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紫清全集》(上下)

《紫清全集》(上下)

  • 字数: 879
  • 出版社: 华龄
  • 作者: 周全彬
  • 商品条码: 978751692931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2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白玉蟾(1194-?),南宋著名学者,富才情,精诗文。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福建闽清人,家于琼州。精儒释道,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雷法著称,奉南宗法脉,具“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鲜明特点,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同时打破张紫阳至陈泥丸以来南宗一脉单传的传统,广聚门徒,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标志着南宗至此正式形成社团。白玉蟾著述甚多,传世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门人编有《海琼传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等。白玉蟾学问既高,著述也富,同时是南宗五祖之一,其著作为后世研究者不可不读的重要典籍。为了便利于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白玉蟾全集》的整理和出版工作意义巨大。完成此项学术工程,需要深入广泛地搜集白玉蟾著作文集的各种刊本和善本,仔细对比,确定据之整理的工作底本和参校本。
作者简介
周全彬,男,四川省绵竹市人。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二级分会丹道与养生文化研究会理事。参与2019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华道经精要》(东方出版社,2021 年 12 月)编校工作。出版有《周易参同契文献集成》(影印)、《悟真篇文献集成》(影印)、《黄庭经文献辑刊》(影印)等文献图书。
精彩导读
白玉蟾全集 南宋 紫清真人白玉蟾 撰 影刊《白真人全集》序[据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第十集之二《白玉蟾全集》增。] 萧天石 道家学术思想,精深灏瀚,无与伦比。昔太史公论六家旨要,以之冠冕诸氏。近人纪晓岚亦称其为“综罗百家,广博精微”,诚为的论。青城丈人曾云:“道家通五极,千古莫与京。”五极者,一曰极高明,二曰极博大,三曰极精微,四曰极神化,五曰极悠久。千古来道家人物,恒悬此“五极”,以为其人生修养矩矱。崆峒玄妙洞石壁,刻有“五极铭”,即所以示后世丹家修持,宜具此“五极气象”。凡入于“五极境界”中人,不但上超“天地境界”与“宇宙境界”,且进而可蜕形骸,捐时空,遗世独立,超然自在,而隐现莫测,神化无方。其为人也,恒自与天为徒,与神为徒,与化为徒,与虚为徒,此与世人之兢兢于与物为徒,与境为徒,与人为徒,与时为徒者,其相去岂可以道里计!故世人多以神仙家为能经虚涉旷,飘逸绝尘,可望而不可即也。 人而欲上达此“五极境界”,则必藉道术以为炼养,藉炼养以期蜕化心性,蜕化气质,蜕化生命。凡夫可为圣人,众生可为仙佛,要皆在能修道而自化也。宇宙之间,天地密移,万物密化,自无化有,自有化无,自生化死,自死化生,无物不化,无时不化。故人能顺而化之则死,逆而化之则生。且炼形则形化,炼精则精化,炼气则气化,炼神则神化,炼心则心化,炼性则性化。人能藉炼养修持,以上达于神化无极,则自圆通无碍,应化无方,而与太虚同体矣。故庄子有蝶化之论,而谭子有《化书》之作。古真谓:“术以全形,道以全神。”而道术之要妙,全在以能化为不二法门。即化即道,即道即化。丹鼎派重一炼字,以炼则化也。且唯有在“炼”字中方可见工夫,在工夫中方可见证验,在证验中方可见变化。变化之极,便自可得至于仙佛圣人之果地。修而不至者有之矣,未有不修而能至者也! 自古来正统丹家,均主修真须自圣人起修,先修圣道,后修仙道,正大《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意也。天玄子曰:“欲修大道先修圣,未至圣地不为仙。”故青城派之“玄门五关说”,亦以修圣人之道为修真之初关下手法。五关者,初关为超凡入圣之“圣地关”,重关为超圣入神之“神境关”,三关为超神入化之“神化关”,四关为与化为体之“玄同关”,最后关为与道合真之“复归无极关”。透此五关,其为人也,不但在圣地以上,且亦在佛地以上。故通玄真人谓:“放下楞严修丹鼎,能超佛地即仙乡。” 道家人物,承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贵”之旨,类皆不求人知,不求世誉,而以寂寞恬淡自甘,遁隐无名自务。故其名多不见称于世,而其道亦远不逮儒佛二家之彰明切著于世也。实则“其尘垢粃糠,犹将陶铸尧舜”,岂仅内圣外王,成佛作祖而已哉!夫知与不知,名与不名,达与不达,传与不传,等耳。自道观之,天下无不齐,天下无不等。有得于道,则自能齐万不齐而等万不等,同万不同而化万不化。用能包天地而无遗,生万物而无尽,超宇宙而独存,迈时空而独立。