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品质场所营造:城市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教程(汉英对照)

品质场所营造:城市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教程(汉英对照)

  • 字数: 380
  •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
  • 作者: 编者:凌晓红|
  • 商品条码: 978756237567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建筑学高年级教材,内容包括城市设计 导论、城市形态与结构、城市设计中的环境认知与 特色挖掘、构建城市形态与结构、建立城市连接系 统、形态导控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实施与成果 形式。教材既突出城市设计师培养中必须掌握的城 市设计基础知识和整体观思维,也强调在设计实践 中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多维度视角的能力培养;注 重通过全球经验与本土实践来开展思考与学习,突 出学科知识的全面系统性和知识点分层教学的配置 相结合,以城市设计方法为主线,融合基础理论的 学习、设计训练、相关的公共政策、规划管理等实 操问题的讨论等,使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开 展学习。以双语形式编写,保留原始文献资料原真 性,适应双语教学需求。
作者简介
凌晓红,女,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香港BEAM绿建专才。2008年获香港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城市设计方向),2014年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访问教师。研究方向包括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形态分析与建模、空间句法理论与实践、城市微更新和社区营造等。
目录
第1章 城市设计概论 1.1 城市设计的定义 1.1.1 什么是城市 1.1.2 城市设计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1.2 城市设计学科建设 1.2.1 概况 1.2.2 城市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3 城市设计的属性 1.3.1 综合性 1.3.2 多重性 1.3.3 适变性 1.3.4 物质属性 1.3.5 人文性 1.4 城市设计要素 1.5 城市设计的品质 1.6 城市设计的11个任务 1.7 城市设计类型 1.7.1 整体式城市设计 1.7.2 分区式城市设计 1.7.3 渐进式城市设计 1.7.4 嵌入式城市设计 第2章 城市形态与结构 2.1 城市形态内涵与意义 2.1.1 引言 2.1.2 城市形态的定义 2.1.3 考察城市形态的意义 2.1.4 城市形态的发展 2.2 影响城市形态发展的因素 2.2.1 自然环境因素 2.2.2 人为因素 2.3 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2.3.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2.3.2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城市 2.3.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 2.3.41 8~19世纪近代城市发展 2.3.5 “田园城市” 2.3.6 “城市美化运动” 2.3.7 现代主义时期 2.4 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及描述方法 2.4.1 城市设计的三个理论方向 2.4.2 城市形态分析与描述方法 2.5 空间句法 2.5.1 空间句法的核心概念 2.5.2 空间句法的建模方法 2.5.3 空间句法的应用 第3章 环境认知与特色挖掘 3.1 城市与社区尺度 3.2 场地尺度 3.3 自然资源与条件 3.3.1 识别生态景观资源及保护区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