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文献研究(第十二辑)

古文献研究(第十二辑)

  • 字数: 304
  • 出版社: 凤凰
  • 作者: 王 鍔
  • 商品条码: 978755064484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古文献研究》(第十二辑)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文献专业出版的学术论文集,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旨归,依旧以“与兄弟专业交流,向各地同行求教,借以促进我校 的古文献教研工作” 为宗旨,主要收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文献专业教师、硕博研究生以及外校同行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撰写的一部分论文,内容包括经学、史学、礼学、目 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文献研究,其中不乏佳作,如《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雜談》《符載生平及作品繫年考證》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风严谨,文风朴实,内容充实,论证 严密,观点创新,推动了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
作者简介
王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导。主攻方向是古文献学、《三礼》。先后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等著作,整理《藏书纪事诗》等文献,参编专著多 部。
精彩导读
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雜談 陳劍 摘要:以若干實例體現出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的“一些側面”。《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的“五穀種種”校讀爲“五穀禾種”,《淮南子·説林》的“掩目”校讀爲“冥(瞑)目”,《漢書·趙充國傳》的“疏捕”校讀爲“跡(迹)捕”,闡明《荀子·禮論》的“”字涉“箾”而形近誤衍之由,《管子·侈靡》的“其亡兹適”之“適”校讀爲“憯”,《鶡冠子·王鈇》的“一時典最”之“典”校讀爲“殿”,《國語·楚語下》“寵神其祖”和《大戴禮記·禮三本》“寵君師”之“寵”校讀爲“隆”。 關鍵詞:古書校讀 出土文獻 部分重文 字形糾葛 用字習慣 引言 校讀傳世先秦秦漢古書,要重視出土資料,尤其是其中的文字資料(即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特别是簡帛古書),可以説已經成爲深入人心的一般觀念了。 多年以來,裘錫圭先生對此有一系列論著以强調説明,不必備舉。近年裘先生在《出土文獻與古典學重建》一文中,又對此有提綱挈領的論述: 三、 關於古書的校勘、解讀 先秦古書流傳至今,文字錯誤極多,引起了文義不完、導致誤解以及無法索解等問題。以新出文獻校正傳世古書,能解决大量這樣的問題。以同一書的簡帛本與今本對照,有時能發現本來想不到的問題。……簡帛古書只有一段或一句與傳世古書相合的,也同樣能起校勘 、解讀的作用…… 簡帛古書所反映的古代用字習慣,也能起解讀以至校正古書的作用。 …… 依靠出土文獻解讀古書,也有跟校勘和明用字之法(包括明通假、異體等)無關的情况…… 在利用新出文獻校勘、解讀古書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在多年追隨老師學習過程中,亦“亦步亦趨”,寫有一些這方面的考證文章。較近一篇較爲集中談此問題的舊文《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舉隅》,共有九則,分“校勘”“詞義互證”和“用字習慣”三個方面,根據出土戰國和秦漢文字資料的字形及同類誤例,指出傳世古書中的一些形近誤字及因不明其意而誤改、誤衍等例;提出一些出土文獻與傳世古書中罕見詞義的互相發明之例;根據個别未見於傳世古書而由出土文獻所新提供的特殊用字習慣,指出古書中的同類例子,以及進而由此致誤之例。 我平常所留意的“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主要内容大體仍不出上述那些方面。前定講座題目爲“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雜談”,本擬即仿上述《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舉隅》體例,分類型舉一些新例子來説明。但翻檢舊讀書零札一一考慮,覺實在是没有多少新的像 樣的發現,尤難全面覆蓋到各個方面、皆舉出較爲典型的例子。今擇出尚覺有點意思的幾則(没有寫過文章者)來“雜談”,不求“全面”,而試圖從中自然體現出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的“一些側面”。 一、 “五穀種種”
目录
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雜談...........................陳劍(1) 利用出土文獻校讀《管子》一則...........................袁軍偉(31) 讀《左傳》“豈敢以至”札記一則...........................尹鵬宇(37) “石渠議禮”引言辨析與《禮記》成書的兩個問題...........................楊宇鯤(52) 《爾雅·釋詁》“癵,病也”校補 ——兼論唐石經《爾雅》“癵”的磨改...........................張子帆(72) 李本《弘明集校箋》補校...........................韓小荆(80) 韓愈《祭女挐女文》“阿八”探源...........................陳姗姗(93) P.2335v《維摩手記》考嚴...........................嚴世偉(98) 符載生平及作品繫年考證...........................范洪傑(141) 唐詩在日本平安時代的書畫傳播...........................文艷蓉 于婧(164) 趙與訔生平事迹之文獻研究...........................葉憲允(180) 金代太常寺新探...........................邵京濤(195) 晚宋時期人物傳記的勘誤補正與史源辨析 ——以《宋史·馬光祖傳》爲例...........................路遇明(209) 江永《周禮疑義舉要》的學術價值...........................蘇正道(224) 盛世佐《喪服》降、正、義服例考論...........................袁茵(242) 不疏園主汪梧鳳家世生卒年與著述考論...........................朱宏勝(273) 《歷代詩經著述考(明代)·年代未明著述》考補十二則...........................張憲榮(286) 《宋詩話全編》訛誤考訂類舉...........................王東峰(29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