故老子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道家之所以能弃天下如蔽屣,视富贵如浮云,而贫贱自乐,布衣自尊者,其在斯乎! 宋白玉蟾真人者,为道家南宗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仙才。自幼厌秽风尘,臊羶名利,慕长生久视之道,喜神通变化之术。长游方外,沉潜性命,尽得紫阳、泥丸之秘旨。宗大《易》而道阴阳,尊德性而超禅樾。世称其“出入三氏,笼罩百家”,乃神仙家中震古烁今人物。天才横溢,慧悟超绝。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为文制艺,无所不能。全书凡十卷,百体并陈,洋洋洒洒,莫穷其极。惟究其旨归,无非发挥性命之学,惟阐丹经之妙。是书独揭大道真谛,扫除旁门左术,既不炫言炉火,亦不艳语彼家。盖以抽坎填离,龙吟虎啸,三一返还,九五补导,总属小术,而无关本体也。白真人凿破混沌面目,一一从性命根源上落脚,既不拘于卦爻法象之旨,亦不泥于采取接命之术。凡所论说吟咏,概在张皇幽渺,而弘“归根复命”之学,以期一超直入五极境地,上达性命之正,而三教同辙,千圣同归。 至于工夫次第,亦无不指示详明,俾资循率。全书精义超格,隽永至当之文,能与《龙虎》、《参同》、《悟真》、《黄庭》等同途合辙者,在所多有。就中如《论》一卷,实乃金丹之神髓;《丹诀》一卷,则为万金不换之神诀;《道德经注释》一卷,文简辞古,玄奥绝伦,乃为一字千金之注,千古来惟此注堪与王弼本比伦。其余诸卷,如文、如说、如诗、如赋、如歌、如诗余、如经等,亦多不朽名著,而可为后人之暗室明灯者。读者切不可囫囵过去,入宝山而空回也! 本书原为名收藏家兼以书画考证名于时之张谷雏老先生所珍藏,六年前余以搜罗道家典籍过港,因梁寒操先生之介,得参观其庋藏古书画,并示以三国时人索紞所书老子《道德经》写本。数相往还,畅论道妙,欢契平生。临别承以此书及索书《道德经》影本见遗。二者均为连城之赠,殁齿难忘。数年来,运遘阳九,困于尘累,迄未景行,殊深怅惘!偶忆前缘,特检自箧中,重为参读,复予圈要旁批,藉示指提。惟乞读者读是书时,能解脱于名相之中,而超然于言说之外。只从此中讨个消息,复将者个消息,亦予踏倒。既无药物炉鼎火候之分,亦无圣胎金丹性命之立。粉碎乾坤,透出太虚,名既不有,道亦不存。如是会去,方为了当! 阅既竟,特赘数语,以为蛇足之附。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今作此胡言,罪过万分,其勿以余为有知,则幸甚矣! 一九六九年己酉元旦文山遁叟萧天石序于石屋 《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序 明??朱权 且夫夷牟之作矢也,非挥氏之为弓,虽有决拾,不能发也,虽有砮锐,不能以威天下,故一举而两利焉。今以我而成是书,犹矢之得弧也,审矣。与先生非有夙契仙灵,曷能续是书于既绝!于是焚香祝笔,而为之叙曰:先生葛姓,继白氏,母以玉蟾应梦,遂为之名。讳长庚,字白叟,一字众甫,又字如晦。自幼慕长生久视之道,喜飞腾变化之术,长游方外,参究性命之旨,师事翠虚泥丸陈先生,而学其道焉。尽得翠虚之旨,出乎阴阳陶冶之表,故祈禳祷旱,叱风鞭霆,咳唾风雨,迅乎掌握,而神异灵奇,不可诞书。或自蓬头跣足,弊褐云水;或自章甫缝掖,霞遁灵岫。隐显不一,人莫之测。但神气灵爽,惊世骇目,异于常人,方知其神仙中人也。况先生博洽儒术,出言成章,文不加点,时谓“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天下”。其言皆囊括造化之语,儒者谓“出入三氏,笼罩百家,非世俗所能也”。 余自乙亥于江浦遇纯阳,明年于乐安与先生邂逅一遇,两载之间,两遇天真,倏尔四十七年矣。近自甲寅得三峰张真人信,知先生上居太清,职司运会,间忽下游尘境。去岁夏,忽又复遇先生于豫章,自称王詹,乃知即玉蟾之隐名也。与余相对,謦欬一笑,人莫知识。自是别后,莫知所往。秋,乃得是书,皆先生平昔所作之诗文,数十万言。昔先生嘱其徒鹤林缉之,行于世久矣。岁月湮没,而世无所传。今偶得是书,如亲觌师面,诵之再三,油然心与妙融,恍然置身于太清之境。苟非大罗之霞客,曷能语于是哉! 盖原本篇叙不一,《上清》、《玉隆》、《武夷》三集内,未入者皆收之。今重新校正,定为八卷。附录一册,乃霞侣奉酬之玄简,仍缀诸卷末,摹写成集,而寿诸梓,以永其传焉。使先生之有知,必不弃我于尘壤也,将有望挈瓢笠,负琴剑,同游于太清者焉。 时在正统壬戌孟秋一日也,南极遐龄老人臞仙书 《琼琯真人集》序[?据辑要本之《白真人文集》增。] 明?何继高 广成子告黄帝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以长生。”言玉液炼己者祖之。有曰:“至阳赫赫,至阴肃肃,肃肃乎天,赫赫发乎地。”言金液炼形者祖之。玉液为始终日用工夫,金液则一时半刻妙术。了性了命,更无他道。黄帝阐其秘,则有《阴符》;柱下畅其旨,则有《道德》;伯阳殚其蕴,则有《参同》;平叔吐其术,则有《悟真》。至是而性命之学发露无余矣。自后平叔授之石得之,石授之薛道源,薛授之陈泥丸,而真人之道,乃受于泥丸先生者。相传次第,何其真的哉! 真人名玉蟾,号琼琯,世为福之闽清人,大父董教琼州,而真人生于琼。天资聪敏,髫龀时即能背诵五经。及长,文思汪洋,顷刻数千言立就。然其长篇大牍,弄翰戏语,无非发明性命之学也。 予游留都,遇一异人,得闻真人炼己炼形之说;又游临江,遇一道者,得传真人洞真雷法之书;而临之阁皂、玉笥二名胜,则又真人游寓最久之处,序、记、诗歌为多。因而穷搜广访,凡散见于志籍者,会为一帙,朝夕究悟。而《阴符》诸书,性命之秘旨,大都泄于其中矣。是道也,人人有之。果能积养精气,清静无以立其基,穷彼至阳至阴之原,得先天真一之气,以为其母,抱元守一,九转大还以纯其功,则由真人而直遡广成不难矣。