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

新时代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

  • 字数: 61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李潇潇//欧阳康|
  • 商品条码: 978752274505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何更加合理地改造世 界促进新时代社会进步和人 的全面发展?推进全球善治 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现代化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 要方面的作用。在全球范围 内要深入研究新时代人类文 明发展道路和各国的自主选 择机制,研究全球治理变局 及其演进趋势,大力推进全 球善治,努力构建当代人类 命运共同体。在当代中国则 要深度关注社会价值多样化 发展及其合理性评估,深入 探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新 时代国家治理所提供的机遇 与挑战,大力探索良法善治 的理论体系和实现途径,推 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道路。围绕“新时代 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主题 ,将设置:实践标准讨论及 其当代意义、新时代文明的 活的灵魂——纪念马克思诞 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形态演变与内在逻辑、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 命与境界、新时代社会认识 与认知正义、新时代国家治 理与善治逻辑、全球治理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分 议题。
作者简介
欧阳康,男,1953年生,四川资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 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哲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学生事务协会主席。 多次获国家、 和省级优秀成果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 “跨世纪优秀人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目录
哲学基础理论 共同体、公共性与公共主义发展观——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叙事 新时代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旨趣、演进逻辑我车十国放术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社会的再认识:在西方中心论与中国独特论之间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转变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人类行为规则与秩序 现代社会与资本统治权的诞生 作为革命家的思想家和作为思想家的革命家——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性质论纲 马克思“机器论片断”语境中的“一般智力”问题 从启蒙的角度看真理标准大讨论——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四十周年 历史唯物主义对韦伯理性观的批判 从“辩证唯物主义”到“政治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演变及内在逻辑 《资本论》的精神解放意蕴 《资本论》对市民社会的“政治哲学”重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逻辑与当代建构——兼论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文明形态的建构 劳动与革命主体的消亡——艾伦·伍德对高兹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批判 “劳动逻辑”的重构与政治地解读《共产党宜言》 《资本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草稿) 后现代性哲学之后与回到马克思哲学——不朽的马克思唯物史观 哲学以何种方式改变世界——庆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 新文明形态的探索——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哲学反思 现代性论域中的社会文明与社会精神 从实践概念看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联 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语境 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论析 论《资本论》的双重世界观要素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历史维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代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初探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源流、路径及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对全球化的历史哲学审视 传承与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底蕴 逆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历史发展的新视野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经济交往话语有效性论纲 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 善治(良序)如何可能(论纲) 新时代网络治理的路径选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国家治理评估的中国尺度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的人学意蕴 试论现代化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 社会公共正义的制度实践及其发展合理化的价值逻辑——“美好生活”本位的国家治理智慧及其典范意义 依道观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由 作为中介者的国家——论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建构意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