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声音”的艺术

“声音”的艺术

  • 字数: 197
  • 出版社: 经济日报
  • 作者: 张皓涵|
  • 商品条码: 978751961542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李洱小说的知识分子叙述脉络为中心, 将其放置于现代小说的源流中探察,围绕“声音” 打开李洱小说的复杂面向,勾连起言说方式、知识 话语、文本建构等广阔的话题空间,呈现其小说声 音与不同对象、维度之间的对话关系,展示李洱文 学世界中“声音”的艺术以及对于当代文学的贡献 。
精彩导读
第一章 知识分子叙述声音的生成与运作机制 20世纪初,社会的大变革促使传统士大夫阶层向现 代知识分子转变,“身份”的蜕变催生了一大批开时代 风气之先的“思想先觉者”,而“欲新一国之民,不可 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呼号也让先觉者主动参与到小说 写作实践之中。后来的文学史家将“知识分子”题材小 说跟农村题材小说并置,认为是现代文学的两大基本题 材。尤其在“五四”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代背景 下,“当人的自觉、 人的尊严感苏醒之后……当知识 者开始思索自己作为人的生存价值之后,中国知识者才 第一次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 的自我认识”。一如鲁迅之言,新的“智识者”登了场 ,并且相当迅速地取代了传统主角多是“勇将策士,侠 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的传统小说。鲁迅的笔 下,不乏在新、旧文化/道路矛盾、冲突、对立乃至转 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对《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 》中的陈士成而言,“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 捷上去”的科举之路仍然是他们进入国家体制、实现人 生价值的唯一路径。而落魄如孔乙已者“没有进学,又 不会营生;于是愈过而穷,弄到将要讨饭了”,“没有 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科举失败,则意味 着传统知识分子在既定的丛林法则中难以生存,社会跟 精神的压力使其无处遁逃,选择投湖或是陈士成给自己 的一条解脱之路。即便是上了新式学堂、接受了新知识 的现代知识分子如魏连殳者,面对“无声的中国”,欲 发声而不得,竟陷入“失语”的境地,他们所面对的, 不是幻想中亟待被启蒙的“个体”,而是铜墙铁壁式的 旧知识/价值体系,成为“故乡”的异类便是必然的结 果,亦难逃在矛盾、痛苦、失落中耗尽生命的悲剧性命 运。此外,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茅盾小说中的“ 幻灭者”“动摇者”“追求者”,路翎笔下“财主底儿 女们”中的“迷失者”,艾芜作品的“四处漂泊者”, 巴金笔下反叛的、为爱痴狂的青年们,叶绍钧小说中奔 忙于生计的小知识分子,钱锺书书写的陷于城内而难逃 的中上层知识者……正像赵园先生所说,他们对知识分 子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给我们留下了 可供认识那一时期知识阶层生活状态、心灵历史的感性 材料3,从而佐证了新文学以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 时代文学长廊中异常显要的位置。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终结,高扬的理想主义情怀也 偃旗息鼓。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 发生重要转型,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商业化大潮席卷而来。 它带来的,是一系列价值崩溃、消解到重塑、再造的艰 难过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转型必然将财富、 资本的生产、分持有以及消费等经济形态通过各种形式 ,“植入”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识之中,其中自然包括知 识分子群体,并通过日生活反映到具体的行为之中。这 在文学研究界虽然已是“老生常”的命题,但确然是每 一个文学研究者都无法回避和绕过的时代背景。相当脆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知识分子叙述声音的生成与运作机制 第一节 发声主体的建构:李洱知识分子叙述的人物谱系学探究 第二节 发声位置:“出圈”的叙述人 第三节 视点“内”“外”与腹语术的诞生 第四节 延宕的声音:叙述慢速度的生成 第二章 知识分子叙述中的对话性形式 第一节 对话性形式的可能性 第二节 双声的内结构 第三节 对话性声音实验 第三章 知识分子叙述的语言问题 第一节 体系性的语言风貌:“杂语”式的语言呈现 第二节 百科全书式的语言实践 第三节 小说细部语言复杂性的观察 第四章 知识分子叙述声音的修辞策略 第一节 作为问题的“反讽” 第二节 《应物兄》与李洱式知识话语反讽的建构 第三节 抒情、悲悯与反讽的限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