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壮怀激烈:顾浚烈士传

壮怀激烈:顾浚烈士传

  • 字数: 160
  • 出版社: 江苏文艺
  • 作者: 梁成琛|
  • 商品条码: 9787559483881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版次: 1
  • 页数: 17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顾浚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 顾浚(1895—1927),又名顾嘉茂,宣汉南坝人。1909年就读于绥定府联立中学。1921年,到德国柏林学习军事。1923年,随朱德到哥廷根,入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科学和哲学。1927年,率全营官兵参加了南昌起义。1927年8月,在南京鸡鸣寺牺牲。
作者简介
梁成琛,男,江苏徐州丰县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民俗学会会员,曾就读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鲁迅文学院、《中国作家》作家研究班等。
精彩导读
第一章少年时代 巴人祖源宣汉风, 土家山水禅韵生。 高洁空灵佛得仙, 血脉偾张壮吾行。 这首诗的作者是顾尧臣,也就是顾浚的父亲。顾尧臣,又名顾际泰,字尧臣,清末举人,是四川宣汉县南坝场地主。 宣汉县南坝场地主顾际泰的父辈一代依然家境颇富,年收谷千余担,土地遍布于二十多个乡村,森林千多亩,有煤炭厂三个,碗厂一个,酒厂一个。但到了顾际泰时,家境日渐衰落。 顾际泰的妻子孙氏,为顾家生了三男一女。顾际泰的子女中,唯三子顾嘉茂天资聪明。 顾嘉茂出生于1895年8月15日,4岁时,顾际泰就给顾嘉茂讲《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讲岳飞以及太平天国的故事,这些人民英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顾嘉茂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清朝中期,四川当地的苛捐杂税极多,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川东乡县(今宣汉县)农民袁廷蛟不满县衙和大户浮加赋税盘剥农民,与舅舅赴京控告,结果却被以“鲁莽叩阍罪”解回四川,被四川总督责杖、枷号,仍不屈不挠,继续上告。光绪元年(1875年),与其他县老爷一样,信奉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信条的四川东乡县知县孙定扬为了来钱快些,绞尽脑汁,他想着来钱的道,但不管想啥法,终归还得羊毛出在羊身上,向憨厚能忍的农民开刀,于是这位孙知县打起了税收的主意,除了对农民征收中央政府的国税——朝廷的地丁银,自己搞了些征税名目。农民青年袁廷蛟率领700多名农民齐聚县府,要求县令减粮税、算粮账。数日间,饿坐请愿的乡民增至2000多人。东乡知县孙定扬许愿不成,便两次诬告袁聚众滋事,上报到成都请兵剿办。四川总督文恪认为东乡是白莲教首义之区,“盗匪渊薮”,于是命提督李有恒带2000兵到东乡“剿匪”,杀戮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1000余人,受连累的乡民更是数以万计。 清兵镇压的当晚,袁廷蛟和儿子袁能柏侥幸逃脱,几经周折到北京告御状。然而状没告成,反被押解回川,朝廷竟然命令东乡惨案的直接参与者四川总督文恪查办此案。文恪一面欺上瞒下,谎报矛盾百出的案情;一面继续对袁廷蛟父子严刑逼供。东乡境内一时民愤沸腾。 “东乡血案”由于案件影响太大,一度惊动了慈禧太后。最后,在慈禧太后的钦点下,来自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的两江总督李宗羲亲自调查案情,使得此案得以昭雪,知县孙定扬、提督李有恒则被判处死刑,“秋后处决”。其余相关人员,各自受到相应的处罚。多年以后,著名剧作家、素有巴蜀怪才之称的魏明伦,根据“东乡血案”创作了戏剧作品《巴山秀才》,还先后搬上了戏台和银幕。 “东乡血案”对顾际泰的触动很大,他看到了官场的腐败,也看到了大户浮加赋税盘剥农民的后果。眼看家道日益衰落,他不再期望儿子走自己经营的路子,而希望有个儿子能够有文化、有出息。 中国的启蒙教育,历来在启蒙或经馆等一类私立塾堂里进行,素无小学之称。1878年(光绪四年)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小班(后改为梅溪小学堂),始有小学雏形。依据不同的经费来源,小学堂分为官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私塾是当时乡级传播文化的主要形式,它为农民子弟学习文化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这些私塾的教材教法陈旧,所用课本多为《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杂字》等识字课本,教法泥古不变,每天早上由塾师分别面授,只读不讲,上午习字,或描红或写映本,下午学生背书,背不出者或罚跪或罚站。 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东乡知县陶洪元改修学宫,以其地先建有来鹿亭,则命名为“来鹿书院”。 1901年,6岁的顾嘉茂入私塾读书。 1904年,全国都派有学识的人到日本留学,东乡(宣汉)县派景昌运、李乐东去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李乐东家庭富裕不愿去,只有景昌运一人留学日本。景昌运在日本学习期间,恰遇孙中山在日本联系留学生,提倡革命,景昌运加入兴中会(后改为同盟会)。1906年,景昌运留学归来,任劝学所视学,积极着手革新教育,首先废除孔教,创办师范学校和县立女子中学,同时还将旧有的书院逐步改变成高等和初等小学,把原来的“四书”“五经”改为国文、算术、历史、体育、音乐等课程,并担任县高等小学校长兼县师范传习所教员。 是年,顾嘉茂进入县高等小学读书。 1909年,顾嘉茂14岁,就读于“绥郡中学堂”。
目录
001楔子 001第一章少年时代 011第二章从南京金陵大学转入广州岭南大学 021第三章在德国与朱德相识 029第四章踏上回国之路 036第五章报考黄埔军校 044第六章开学典礼 052第七章加入共产党 063第八章意外的事件 071第九章加入卫士队参加平叛 080第十章毕业留校 084第十一章做一个真正的军人 092第十二章加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00第十三章参加东征 109第十四章与“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 117第十五章花县事件 127第十六章参加北伐 130第十七章调防南昌 135第十八章控制牛行车站 143第十九章风云突变 149第二十章为起义积极做准备 152第二十一章南昌起义前夕 158第二十二章率部参加起义 163第二十三章八一枪声 166第二十四章潜回南京从事地下活动 171第二十五章被捕就义 176尾声 179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