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络病学

络病学

  • 字数: 532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吴以岭
  • 商品条码: 978751329246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2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络病学总论,论述了络病学的现代诠释、学术地位及学科价值,总结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过程,系统论述络病学说理论框架— “三维立体网络系统”,脉络学说核心—营卫理论,气络学说核心—承制调平;阐述络病发病因素、病机特点、病机变化;论述络病的治疗原则、按功能重新分类通络药物,介绍了主要通络药物、传统通络方剂。下篇为络病诊疗,遴选络病理论应用的20种代表性病种,围绕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西医临床诊治、中医辨证治疗、通络方药治疗、预后与调护、典型病案等方面进行举例阐述,以便举一反三,扩大络病学说的临床运用。
作者简介
吴以岭,1979年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现为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络脉 二、络病 三、络病理论 第二节 络病学发展的四个里程碑 一、《黄帝内经》初步奠定络病理论基础 二、《伤寒杂病论》首创通络方药 三、清代叶天士丰富发展络病治疗药物 四、络病学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节 络病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特色 一、“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道器变通,成就事业步书型)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路径——基于实践,传承经典,创新理论,指导临床 三、中医药创新转化新模式——“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 四、络病辨证分析特色——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第四节 络病学的学术地位和学科价值 一、络病学的学术地位 二、络病学的学科价值 第二章 络脉“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第一节 络脉的网络层次、空间位置和结构特点 一、网络层次 二、空间位置 三、结构特点 第二节 络脉的运行时速与常度和气血运行特点 一、时速与常度 二、气血运行特点 第三节 络脉的生理功能 一、脉络运行血液——血主濡之 二、气络运行经气——气主煦之 第四节 气血相关的中医络脉理论特色 一、气为血之帅 二、血为气之母 第三章 络病病因病机 第一节 络病常见病因 一、自然环境异常 二、社会心理应激 三、生活起居异常 四、代谢产物蓄积 五、外部因素损伤 第二节 络病病机 一、络病发病特点 二、络病病机特点 三、络病主要病机 第三节 络病病因病机的整体系统观 一、病程阶段的连续性 二、病理类型的交叉性 三、气病血病的相关性 第四节 络病是与血瘀证不同的新学术研究领域 第四章 络病诊断与辨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