人组成? 如| 中国建筑界与国际建筑师协会1 的联系始于1953 年12 月,UIA 秘书处向中国建筑学会(简称“学会”)发函,邀请学会以国家身份加入国际建协。杨廷宝、梁思成和华揽洪2 等第一代建筑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从50 年代到60 年代中期,中国建筑学会一直派出代表团积极参加UIA 的活动。学会派出29 人8 的代表团参加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UIA 第七次大会与第一次国际教授和学生会见大会。UIA 大会之后,杨廷宝和梁思成等人继续赴墨西哥的梅里达(Merida)参加UIA 执委会第八次会议。1965 年,杨廷宝和梁思成等人再次参加UIA 在法国巴黎的第八次大会。 可 在学会参加古巴UIA大会和国际师生见面会之前,同年的早些时候,曾有一个建筑团体 造访古巴,建筑学会的刘云鹤曾写过一篇报道26,这个事情您是否知道? 如| 这个事情不太了解。 代表团成员 序号 代表群体 人员及职务 人数 1 资深建筑师、工程师和教育家 杨廷宝(团长)、梁思成(副团长)、陈植9、林克明10、吴景祥、陈伯齐11 6 2 中青年建筑师、工程师和教师代表 戴念慈、朱畅中12、扬芸13、何广乾14、徐永基15、崔充16、郑汉璋17、殷海云、刘导澜18、乔兴北19等 约13 3 政府部门及建筑学会代表 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20、副部长秘书王得泉,国际联运局研究处处长刘麟祥,建设部研究室副主任廉仲21,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金瓯卜22、秘书长刘云鹤,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张一山23等 约10 4 年轻学生代表 齐康24、陈励先25、何玉如3 可 当时出国之前需要经过培训吗? 如| 需要。我们的培训大约有两周。第一周是在三里河建设部,听报告,学习古巴文化,也学几句西班牙语。同时学习的还有一个文化部5 人艺术家代表团(其中有钢琴家刘诗昆和画家邵宇)。那个时候我跟梁思成先生有交集,每天早晨准时8:15 分到梁思成先生家门口,搭梁先生的车一起去部里参加培训。梁先生精确计算过开车路程需要12 分钟,不早也不晚准时到培训地点。后一周的培训是在友谊宾馆。 培训期间还置办了服装。出国之前每人发了一些置装费,做了两套西服,在“红都”做的。红都曾是上海的一个西服店,总理让搬到北京,改了名字。衬衫和领带也是一起置办的。但我穿的大衣是借的,在国务院西四的一个库房里选的。 可 您曾在友谊宾馆住过吗? 如| 出国前一周曾住过,主要是准备着装和礼仪方面的培训。这期间外地来的建筑界前辈们难得聚在一起,经常晚上约着一起去北京有名的餐厅聚餐,轮流请客。我是穷学生,每次都被邀请免费出席。 可 后来《建筑学报》刘云鹤的文章写道,中国代表团首先参加了师生见面大会,然后是第七届UIA大会,会后梁思成一行人去墨西哥参加UIA执委会。报道中提到有“五名教授”和“四名学生”参加师生大会,都分别是谁呢?[1]38 如| 五名教授应该是清华的梁思成、朱畅中,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的杨廷宝,同济的吴景祥,以及华南工学院的陈伯齐。四名学生不对,应该是三名。我代表清华大学,齐康代表南工,陈励先代表同济。齐康当时已经毕业了,是青年教师,不完全算是学生;陈励先也刚刚毕业;只有我刚考上研究生,算是正规的学生。第四名学生有可能说的是吴新菊,她是学西班牙语的,刚毕业,分配去巴西工作,正好跟我们一路过去,暂时请来充当翻译。 ......
目录
目录: 湖南遗产保护与传统营建 巫纪光教授谈湖南大学建筑教育办学历程(1955—1998)和教学特色(陈平、李雨薇、徐峰) 与吴林勇、李奉安师傅谈湖南通道侗族营造技艺(郭宁、牛晓丽) 谢辟庸先生谈20世纪末《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制定与修订(谢丰、谢彦) 柳肃教授谈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王晓婧) 湖南浏阳传统夯土民居营造技艺匠师杨庆才口述记录(罗明、郭阳军) 口述访谈 顾奇伟先生回顾《云南民居》编写历程(杨菁、施润、邓靖凡、邢强) 邓其生教授、杨庆伟先生谈1985年宋代慧光塔的修缮(蔡凌、何鸣、李俊、吴浩铭) 20世纪50年代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教职工校内福利性住宅居住演变访谈(夏湘宜、肖毅强) 何玉如先生谈1963年参加国际建协古巴哈瓦那大会的经历(何可人) 布正伟先生谈在湖北省化纤厂的三线建设经历(谭刚毅、耿旭初、马小凤) 黄汉民先生访谈:再回望?再前行(黄庄巍、刘静、陈飞) 唐少山老人谈广西玉林宜园与芝臣公誌念堂(李念依、朱发文) 黄社俭先生谈江门新会黄冲村建设与变迁(李咨睿) 李建国与贾永茂谈故宫官式古建筑石作营造技艺(何川) 张建龙教授谈2000年后同济建筑系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钱锋、赵霖霖) 陈中伟谈上海近现代建筑外饰面材料、工艺与技术细节(蒲仪军、丁艳丽、张天) 口述方法与研究 20世纪以来传统营造工匠生存状况变迁缩影:兰州大匠段树堂生平(卞聪、林源) 口述史方法下的社区记忆与情感探寻:以丰泉古井社区游戏场变迁为例(沈瑶、罗希) 结合口述与文献资料探寻耒阳石湾古建筑群的价值(罗珞尘 、韩晓娟、苏晶、蒋柏青、覃立伟、陈翚) 改革开放初期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如何在国际互动中促进知识流动:基于口述史方法的大学设计院个案观察(张祺、李海清) 历史档案识读与建筑师年表 刘健回忆20世纪20年代唐山交大土木工程系的学习生活(刘晖) 基于历史志书文献与志图识读的复原设计探讨:以长沙贾谊故居清湘别墅古典园林复原设计为例(柳司航、柳肃) 四川《泸阳屈氏宗谱》宅院分布图的识读、定位与调研——地名作为文献和实物的连接(江攀) 早期留日建筑师、湖南建筑教育开创者之一:蔡泽奉年表(袁朝晖、张东升、雷婕) 马来西亚华人建筑师陈耀威年表(陈志宏、涂小锵、关晓曦)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大事记(2023年1月—2024年10月) 附录二 编者与采访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