虽然,观前后“快活歌”,而见真人求道之苦;观“炼丹不成”诗,而见真人用功之难。不从苦难处大做一番,而欲以沉酣富贵之身,纷纭利欲之念,妄希意于此道也,不犹适燕而抵粤哉! 予持真人《集》游闽中,询知真人世家闽清,自喜曰:“何其有缘如是?”同寅林邦瑞丈,潮人,为真人乡后进,素有志于性命之学者,因托其校正而付之梓。 时万历甲午年端阳日,龙沙会中式首座粤地教宗会稽泰宁何继高书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序 ?宋??潘牥 司马子长、班孟坚、韩退之、柳子厚诸人,及我朝苏明允父子,皆古今号能文辞者。至其自述学业之艰,辛苦万状。或三年成一赋,或足迹遍天下,或谓不敢以轻心掉之,矜气作之,或谓含英咀华,吉屈聱牙,手不停于六艺之文。或谓吾年二十有七,始克务学,又经历几载而后学成。杜子美诗人巨擘,胸中自有国子监,后人得其残编断稿,率一字半句,朝窜莫改,不少休。李太白最号豪隽,犹横经籍史,制作不倦,三十成文章。长吉至呕出心肝乃止。前辈虽大手笔,要不可以无心而得,率尔而成也。今有人焉,不由学识而能,不假思惟而得,是可以世之常法论乎!盖琼山白公之作是已。仆顷未识琼山,一日会于鹤林彭徴君座上,时饮半酣,见其掀髯抵掌,伸纸运墨如风,中心疑焉。旁适有纸数百幅,因取穷之,随扣随响,愈探愈深,犹河决昆仑注之海,昼夜汹涌有声。童子隅坐研墨,腕几脱。顷刻数千万言。取而读之,放言高论,闳肆诡奇,出入三氏,笼罩百家,有非世俗所能者。始大惊异,是所谓不由纪律,不击刁斗,而转斗千里外者也。征君与琼山为莫逆交,此集诗文若干首,皆征君手自纂集,又亲为审订,去其悲来笑矣之类,得四十卷。其篇轴浩汗,犹如此。琼山自幼能为文,集中有最少作者,又好酒任性,所作不皆合法度。古之文人,跌宕不羁之士,间亦有是,然琼山非可以此论者。陈无己著《参寥子说》,贯休[?贯休,原作“贯体”,据义改。]齐己,世陋其语,然以旷荡逸群之气,高世之志,天下之誉,王侯将相之奉,而为石霜老师役,终其身不去,岂用意于诗者?其工拙不足病也。自谓余之所贵,乃其弃余,则知高人逸士,其视富贵生死,犹土苴刍狗,不足道也,况其区区者乎!是直游戏于斯焉尔。《易》“风行水上,涣。”苏氏曰:“天下之至文也。”言其得之以无心,而成之于自然也。后欲观琼山之文,与其求之此《集》,不若往谒风与水而问焉,当思过半矣。 琼山或号海琼,一号紫清,扬东山呼之为“白逸人”云。 ?????端平丙申日长至,文林郎新镇南军节度推官潘牥叙 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宋??彭耜 先生姓葛,讳长庚,字白叟。先世[?“先世”二字据同治本补。]福之闽清人。母氏梦食一物如蟾蜍,觉而分娩。时大父有兴,董教琼琯,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七岁能诗赋,背诵九经。父亡,母氏改适。先生师翠虚陈泥丸先生而学道焉,得太乙刀圭之妙,九鼎金丹之书,长生久视之术,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出有入无飞升隐显之法。始弃家从师游海上,号海琼子。至雷州,继白氏后,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阅众甫,号海南翁,一号琼山道人,一号庵,一号武夷散人,一号神霄散吏,一号紫清真人。自谓同紫元、紫华,先生乃紫清也。三人乃紫微垣中九皇星之三星也,因误校劫运之箓,降人间十世。凡章奏则曰“金阙玉皇门下选仙举人臣白玉蟾”。嘉定癸酉,翠虚假水解于临漳,复出于武夷,悉受诸玄秘。先生尽得其旨,乃披发佯狂,走诸名山,足迹几遍。人有疾苦,或草或木,或土或炭,随所得予之,饵者辄愈。?? 乙亥冬,武夷詹氏之居,火光坠其家,延先生拜章以禳之。已而大书一符于中庭,是夕闻户外万马声,有呼云,火殃已移于延平某人之家,验之果然,信慕益众。 丙子春,过江东,憩龙虎山。先是,宫主王南感梦甚异,夙兴而先生至,上清箓才一阅,记诵无遗。至于符篆,亦不少差。岁旱,诸羽流诵木郎咒弗应,先生乃为改正诵之,果雨,人疑为张虚靖后身。 戊寅春,游西山,适降御香建醮于玉隆宫,先生避之,使者督宫门力挽先生回,为国升座,观者如堵。又邀先生诣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神龙见于天。具奏以闻,有旨召见,先生遁而去。 己卯,自洪都入浙,访豫王,僧孤云率诸僧来迎,以先生博极群书,贯通三氏。昔究禅樾,欲求其为僧以光丛林,制衣钵,物物备具。先生笑曰:“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也。若以夏变夷,背天叛道,吾不忍也。禅宗一法,吾尝得之矣,是修静定之工,为积阴之魄,以死为乐,《涅槃经》所谓‘生灭灭矣,寂灭为乐’是也。吾中国之道也,是炼纯阳之真精,飞升就天,超天地以独存,以生为乐也。故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夷夏之道,有所不同,道不同不相为侔也。”孤云奇其言,亦从事于道焉。于是释氏来求诗文者,踵门如市。 壬午孟夏,伏阙言天下事,沮不得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既而臣僚上言先生左道惑众,群常数百人,叔监丞坐是得祠。十月先生至临江军,慧月寺之江月亭,饮酣,袖出一诗,与诸从游谈。未及展玩,已跃身江流中。诸从游疾呼舟人援溺,先生出水面,摇手止之而没。洪都之人,皆谓已水解矣。是月又见于融州老君洞。由是度桂岭,返三山,复归于罗浮。 绍定己丑冬,或传先生解化于旴江。先生尝有诗云:“待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以岁计之,似若相符。