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图上的中华史

地图上的中华史

  • 字数: 300
  • 出版社: 中国地图
  • 作者: 编者:周强|
  • 商品条码: 9787520440813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16开
  • 版次: 1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图上的中华史》是一部基于文字、地图、图片和信息图表等可视化语言系统展现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图书。该书利用数百幅古地图、历史地图、传世名画、信息图表等形式将中华历史长河里的人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重大历史节点和重要人物、事件等多维度、全方位地向读者一一呈现,书中所涉中华文明的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的古国时代起直至清末。 全书九章,每章九至十节不等,除简明扼要的文字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外,本书充分发挥各种信息图表的作用。一幅幅图片,定格的是某个历史场景的瞬间;一幅幅地图,描绘的是中华历史的发展脉络,《地图上的中华史》可谓一部关于中华史的实用百科和工具书,以激起读者对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共鸣,使读者可完整全面、生动直观地了解中华史。
精彩导读
本书信息图表一览表 21幅古地图 聚落图(局部)及聚落图复原示意图、山海图; 洛邑图; 秦郡县天下图、咸阳古迹图、西域土地人物图卷首及卷尾; 后人根据《洛阳伽蓝记》绘制的洛阳地图、北魏银河星图示意图及北魏银河星图摹本; 敦煌星图、唐十道图、契丹地理之图; 陕西五路之图、西夏地形图; 郑和航海图、直隶长城险要关口形势图; 盛京城阙图、京杭道里图、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热河行宫全图、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 64幅历史地图 中国人类化石分布示意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代表性遗址分布示意图; 夏时期示意图、商时期示意图、西周时期示意图; 春秋时期示意图、孔子周游列国示意图、战国时期示意图、秦灭六国示意图; 秦时期全图、楚汉之争示意图、汉长安城平面图、西汉时期全图、东汉洛阳城平面图、东汉时期全图、汉末诸侯割据形势示意图(199年)、赤壁之战示意图; 魏蜀吴三国时期全图(262年)、西晋时期全图(281年)、西晋八王族系及分封示意图、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淝水之战示意图、东晋时期全图(382年)、南北朝宋北魏时期全图、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隋大兴城平面图、隋时期全图(612年)、隋朝大运河线路示意图、隋洛阳城平面图、唐长安城平面图、唐洛阳城平面图、唐时期全图(669年)、安史之乱示意图、五代十国时期全图(943年)、燕云十六州示意图; 北宋的统一示意图、北宋开封府平面图、澶渊之役示意图、辽北宋时期全图(1111年)、靖康之役示意图、金南宋时期全图(1142年)、金中都与元大都位置关系平面示意图、南宋临安城平面图、襄阳攻防战示意图、鄂州之战示意图、丁家洲之战和南宋灭亡示意图; 元时期全图(1330年)、元大都平面图、明时期全图(1433年)、明前期北京城平面图、明中期北京城平面图、明北京城平面图; 南明在我国台湾建都情况简图、清军平定准噶尔部示意图、清时期全图(1820年)、清代前期的商业城市与盐铁等手工业矿业分布图、清代前期的纺织茶烟酒等手工业分布图、第一次鸦片战争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中日甲午战争示意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示意图、清北京城平面图、北京中轴线示意图 80个信息图表 古国时代历史年表、四大神话、帝喾时代的贤臣八元八恺、五帝世系、尧任命的主要官员、舜任命的主要官员; 先秦三代历史年表、夏代帝王世系、商代帝王世系、五服、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测绘管理机构、西周帝王世系; 东周历史年表、东周帝王世系、春秋战国年表、王城与成周城、郑国世系、楚国世系、十二诸侯国存续示意图、吴国世系、越国世系、晋国六卿、晋国世系、韩国世系、魏国世系、赵国世系、姜齐世系、田齐世系、商鞅变法、燕国世系、秦国世系、春秋战国学派一览; 秦与两汉历史年表、楚汉争霸时期诸侯世系、西汉帝王世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一门五侯、新及玄汉世系、东汉帝王世系;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年表、魏蜀吴帝王世系、九品中正制、两晋十六国帝王世系、南朝宋齐梁陈帝王世系、北朝帝王世系; 