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太极升降论治疗脾胃病

太极升降论治疗脾胃病

  • 字数: 278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李军祥, 毛堂友著
  • 商品条码: 978751329024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脾胃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不乏疑难病,同时脾胃病治疗是中医学的优势特色,历来中医学重视脾胃,注重脾胃调养在治病、养生中的重要地位。著者师从中医名家董建华院士,在传承其治疗脾胃病的主要学术思想“通降论”的基础上,临证三十余年,创新发展,提出“太极升降论”,将周易太极思维与中医升降理论相融合,构建了脾胃病辨治思维体系。本书面向广大从事中医脾胃专业的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对提高脾胃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共五章内容,第一章脾胃学说概论,简述中医对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以及中医脾胃学说的发展源流与历史演变。第二章总结董建华院士脾胃病论治的学术思想精要,董老“通降论”是本书传承的来源与根基。第三章系统论述太极升降论,从脏腑、三焦、卫气营血、五运六气等多角度阐述太极升降论的核心思想。第四章太极升降论治脾胃病的各论,以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为纲,结合临床病案,论述太极升降论在具体疾病的运用体会。第五章临证心悟,为著者临床中对脾胃生理、病理的认识,用药经验等方面的总结。
本书从理论到临床,充分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著者传承发展董建华院士学术思想和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李军祥,男,1964年12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报编委,中华中医药杂志编委,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目录
第一章 脾胃学说概论 第一节 脾胃的解剖 第二节 脾胃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节 脾与胃的生理病理关系 第五节 脾胃学说的学术渊源及历史演变 第二章 董建华脾胃病学术思想述微 第一节 通降论 第二节 气血论 第三节 心身论 第二章 太极升降论 第一节 《周易》与中医 第二节 升降理论源流 第三节 中医经典中的调节脾胃升降理论 第四节 太极升降论的核心内涵 第四章 运川太极升降论诊治脾胃病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节 慢性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第四节 胃息肉 第五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六节 上消化道出血 第七节 肠易激综合征 第八节 功能性便秘 第九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十节 克罗恩病 第十一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第十二节 肝硬化 第十三节 肝硬化腹水 第十四节 胆囊炎 第十五节 胆石症 第十六节 胰腺炎 第五章 脾胃病药论 第一节 论对药 第二节 论角药 第三节 论串药 第六章 临证心法 第一节 “调脾十四法”治疗脾胃病 第二节 “调肝十六法”治疗脾胃病 第三节 “调胆七法”治疗脾胃病 第四节 “调心九法”治疔脾胃病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