逾年,人皆见于陇蜀,又未尝有死,竞莫知所终。 按尹子曰:“十年死者,十年得道,是得道之速也;百年死者,历久得道,是得道之晚也。”死者炼就纯阳之真精,消尽积阴之渣质,故棺空而无尸,复见于他邦,出入天表,与神俱游,是谓长生久视。无死无生,与天地为一也。今先生九年道成而仙去,是得道之速也。凡九年,而四方学者如牛毛。先生自得道之后,蔬肠绝粒,喜饮酒,不见其醉。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尤妙梅竹,而不轻作。间自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时言休咎,惊动聋俗。姓名达于九重,天子赐以“养素”之褒,笑而不受。有愿从之者,莫得也。一日有持刃追胁者,先生叱之,其人不觉坠刃而走。先生召之曰:“尔来勿惊。”遽以刃还之。都人有称先生入水不濡,逢兵不害者。后游名山,莫知所之。先生始而蓬头跣足,辟谷断荤;晚而章甫缝掖,日益放旷。不知先生者,往往以是而窃议之。先生亦颇厌世而思远游,其存亡殆莫得而晓也。 耜于先生受知独厚,每见,嘱以“诸集皆一时率然而作,亦有托附于其间者,吾子他日为我择之”。耜不敢忘先生之遗言,手自校勘,妄加纂次,并以诸贤诗文录于篇末,凡四十卷。荷清湘史君、紫元留兄,偕诸同志,喜其成书,相与锓梓。因以先生出处之大略,直述于右,期与斯文共垂不朽云耳。 时嘉熙改元仲冬甲寅鹤林彭耜谨书 卷一 赋类 紫元赋 客此身于寰中兮,如鹦鹉之樊笼。妙此道于象外兮,如鸿鹄之飞翀。劙混沌于咸池兮,呼飞廉而鞭丰隆。谒元始于玉京兮,骑汗漫而泛空濛。帝宓牺而国华胥兮,子栗陆而臣有熊。家太极而亭寥泬兮,女昆仑而块衡嵩。师广聃而炼飞肉兮,坐鹤脊以凌南华。仆郁垒而威幽爽兮,驱豕车而锁北鄷。兄羲和而嫂后羿兮,缚妖星而斩流虹。友罗睺而媒太乙兮,蹑梵云而履刚风。醉瑶池以歌洞章兮,曳王母之霓。卧琪林以听云璈兮,借玉皇之羽艨。嗟大道兮久聋,数空华兮无穷。浥紫阳之甘露兮,洒五苦之夜魂。鼓朱陵之丹光兮,煆三尸之奰虫。与造物兮翱翔,并元气而始终。同大钧兮笑语,漱太液之玲珑。以枸杞而为脍兮,饤以灵阿之紫芝。以茯苓而为醢兮,釀以真阜之赤松。掬寒泉兮踞古涧,采飞霞兮遡晴空。制八锦兮寻偃月,戏五禽兮舞神弓。腰金珰而膝珂佩兮,访太微黄裳之翁。养龙铅而炼虎汞兮,运胎仙朱橘之功。叩天谷兮臂赤凤,俯元潭兮驭神龙。泥丸氏兮长五解以云邈,海琼君兮眇大方其难逢。追钱铿兮跳入玉眸之庭,吊偓佺兮横跨流铃之冲。辟曹溪兮认鹭鸶,甃华池兮植芙蓉。威音已魄兮瞿昙死,达磨何之兮卢能舂。雪深兮二厫傅,雷震兮五其宗。槌柫语黙兮馈彼法之皮髓,棒喝体用兮洒夫人之心胸。谷神无声兮与气以相似,禅河有涯兮问津之不同。付万物于一蝉兮,殿五帝于灵台。了三世于半偈兮,蛰百神于绛宫。控黍珠兮抉鸡卵,笑蟪蛄兮忆神农。赜哉大元兮守之以礥,微哉大易乎养之以蒙。南柯归来兮虽孔神而如幻,蝴蝶栩栩兮剖藩篱而大通。策三足之神乌兮,缥渺于空碧。九凤穆穆兮,八鸾。声太霄景云之钟兮,惊绽阆苑金花之红。凭三级之朱楼兮,望万象于足下,而蕞太虚于目中。如是而谓神霄之右卿,青华之上公者也。 金丹赋  (学道之士,必修金丹。)[?据《问道集》补。] 身木欲槁,心灰已寒。愿飞升于玉阙,必修炼于金丹。乾马坤牛,卫丁公于神室;坎乌离兔,媒姹女于真坛。绛阙散郎,清朝闲士。使扶桑青龙奋翅出火,而华岳白虎飞牙入水。天炉地鼎,三关造化之枢机;月魄日魂,一掬阴阳之精髓。铅里藏土,汞中产金。龟乃子爻,蛇乃午象,兔为卯畜,鸡为酉禽。四象五行,不离乎戊;三元八卦,当资厥壬。朝既屯,暮既蒙,六爻有象;夜必复,昼必姤,万物无心。由是三性会合,攒簇元宫;二气升降,盘旋黄道。惟一味水银,才变黒玉;故七返朱砂,乃成红宝。珠橘琼榴,交梨火枣。普天白雪,翩翻紫府之清飙;满院黄花,隐映丹田之瑞草。吾知夫抽添何物,采取何地。生杀有户,缺圆有时。以浮沉为清浊之本,以间隔明动静之基。养正以抱一,持盈而守雌。举世无人能达此者,终日枯坐不知所之。恩生害,害生恩,房躔見昴;主中宾,宾中主,斗度回箕。尝谓大道无言,内丹非术。玄珠垂象,而阴里抱阳徳;婴儿结胎,而雄中含雌质。君臣之间,先后悔吝;夫妇之外,存亡凶吉。丁位之心,癸位之张,甲宫之女,庚宫之毕。刑徳生旺,虽有否泰;沐浴潜藏,初无固必。药材斤两,东西南北以归中;火候城池,二八九三而为一。如是则乌极河车,百刻上运;华池神水,四时逆流。荣卫寒温而鹑火鬼井,精神衰旺而玄枵斗牛。子母函盖,身化心化;兄弟埙篪,福修慧修。六画动爻,见晦朔望弦之变;二至改度,有蝗虫水旱之忧。真人宇宙妙纵横,溪山归掌握。左军右军,自古仁义;大隐小隐,从今宫角。风悄悄,月娟娟,片云孤鹤,而长啸一声,编书以遗后学。 怀仙楼赋 巍乎高哉!斯楼位置,上接层霄,下临无地,宜群仙之所居,日觞咏以为娱。与造物以游遨,有青天兮为徒。晓日曈昽,卷上真珠;十二栏干,悉如金铺。翠烟藏山,乍有忽无,晚风飒至,琪林扶疏。明月初上,天籁虚徐;松竹起舞,自然笙竽。楼中仙子于此时也,玉炉金鼎,妙香绕衣,兴即举酒,醉即赋诗,诗成大笑,鬼神歔欷。仙子自乐,问天何时。至如雾雨空濛,千岩显晦,平田万顷,白水汪秽[?秽,辑要本、同治本、《四库全书·历代赋汇》(下简称《赋汇》)作“濊”。],一望冥茫,如江之汇,星月交光,空水澄霁。下视女墙,花木蔽翳,满城楼台,飞跃天际。及乎夜深,清露飘草,八表无云,烟沉斗堕,与彼昼闲,玉云在檐,飞鸟啼断,落花亷纤。仙子呼青童,命素娥,捧翠盘,荐金螺。白眼视朱紫,未许飙尘高。眇吟情其不极,放草圣以舒豪。览江山以慨想,望虚无兮高远。嗟光景兮如流,觉青春兮婉娩。于是敕六吏,檄五官,窜三尸于太渊,殛六贼于昆仑。啸命风霆,归奉绛君。延羲娥于大庭,友堪舆于无始。烹天得滓,炼道取髓。盖将把八空之炁,御九极之风,呼玉鸾以为辔,使琼英以为容者也。故辟斯楼,于焉兴怀。夫楼之北,郁然高冈,则任敦于此乎仙;楼之南,紫炁在望,则何氏九仙于此乎得道。楼之东,鹿径就荒,榴洞犹存;楼之西怡山翠峙,坛空井寒。