隋唐五代历史年表、隋帝王世系、初唐五帝年表、唐代帝王世系、唐玄宗在边境所设的十个节度使、唐代诗人示意图、五代十国帝王世系; 宋辽夏金历史年表、王安石变法、造纸术流程图、辽代帝王世系、两宋帝王世系、金代帝王世系、西夏帝王世系、宋代词人示意图; 元明历史年表、元代帝王世系、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关系图、明长城、张居正改革、明代帝王世系、十三陵; 清历史年表、女真族、清十二帝、四大名著、清代帝王世系、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世界四大宫 小贴士:上古五氏;春秋五霸;十六国;五代十国;澶渊之盟、词及分类;三藩、戊戌变法 80幅法书名画图片 盘古图、伏羲像、伏羲见龙马负图、神农尝百草、黄帝教化万民、颛顼像、帝喾像、帝尧制历法、黄帝像、帝尧像、帝舜像、帝舜有贤臣五人而天下治; 大禹像、大禹治水图、夏启有钧台之享、九鼎图(乾象鼎、洛书鼎、天乔彚祥鼎、九州鼎、九河鼎、异物灵彚鼎、九谷鼎、五岳四渎鼎、飞走肇瑞鼎)、商汤网开三面、武丁中兴、周文王姬昌惠鲜鳏寡、周武王姬发访箕子、周成王姬诵定都于郏鄏、戏举烽火; 晋文公复国图、吹箫引凤、孔子像、删述六经、相如完璧归赵、智伯决水灌晋阳、赵魏夺中山、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吴起像、老子骑牛图;明代人绘制的阿旁宫图、汉高帝刘邦像、汉文帝刘恒像、汉景帝刘启像、昭君出塞、东汉光武帝刘秀像、邓太后戒饬宗族图; 汉昭烈帝刘备像、吴大帝孙权像、魏文帝曹丕像、竹林七贤图、晋武帝司马炎像、宋武帝刘裕像、齐高帝萧道成像、梁武帝萧衍像、陈武帝陈霸先像;隋文帝杨坚像和隋炀帝杨广像、唐高祖李渊像、唐太宗李世民像、唐太宗渭水河畔会突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步辇图、武则天像、唐玄宗临镜不乐、草书上阳台帖、簪花仕女图、文会图、韩熙载夜宴图; 后周世宗柴荣像、宋太祖赵匡胤像、宋太宗赵光义像、清明上河图、王安石像、宋高宗赐岳飞手敕; 成吉思汗像、窝阔台汗像、贵由汗像、蒙哥汗像、明太祖朱元璋像、明成祖朱棣像、明英宗朱祁镇像、于谦像、明世宗朱厚熜像、明穆宗朱载垕像、明神宗朱翊钧像; 《红楼梦赋图册》中的部分精美插图 62幅文物图片 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金面具、戴立冠青铜人头像、青铜爬龙器盖); 夏代的乳钉纹铜爵、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辛鼎、铜觚铜爵、陶三通、“ 司丂母”铜斝、铜鸮卣、玉熊、“亚长”铜方尊、铜手形器、铜弓形器、小屯南地甲骨、“亚长”铜钺、“马危”折肩尊)、宜侯夨簋、宜侯夨簋铭文拓本、出土的西周文物(兽面纹铜方彝、兽面纹铜方鼎、散氏盘、玉蝉、玉鸮); 翼虎出廓勾连谷纹柄形玉插接器、出土的春秋时期文物(莲鹤方壶、王子午鼎、秦公镈)、浙江绍兴出土的伎乐铜屋、吴王夫差矛、越王勾践剑、战国兵器(青铜剑、青铜殳、青铜戈)、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阜平君铭铜虎座、编磬、漆盒、鎏金虎首铜钩、木俑首、铜编钟、储酒器具铜钫、鎏金铺首衔环、东室陪葬鼎、淮南出土的楚考烈王墓室布局); 兵马俑(跪射俑)、出土的汉代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云纹鼎、五连枝青铜灯、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错金博山炉、见日之光铭文青铜镜、长信宫灯)、新朝时期钱币(国宝金匮直万铜钱); 唐三彩马俑、唐三彩女坐俑、唐三彩天王俑; 榆林石窟第3窟(文殊变图、观音变图、普贤变图)、出土的西夏文物(西夏通用钱币、石碑残块上的西夏文字、绿釉鸱吻); 定陵出土的文物(万历皇帝的金冠、黄金酒注、孝端皇后的凤冠); 81张图片 世纪曙猿化石、中华曙猿化石、北京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尊、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尊上的图案拓片、传说伏羲画八卦、伏羲女娲合图、牛河梁遗址、凌家滩遗址、焦家遗址、双槐树遗址、石家河遗址、良渚遗址、三星堆遗址、涿鹿之战、石峁城遗址、河南登封观星台、河南登封周公测景台、陶寺遗址; 二里头遗址6号基址平面图、最早的测量实物(商代木槌球、木觇标墩)、甲骨文、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周穆王与西王母瑶池宴会图屏风; 《诗经》书影、《春秋穀梁传》书影、《论语》书影、齐桓公出身、齐桓公像、管仲像、吴王阖闾像、李悝像、商鞅像、战国七雄的文字货币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庄子像、墨子像; 秦始皇像、《过秦论》书影、王莽像、白马寺; 裴秀像、苻坚像、王猛像、谢安像、莫高窟、莫高窟壁画中的菩萨像、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佛像、麦积山石窟佛像、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郦道元像、《水经注》书影; 隋炀帝下江南壁画; 沈括像、《梦溪笔谈》书影、宋辽夏金钱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像; 张居正像、明显陵; 八旗铠甲和八旗旗帜、山海关、山海关长城、清代红衣大炮、郑成功收复台湾海战、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场景、林则徐像、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天王洪秀全像、《天朝田亩制度》书影、曾国藩像、左宗棠像、李鸿章像、张之洞像、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场景、康有为像、梁启超像
