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狂人日记》是王朔在《致女儿书》后推出的小说随笔集,收入2007年私人日记及两部短篇小说。日记涉及对人、对己、对事、对神、对生、对死的感悟,观点犀利,入木三分。小说《骇思想》和《死后的日子》重回王朔当年“写自己”的路线,淡出大众视线这6年的际遇和心境全部隐喻其中。全书在语言上沿袭了王朔一贯的特立独行,对语词的结构和把玩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既有迷失中的挣扎,又有开悟后的通达。
王朔,北京人。1958年生,1976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78年开始创作。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已发表多部中篇及长篇小说,约300万字,部分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连续剧。
代表作《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和我们的女儿谈话》《起初·纪年》《起初·竹书》《起初·绝地天通》《起初·鱼甜》等中、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
狂人序
下回真要找人来写个序了,老是自己给自己写序不太好,我是不爱看自己写过的东西,就像不乐意听回声,说一遍完了,也不是什么好话——听说。听说我疯了,那就是疯话了,还是把谁气疯了?都不好,不合适,都挺不容易的,这话说得像正常人么?什么疯啊,也就是有点不懂事,净拣人不爱听的说,我还以为我挺有礼貌呢——不信打听打听去,我什么时候当面跟人不客气过?还真有!近两年屡有发生——太不像我了。要是把丧失现实感当精神分裂的一个诊断标准,我还真不敢说我精神完整更谈不上连贯。
发生认知障碍挺可怕的,渐渐不相信现实了,连一步也不敢往前迈,人就站在大街上,活生生的,大街不是原来那个熟悉的大街,人全都翻了脸,只能闯着走,闭眼也无济于事,色彩更鲜明,人、楼、车、阳光、每一个眼神,全冲着你来,要回家,只能迎着上,当然全擦肩而过,险象环生但什么也没发生。
那些个敏感称为妄想。妄想就像侦探,收集每一条线索,以支撑自己的担忧,强化自己的妄想,每一个碎片都拼上,圆满了,也就和现实彻底脱钩了。
这里的两个小说写于妄想产生时,2003年、2004年左右我也记不清了,因为写了无数遍,属于“自动书写半成品”(某人语我喜欢)系列。随笔感言都是2007年上半年妄想渐至高点终于水落石出,写的。因为写在网上一般就叫博客。其实是每一念起,就直接打上去,时时刻刻,风声鹤唳。我自己是想试验一下不存念想是什么情况,结果可想而知,惊倒一片,也惊着了自己。主观统摄一切,我倒明白了何谓附体。一念推一念犹如过大关,最险就在赫然发现自己竟是魔鬼本人,几乎涉渡不过去,拉上全部窗帘自闭在家。最后到达最后的诱惑,我还是选了诱惑,怕无辜的人伤心。还是那个观念推不倒:责任不尽完,不得
解脱。
按时间顺序可以捋出一条所谓心路历程,但是书没按时间顺序编,而是按现实指向分类,这也是避免本书发生分裂的必须选择,因为读者在现实中,特别怕看不懂,应当照顾,成心要买不懂看的毕竟是少数,极个别也没准儿正是精神病。我也不同意印一本书给人疯着看,再看疯了回不来。那个过程只对我个人有意义,犯不上别人关心。郑重推荐自我治疗精神分裂的办法:把妄想敲进电脑里。剩下的就是一个特别现实的人了。
狂,我理解就是瞧不起人。我觉得我只是瞧不起事儿。但是我特别反对某人在某一行业杰出整个人生都跟着清白、人格随之完美了。这不合天经地义。坚决打倒马屁精!和食腐者。
“文革”语言固然可恶,“文革”前,由此上溯两千年,也不怎么样,武汉话:不服周。周以前,上古时代,老子眼中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最新推论是母系社会,这观点剽窃自一个叫谢一萍的人。曾侯乙墓出土复原的曾侯乙,太像猿人了,那位姓姬的周王族,太像我小学一同学还是当兵一战友了,外号应该叫:扁豆。
别人,三星堆、埃及,权位、王者是拿棍子——权杖,帽子——王冠象征的,咱们,商、周,是拿饭碗饭盒——九鼎八簋,——谁家饭碗多谁就是王。真行。太爱吃饭了。我能说是商量着大家来点粥么?
另:别人要说你疯了,你就承认:我疯了。他们就拧了,没法送你进精神病院,因为精神病的另一个诊断标准是:病人不承认自己疯了。
1 狂人序
1 我
91 悟
113 人
191 物
205 经
239 死
281 王朔主要作品年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