彼何人斯?有志者事竟成也。 东山赋 ???? 玄都道士,观里千桃;彭泽先生,门前五柳。之人也,其心足矣。若青鸾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则圣人宾事蜕物之心,于二子其庶几乎。今觉非居士,辞锦帐,厌油幢,虑澄神,收声敛价,归心浓于山色,宦情薄似秋光。寻彭泽之盟,得玄都之趣,悟此生为大梦。付吾道于沧州,有田一?,可农可桑;有宅一区,可憩可息。复放怀于槃涧,乃用事乎东山。挽回四景之清欢,占断三山之胜概。物有时乎之待,神为隐者之留。草蒙茸兮锦纹,沙璀璨兮金屑。云漠漠乎叠,浪渺渺乎重江。画阁凝丹,飞檐舞翠,丹炉药鼎,触景随缘。竹杖芒鞋,逢场作戏。虽南楼月下之太白,西塞山边之元真,不是过也。于是常羊暮龄,笑傲真兴。登高脚健,望远眼明。秾桃媚李,春与兴融。花底一莺,呼晴唤雨。群芳喷锦,栏外争妍。东风舒红,老眼为醉。揩磨睡睫,?欠忘归。灿然掀髯,饮少辄眩。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摩霄拂云,苍翠欲滴。烈日在树,暑襟昼清。风从中来,策策披拂。琅玕戞鸣,锵有余韵。夜棋卯饮,其乐无涯。秋夕凭高,举白相属。台上吹笛,如玉龙嘶。声弥太空,清籁喷裂。桂花如雨,冷袭羽衣;云月空蒙,蝉声凄切。豁尔舒啸,万象洒然。朔风舞雪,月影堕梅。瑶柯玉蕤,光态映发。漠然此身,疑游广寒。落英缤纷,俯不见地。琼台霜阙,醉眼不寐。此非玉清而复何处?若夫红杏倚云,朱帘卷雨,轻风阁燕,落照翻鸦。虽景物变态之不常,盖江山因人而增胜也。殽核可尽,江天不可尽;丹青可穷,山色不可穷。骚人逸士,今古鳞篇;名公巨卿,赏叹嘉慕。海琼子闻之,泠然乘风,往从之游。海棠晓花,似红而白;春水碧色,乍定复摇。乳燕狎人,寿猿迎客。鹤林紫元,各董觞政。拂石环坐,举杯大釂。劝酬乐岂,凝伫况然。高林四环,平处如剪。槐阴松影,森成翠帷。海琼子青蛇掷地,白眼望天,而委蝉蜕于东山之下。居士顾笑,曳杖而起。
目录
目 录 《白玉蟾集》序………………………………………………朱越利( ) 整理说明………………………………………………………周全彬( ) 影刊《白真人全集》序…………………………………………萧天石( ) 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序………………………………明·朱权( ) 《琼琯真人集》序………………………………………明·何继高( )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序……………………………………宋·潘牥( ) 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宋·彭耜( ) 白玉蟾全集………………………………………………宋·白玉蟾( ) 卷一 赋类 紫元赋 金丹赋 怀仙楼赋 东山赋 天台山赋 鹤林赋 孏翁斋赋 龙虎赋 麻姑赋 华盖山赋 卷二 序类 太上九天雷霆大法琅书序 黎怡庵诗集序 蛰仙庵序 蒙庵序 送朱都监入闽序 仙槎序 松岩序 镜溪序 寒松序 翠麓夜饮序 琴乐序 赠道士黄季长遇异人授医方序 汪火师雷霆奥旨序 麻姑山仙坛集序 道法九要序 指玄篇序 白玉蟾祖师《樵阳经》后序 白真人《樵阳经金液大还丹》后序 跋类 跋上清灵枢山雷火云秘法 跋乌符山天篆山钤碑 清闲跋 《施华阳文集》跋 题类 题无上九霄玉清太梵紫微仙都雷霆玉经 题张紫阳薛紫贤真人像 题周圆通笊篱歌 黄龙洞题字 辞类 赞《救苦经》辞 碑类 有宋庐山养正先生黄君仙游碑 铭类 鹤林靖铭 得怪石研以赠鹤林仍为之铭 直清轩铭 慵懒铭 日损铭 足轩铭 卷三 偈类 《金刚经》偈寄示西林总长老 喜无忧求偈 为禅悟剪发偈 郑天谷写神随喜说偈 颂类 玉真瑞世颂 鹤林传法明心颂 狗子佛性颂 赞类 琼山白玉蟾暇日吮笔作伯阳、悉达、宣父三君子之肖,仍拾其语为之赞云。 李伯阳赞 高祖圣师天台紫阳真人赞 曾祖圣师真一还源真人赞 师祖鸡足紫贤真人赞 先师翠虚泥丸真人赞 虚靖先生像赞 冲虚侍宸王文卿像赞 天师侍晨追封妙济真人林灵素像赞 许旌阳赞 韩湘子赞 陈七子赞 何仙姑赞 曹国舅赞 黄风子赞 朱文公像赞 自赞 许紫冲求真容赞 种桃斋写神赞 周伯神喜神赞 倪梅窗喜神赞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 布袋和尚赞 秽迹赞 戏作墨竹二本赠鹤林因为之赞 赞历代天师(三十二代) 知宫王琳甫赞 陈绿云先生之像赞 颐庵喜神赞 隶轩真赞 潘龙游喜神赞 郭信叔喜神赞 薛直岁喜神赞 传类 旌阳许真君传 续真君传 逍遥山群仙传 吴君 蜀川陈勋 周广 泗水曾亨 时荷 丰城甘战 沛郡施岑 兰陵彭抗 盱烈 钟离嘉 黄仁览 诸仙传 兰公 谌姆 地主真官传 许大 胡詹二王 胡天师 卷四 表章类 武夷道众奏名传法谢恩青词 谒华盖三仙青词 赠知宫王南纪洞章 法曹陈过谢恩奏事朱章 表奏法坛传度首谢恩朱章 雷府奏事议勋丹章 忏谢朱表 传度谢恩表文 黄籙借职奏状 陈情表 卷五 疏类 化应元功德疏 化修造精舍疏 缘化度牒疏(一) 缘化度牒疏(二) 迎仙堂鹤会疏 会真堂疏 化塑朱文公遗像疏 阁皂山房觅书籍疏 徐公懋求进纳疏 请纪知堂住华阳堂疏 化真君簥衣疏 化修造仙堂疏 化修水陆功德 化功德 洞真观化功德 新兴观题法神 法语类 丹房法语与胡胎仙 给诰语 鹤林法语 演教堂揭扁法语 为道士火解 水解 为道士举棺 卷六 经类 乌兔经 钩锁连环经 文类 学道自勉文 隐山文 屏睡魔文 道堂戒谕文 堂规榜 紫清真人清规榜 东楼小参 冬至小参 劝道文 论类 修仙辨惑论 玄关显秘论 性命日月论 谷神不死论 阴阳升降论 玉蟾发微论 紫清真人白玉蟾四喻 说类 无极图说 五宝说 梦说 赠卢寺丞艮庵说 西林架造钟楼普说 简类 为烟壶高士求《翠虚妙悟全集》书一幅 篇类 鹤林问道篇上 鹤林问道篇下 书类 