目录
第一章 古国时代 002 开天辟地与上古四大神话 004 旧石器时代的中国『人迹』 007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期 010 上古五氏的时代贡献 013 古国时代第一阶段 015 古国时代第二阶段 018 黄帝与黄帝时代 020 颛顼、帝喾与东夷时代 022 古国时代第三阶段 024 唐尧虞舜的禅让时代 第二章 先秦三代 030 夏朝的两次『开国大典』 034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 036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 038 破解殷商之『亳』都 040 殷商前期的『九世之乱』 042 甲骨文与安阳殷墟 046 周公、周礼与『宅兹中国』 049 神奇的『旅行家』穆天子 052 世界最早的『共和』体制 054 『烽火戏诸侯』的惊天冤案 第三章 东周 058 周天子变主演为看客 062 春秋初期『三小霸』 066 春秋中期『五大霸』 069 孔子与《诗经》《春秋》《论语》 072 吴越崛起于东南 075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080 谁先变法,谁先主动 083 列国改革与商鞍变法 087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 第四章 秦与两汉 094 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098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100 吕后称制与诸吕之乱 103 『七国之乱』与文景之治 105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108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11 王莽的改制闹剧 113 明章之治与佛教传入中国 116 外戚与宦官的轮回 118 黄巾起义与军阀割据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122 魏蜀吴三国鼎立 125 九品中正制与魏晋清谈 128 『八王之乱』摧毁西晋 130 十六国之前五国 134 东晋前秦淝水之战 136 十六国之后十国 138 中国佛教四大石窟 142 南朝宋齐梁陈嬗代 145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47 北朝魏齐周更替 第六章 隋唐五代 152 隋文帝统一南北 155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158 『天可汗』与『参天可汗道』 164 『女中英主』武则天 168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72 节度使制度与安史之乱 175 『熟读唐诗三百首』 178 五代十国 184 北方契丹的雄起 第七章 宋辽夏金 188 从『点检做』到『点检做天子』 190 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 193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196 中国的『四大发明』 198 金朝建国与契丹西迁 201 靖康之耻与南宋建国 204 金海陵王迁都中都 207 西夏雄起于西北 210 豪放派与婉约派 212 『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八章 元明 216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218 元世祖统一中国 221 朱元璋建立大明 223 明成祖迁都与郑和下西洋 226 『高筑墙』与高筑边墙 228 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 230 张居正的改革 232 农民大起义与明朝覆灭 234 明孝陵、明十三陵与明显陵 第九章 清 240 由后金到清 242 跨越长城,清军入关 244 郑成功收复台湾 246 康乾盛世,持续百年 252 《红楼梦》等四大名著 256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60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264 洋务运动与中日甲午战争 268 戊戌变法与八国联军侵华 270 紫禁城、颐和园与天坛 274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