谢张紫阳书 谢仙师寄书词 与彭鹤林书 琼山紫清真人答隐芝书 与宝谟郎中书 卷七 记类 虚夷堂记 太平兴国宫地主祠堂记 太平兴国宫记 诏建三清殿记 罗浮山庆云记 常寂光国记 日用记 授墨堂记 南康军成蹊庵记 龙雷阁记 笔架山云锦阁记 龙沙仙会阁记 隆兴府麻山北洞道院记 玉隆万寿宫云会堂记 玉隆万寿宫道院记 棘隐记 神授雷章记 喜雨堂记 云山玉虚法院记 福海院记 静胜堂记 牧斋记 儆斋记 泉州上清五雷院记 登山记 阁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 游仙岩记 云窝记 驻云堂记 橘隐记 涌翠亭记 心远堂记 武夷重建止止庵记 宝慈观记 雷泽洞会真观记 翠虚真人得法记 卷八 丹诀道法类 白先生金丹火候图 金丹火候诀 金丹大药诀 金丹图 金鼎图 神室图 婴儿图 刀圭图 玄牝图 攒簇五行图 偃月炉图 和合四象图 金丹捷径指玄图 三关图 性命图 产药川源图 药物火候图 真土图 四象图 龙虎图 金液还丹图 天地交姤图 日月合璧之图 金丹火候口诀 丹法参同七鉴 丹法参同十九诀 丹法参同三十对偶 丹法参同二十贯穿 金丹火候口诀 造物图 仙化图 天机图 六要口诀 仙派 静余玄问 地元真诀 玉蟾白真人大丹秘诀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 道法九要 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 洞玄玉枢雷霆大法 雷霆三帅心录 告斗求长生法 追鹤秘法 语录类 海琼真君语录 武夷升堂 常州清醮升堂 庐士升堂 平江鹤会升堂 修道真言 注释类 注释类 道德宝章 老子常说清静注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注 指玄篇注 坐炼工夫 书符内秘 木郎祈雨咒(并注) 玄珠歌 法帖类 紫清道人书华阳《真诰》 卷九 诗类 四言诗 寄三山彭鹤林 暑热 天朗气清诗 五言古 孤鹤辞 临安天庆陈道士游武夷事 红楼曲 暮云辞 妾薄命 陌上桑 岁晚书怀 黄叶辞 明妃曲 长歌行 徯鹤 舒啸 秋宵辞十二章 凝翠 述古 栖霞 夜坐 百丈岩观水 少年行 大霄观风竿轩 明月曲 雁 赠紫岩潘庭坚 双鹊 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丹邱同王茶幹李县尉高会 相思 自谓 怀仙楼歌奉呈鹤林尊友 江子有怀 游简寂观 结庵 玉涧桥 明发石壁庵 题友人夜光诗集 赠谭倚 赠秦止斋 琼姬曲 忆留紫元古意 寒碧 楼前雨霁 病起 戴月游西林 月庭 题三山天庆观 鹤林赏莲 荷风荐凉?于御风台者六因赋古意示诸同我 秋风变 夜阑 定斋为杨和甫赋 赠侯先生 苍琼轩 赠李道士谒仙行 春日道中 妾薄命 姚魏堂 白莲诗 古别离五首 臞庵李侍郎訦 回庵谯大卿令宪 觉非彭吏部演 盘庄黄检院庸 竹庄苏筠州森 步虚四章 赠何道人 赠潘高士 炼丹不成作 金液大还丹 养真歌 宗阳福临洞 秘诀诗 七言古 红岩感怀 枫叶辞 孤雁叹 梧州江上夜行 悲风曲 有赠 笔架山 积翠楼 孤鸿曲 初至梧州 公无渡河 听猿 挹爽 希夷堂 山中忆鹤林 习剑 题《黄庭经》后 清夜辞 易水辞 鹤谣 怀仙吟 见鹤吟 天开画楼图 立秋有怀陈上舍 题三清殿后壁 题丹枢先生草庵 赠赵太虚画竹石 赠郭承务芦雁 纯阳会 赠城西谢知堂 胡东原香锦亭 谒仙行赠万书记 山月轩 送谈执权张南显归广州 杜鹃行 题杨家酒楼 友人陈槱得杨补之三昧赏之以诗 觉非居士东庵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旧风以纪之 题浯溪 赏梅感兴 赠陈高士琴歌 一览亭 题潜庵 赠崧庵造墨 飞仙吟送张道士 咏雪于清虚堂火阁 波罗密 悲秋辞 题欧阳氏山水后 永州花月楼 燕岩行 卧云庵醉后 景德观枕流 将进酒 赠琴客陆元章 题清胜轩壁 赠蕊珠侍经潘常吉 赠紫华侍经周希清 秋思 闻鹤叹 道过成蹊庵偶成旧风一篇 琵琶行 酌月亭 观鱼歌 问月台苏竹庄同赋 赠画鱼者 题诸葛绣香园 丫头岩 麻姑山 常山道中 久旱得雨晚凉得月奉似鹤林 余方在闽清县治祈雨文字名之曰《大宋济世金书》书成录寄鹤林靖未寄间闻本靖亦闵雨诣岳祠有祷祷且应诸黄冠皆有诗以美之余亦以寄之并为吾法之勉云 王仙君谶 秋思 可惜 行路难寄紫元 怀仙吟 夜漫漫 周唐辅仙居庄作 浙江待潮 赠陶琴师 赠周庞斋居士 赠玉隆王直岁游武当山 题刘心月 冥鸿辞 有所思 送珊上座归育王 端午述怀 仙岩行 短歌行 琴歌 食生菜 拙庵 听赵琴士鸣弦 赠方壶高士 赠蓬壶丁高士琴 南岳九真歌题寿宁冲和阁 清胜轩夜话 夜宴清胜轩醉吟呈倪梅窗吴道士隐南 题清胜轩 仙岩金仙阁 云游歌 快活歌 必竟恁地歌 安分歌 茶歌 大道歌 画中众仙歌 祈雨歌 武夷歌 西林入室歌 万法归一歌 游白石洞 三级泉 白鹤观 青华吟 忆神童歌 倪昭卿赋赠叶神童 五言律 白云庵 海丰道中 闽清醉中 顺昌即事 即事寄紫元 五更解酲梅竹之间徘体 云霄庵会宿 秋夜 得鹤林书 博罗县驿 景泰晚眺 十月十四夜 温学士再访山中 张道士鹿堂 春日词 再会薛黄庭 送春 述怀 有怀 红梅 感物 春日道中 月窗写闷 泰定庵 舟中遣兴 小桃源 八月三日即事 泊头圆照堂 和张紫微韵题清虚庵 睡起 梅窗 张进甫静寮 立秋有感 神霄吟三绝 赠冲虚邹道士 七言律 靖通庵 澹庵 假山 赠慵庵卢副官 天谷庵 怡斋 雨中题旅馆 游杨梓岩 赠吴草裘 赠天台老樊 胡中隐庵中伤春 景泰山送友人 醉中赋别 过林灵素坟 嘉定甲申闰月五日闻皇帝升遐 武昌怀古十咏 南楼 黄鹤楼 赤壁 吴王宫 灵竹寺 奇章台 江汉亭 鹦鹉洲 西塞 南浦 潮阳谒灵山大颠禅师 次韵宋秀才 暑夕有怀 蓝琴士赠梅竹酬以诗 送黄心大师 奏章归 泛舟黄桥归庐山 留别铁柱宫叶法师 次韵彬上人见惠 送王侍制自温州移镇三山 见浙翁琰禅师 为李县尉寿 归雁亭 月岩 席上偶成呈主簿兄 夏五即事 题迎仙堂 题鼓山超凡阁 题余府浮香亭 赠坦庵告别 天籁堂 寄郑天谷 题栖云堂 契妙 玉壶轩 悠然堂 奉酬陈宫教 题瓮斋 翠麓即事 快轩书怀 清明 题天开图画 次李侍郎见赠韵 呼唤体自述 题净明轩 华阳堂二咏 赠卢隐居 陪庄岁寒夜坐小酌 悲秋 桐柏山书怀 挽知宫王月谷三章 陪王仙卿登楼 捣药禽 赠夏知观 张子衍为至德鄢冲真求诗 罗适轩净明轩 题平江府灵岩寺 泛舟松江 题笔架山积翠楼 题鹤林宫 柳花 白石岩 送蜀李道士 次玉箫台韵 次韵东坡蒲涧寺 赋梅呈陈大博 次韵王将仕 题南海祠 秋日有怀 舟行适兴 夏夜宿水馆 清听堂 游山 别李仁甫 俞楼 赠樗野 谢鹤林见访 大都督制侍方岩先生召彭白饮于州治之春野亭因和苏子美韵 题天宁寺海月亭 和主簿家兄赠别韵 峡山寺 峡中见芙蓉 初至肇庆府砚岩 梅花 三月芙蓉 柳塘送春 暂别游德声监税 赋月同鹤林酌别奉似紫琼友 题诸葛桂隐书堂 题华严寺 草庐 不赴宴赠丘妓 夜宿太清悟真成道宫 栩庵以冰字韵求大风诗口占 寄桂隐 舟行西湖诗赠诸友 绣香亭招饮 悟空寺 春夏之交奉呈胡总领 初冬即事 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有赠 黄岩舟中 奉呈天谷 蟠龙庵 玉壶睡起 携友生诣桐柏 山中 谒鹅湖大义禅师 醉里 寄泉州侍郎 知足轩 除夕客桂岭 卧病 轿中 题金粟洞 赠相士岳鬼眼 归雁亭 黄刑部仓部陈宗博招饮 草亭偶书 年逾弱冠又多锦瑟之一弦身堕尘樊未彻玉霄之半日醉怀无奈顾影自怜抱明月以兴悲向西方而思远谩拈秃兔姑慰心猿寄鹤林友。 留别鹤林诸友 见孏翁 复卢艮庵韵 题张知丞翛然轩 梦中得五十六字 谒雩都灵济大师 题玉隆宫壁诗 早秋诸友真率相聚 春梦 呈沈同知 别蒋都辖用归雁韵 三衢舟次 再用前韵 偶成 午饭罗汉寺 北山 清贫轩 春日遣兴 乞纸寄诸葛桂隐 春日即事 次韵紫岩潘庭坚 赠王太尉 和叶宰韵题无咎斋 寓息庵送春 胡子嬴庵偶题 寄苏侍郎 赠危法师 燕岩游罢与岩主话别 题舒氏难老亭 题栖仙馆 降真室 劣隐 思微堂 题上清法堂壁 太虚堂 送江子恭 送张大师 赠杜省元 淡庵倪清父 倪敬父柯山 酬蒋知观所惠诗 题钟 美周都监祷雨验 别句呈庚契吴高士 蒙谷 丹诗 述翠虚真人安乐法 呈万庵十章 归山 采药 炉鼎 火候 沐浴 温养 脱胎 金丹 冲举 参同 三华院还丹诗 题紫芝院 题西轩壁 赠赵县尉 赠赵翠云诗 赠雷怡真诗 题清虚堂 赋五十六字呈孏翁 再赋 薄暮抵孏斋酕至醉迟明有诗以控感怀耳 题天庆观 题岳祠 次黄提刑雪韵 送春郊行 养真 桐柏观留别 凤凰台 洞庭 桃源祠 次水帘洞韵 罗浮歌朝斗回作 访昭德陈灵宝 燕 演教堂 峡山 华盖山吟 游麻姑山 排律(五、七言) 明堂礼成 皇初平故隐 赠鹤林 挽觉非先生彭吏部 题福海院 题仙槎寄呈王侍制 卷雪楼 慵庵 五言绝句 立春 早行 风窗 远景 梅花 江头 示周道士 得友人书 五夜 步自玉乳峰归 课园夫 蜡梅 宝慈寺 木犀 江楼夜话 独步 晚眺 晚酌翛然阁 闲纵偶成 落梅 春晴 牧童 送别 夜醉 南湖 送郭进之 睡起雨作 风雨 惜春 泊舟听雨 醉吟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 棹歌九章寄彭鹤林 芙蓉 月夜书事 晚吟 晓晴 泊舟顺济庙前 山居 山前散策 有怀聂尉 徐道士水墨屏 春宵有感 闲吟 听琴 山庵晓色 雪窗 赠船梢 风台遣心 玉艳亭即事 偶作 饮彻 虱 山斋夜坐 护国寺秋吟 春日散策 寒食 冬暮 倚马观二鹤 卜居 感春 山前行散 水蛭 春日自省 春晚 六铢 棘隐壁 霞隐 露珠 雷怡真小隐送春 旅邸睡起 题仙岩无尘轩 许旌阳故宅 题桐柏观 六言绝句 题丹晨书院壁 冬夜岩居 田舍 苦雨 偶成 午睡 秋热 谢叶文思惠茶酒 呈孏翁 七言绝句 武夷有感 ??春 ??夏 ??秋 ??冬 ??晓 ??暮 ??行 ??住 ??坐 ??卧 结末 题精舍 渔舍 午顿 酌贪泉因吊吴隐之 栩庵力高士与同散步 示如净讲主 重九 闽中晓晴赏牡丹 忆鹤 夜半 朝斗 过石梯 城楼晚望 仙居楼 折梅 幽兴 夜深 炙灯 偶书 墨竹 莺 春晚忆故人 赠相士徐碧眼 雪晴 梧窗 盘云 戏鹤林 览镜 黄冈 赠别徐监观 送郑阳春 蜗牛 早秋 七仙寺石履 次韵王将仕 示周道士 秋日书怀 残春 萧侍郎故居 行春辞 山歌三首 农歌 春晚行乐 舟中晚眺 江上散纵 话旧 夏日遣兴 闻子规 问子规 润夫饭僧景泰相款信宿告归 送郑道人归罗浮 赠徐钟头 问春 舟行 秋园夕眺 夏夜露坐 春宵酌雨 嘲杜鹃 晓巡北圃七绝 水村吟雾 岩下闻鸦 枯松 示英州风僧 江亭夜坐 东山道院 暮色 牛渡问舟 泊头场刘家壁 罗浮山上过铁桥 绘莲 剑池 九曲杂咏 ??一曲升真洞 二曲玉女峰 三曲仙机岩 四曲金鸡岩 五曲铁笛亭 六曲仙掌峰 七曲石塘寺 八曲鼓楼岩 九曲新村市 九曲棹歌 武夷 一曲 二曲 三曲 四曲 五曲 六曲 七曲 八曲 九曲 华阳吟 赠诗仙 题光孝观 赠蓝琴士 清静经 招贤道士 秋思 徐仙 忆西湖 问花 梅花醉梦 柏子家风 首夏 与永兴观主梅 春词 祈雨伏虎庵 冬夕酌月 赠明讲师 雪中 龙虎山祈雨早行有作 题栖凤亭 梅花有叹 中秋月 卧云 题客省 洞前亭 送林古虚归闽 和刘司门韵题临溪亭 登爱阁有感 琴 天窗 七台山 春风 观物 荷池追凉 舟程苦迟 晓醒追思夜来句 立马待舟 夕眺风泉亭 凤箫阁玩月 栩庵同步偶成 同邓孤舟林片雪二友晚吟 上元玩灯 寄王察院 新正 张楼 中秋 董楼 对月 易道录招饮 夏日睡起 谷帘下 栖真观 感兴 夜坐忆刘玉渊 蟋蟀 赠观庵主 湘江遇雨 冥鸿阁即事 董双成旧隐 安仁县问宿 孤凝 洞虚堂 赠沙书先生 陶弓手弃役入道 双溪馆 书怀 奉酬臞庵李侍郎 见莺 幽居杂兴 流憩 洞明轩 元旦在鹤林偶作 酬颜宣教 螺青山下皆地锦花 许天游见过 江口有怀 飞行 龙潭 双莲 伤春词寄紫元 次韵永兴王宰游钟成观 霜夕吟月 月夕书事 疑潮 落梅 赠何画梅 舟次吉溪 送晋上人游雁荡 尝青梅 荷花 春雨 菜羹 扇 题武夷 曲肱诗 题胡运幹别墅 孤萤 舟行 上清宫方丈后亭 赠吴道士 赠何道人 赠张知堂 赠云谷孔全道 赠葆元 与赵寺丞 题潘察院竹园壁 题郑通妙方丈 赠黄亭虞丈 赠陈孔目 赠陈先生 中秋月 赠徐翔卿之别 番阳旅寓留题 山居 即事君子堂 春兴 晚春遣兴二绝 春夕与西林老月下坐 竹园 山歌 与赵将军 瑶台散天花词 竹里桃花 水团 烟中梅花 湖上偶成 睡起 次韵王御带 徐处士写予真 次韵曾丈探梅 红梅 咏雪 题凝翠阁 咏韩湘 黄仙庵字谜 赠薛氏绳歌 赠薛氏振歌 武夷有感结末 题莫于山 题胡子山林檎坡 织机 奉题仙庐峰六咏 丹光亭 藏丹岩 梯云栈 听鹤台 宣诏石 整衣坛 七女峰 洞庭庙 龙井 题桐柏观 山中偶成 金丹诀示张月窗 飞云顶 妓 题十八学士卷 初夏 雁阵 画石 游圣水寺 八景诗 龙潭夜月 鲤石春涛 山城百雉 水九迴 文笔蘸天 云龟泛水 华盖后悬 榜山前揭 联句 盱江舟中联句 南台舟中联句 疏山舟中联句 泊舟浮石寺前有善士百余辈拜迎因联句于水滨民居之壁 冬日同王茂翁联句 灯花联句 雪窗联句 棹歌联句 道中与谢紫壶联句 戏联食体取其骨糜肉化之义 戏联仄字体 戏联平字体 戏联叠韵体 戏联回文体 夜船与盘云联句回文 潘紫岩与余赋雪约不得用色数并实字及比喻 叠字招隐 再用前韵 紫溪偶成回文体 集句赠王秀才 卷十 诗余类 兰陵王 又题笔架山 又紫元席上作 沁园春 又送王侍郎帅三山 又寄鹤林 又赞吕公 又题罗浮山 又赠胡葆元 又题桃源万寿宫 又题湖头岭庵 水龙吟 又采药径 十二时·鹤林靖作 瑞鹤仙 祝英台近 水调歌头·咏茶 菊花新 菩萨蛮·送刘贵伯 谒金门 喜迁莺·鹤林靖偶作 水调歌头·自述 又和孏翁 又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 又石知院生辰 满江红·咏武夷 又咏白莲 又听陈元举琴 又别鹤林 又赠豫章尼黄心大师 摸鱼儿 又寿觉非居士 又寿傅枢阁中李夫人 洞仙歌·为鹤林赋梅 满庭芳·和陈隐芝韵 琼台月 永遇乐 又寄鹤林靖 好事近·赠赵制机 桂枝香 南乡子·爱阁赋别 霜天晓角·缘净堂 贺新郎 又雪 又咏牡丹 又紫元席上作 又肇庆府送谈金华、张月窗 又再送前人 又隐括菊花新 又罗浮作 又贺胡大卿生日 又送赵师之江州 又西湖作呈章判镇、留知县 又赠紫元 又别鹤林 又游西湖 又赋西峰 又咏雪 又赠林紫光 又赋白芍药号为玉盘盂 又怀仙楼 柳梢青·海棠 又寄鹤林 又送温守王侍郎帅三山 一剪梅·赠紫云友 虞美人 阮郎归·舟行即事 酹江月 又咏梅 又次韵东坡赋别 又罗浮赋别 又送周舜美 又春日 又武昌怀古 又西湖 又赋梅 又窗竹遣兴 蓦山溪·黄州怀古 喝马一枝花·别紫元 促拍满路花·和纯阳韵 行香子·题罗浮 八六子 汉宫春·次韵李老汉咏梅 卜算子·景泰山次韵东坡 鹧鸪天 又灯夕天谷席上作 蝶恋花·题爱阁 杨柳枝 念奴娇·咏雪 水调歌头·修炼 又自述 酹江月·冬至与胡胎仙 满庭芳·修炼 山坡羊 沁园春·修炼 珍珠帘 醾香 满庭芳·修炼 水调歌头·会仙桥 鹧鸪天·七星坛 沁园春·题冲虚观云堂吕祖师座 华清引·谢王是庵辑成罗浮记 杂著类 《松风集》序 《紫元问道集》序 《庐山集》序 跋《修仙辨惑论序》 跋《鹤林问道集》 跋《鹤林紫元问道集》 跋陈泥丸真人《翠虚篇》 琼山番阳事迹 待制李侍郎书 诗赠琼山高人 敬次璚山·水调歌 华文杨郎中箚子 奉和琼山白逸人见寄诗韵 奉谢琼山白逸人惠草书千字文 题福州天庆观壁白逸人诗后(并序) 奉题杨伯子赠白琼山诗后 敬次海琼逸人小山韵 罗浮冲虚观壁间紫清道人诗笔因用赠邹知观韵作此寄 琼山先生归自罗浮三诗言心 赠别琼山先生 公筠不敢放世俗寒暄之敬辄赋明月一篇寄呈琼山先生 潘状元上琼山书 新福师王侍郎 福师王侍郎 敬次白真人沁园春韵 附卷 附录一:序、跋、提要、传记 ?、《海琼集》跋 2、《海琼传道集》序(宋陈守默 詹继瑞) 3、《武夷集》跋语(赵汝渠) 4、《上清集》序(彭耜) 5、《上清集》序(童应卯) 6、《海琼摘稿》序(唐胄) 7、《葛白叟诗集》序(潘是仁) 8、白真人文集后叙(林有声) 9、重刻白真人文集叙(王时宇) 10、重刻白真人诗文全集跋(彭翥) ?1、重校白真人文集跋(林桂燕) ?2、重刻白真人集叙(许宝珩) ?3、重刻白真人集跋(柳承祖) ?4、刻《道德宝章》跋 15、书寿世堂《觉世》《修道》真言后(李应机) 16、《道德宝章》提要(《四库全书》) ?7、《海琼传道集》提要(四库全书) ?8、《重编海琼白玉蟾文集续集二卷》提要(阮元) ?9、琼琯白玉蟾上清集八卷(丁丙) 20、白玉蟾集跋(张鉴) ?1、《白玉蟾集》五卷(缪荃孙) ?2、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宋葛长庚撰)附录一卷(傅增湘?) 23、新刊琼琯白先生玉隆集六卷(傅增湘?) 24、元刊本《玉隆集》跋(朱希祖) 25、琼琯白玉蟾武夷集八卷(瞿镛) ?6、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一卷(瞿镛) 27、群仙珠玉集一卷(宋 陈振孙)  ?8、明万历闽书林刘双松安正堂刻本《新刻琼琯白先生集》(沈津) ?9、明刻本《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沈津) 30、宋白玉蟾尺牍跋(叶恭绰) 31、《琼台志·白玉蟾》 32、《琼州府志·白玉蟾》 33、《古今列仙通纪·白玉蟾》 34、《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 35、《崇仁县志·白玉蟾》 附录二:书帖真迹 紫清道人书华阳《真诰》 宋葛长庚足轩铭 与宝谟郎中书 奉题仙庐峰六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