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失去父亲的女儿们

失去父亲的女儿们

  • 字数: 184
  • 出版社: 上海文艺
  • 作者: (美)丹娜·D.巴布尔//卡琳·露易丝|译者:雷中华//余静//梅英硕
  • 商品条码: 978753219113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巴布尔和露易丝同是“失去”父亲的女性,她们对5000多名因死亡、离婚、忽视或彻底被抛弃而“失父”的女性进行调查,试图搞清楚“失去”父亲对她们的人生轨迹和决定是否有影响,如果有,是如何影响的。她们一方面认为自己足够强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一方面又害怕被拒绝、绝不让人看到自己落泪、总是将他人需求的优先级提高…… 过去被隐藏的问题,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作者简介
[美]丹娜?D. 巴布尔(Denna D. Babul) 人际关系专家、演说家,“失父女儿计划”的联合创始人,13岁起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女儿。 [美]卡琳?露易丝(Dr. Karin Luise) 心理学家、作家、教育家,“失父女儿计划”的联合创始人,专门研究心理健康,尤其是女性心理健康。
精彩导读
你是否失去了父亲?如果是,那么你并不是唯一一个有此遭遇的人,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思考父亲的离去如何影响了你的婚恋关系、行为举止以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女儿,你并不孤独。你在所有人生重大关口的遭遇,我也都经历过,所以我们决 定仔细审视一下对我俩(两位作者)而言失去父亲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仔细剖析各自的过去,总结出哪些时候坎坷,哪些时候一帆风顺。我俩都选择了能帮助他人的职业。丹娜?D. 巴布尔曾当过十几年的重症监护护士,如今她仍在天天和医学设备打交道,为病人提供关怀。过去几年中,她为许多经历不幸和患上重症的家庭提供咨询。同时,丹娜还是全职人生导师和励志演说家,激励人们摆脱过去,投身到生命的激流当中。卡琳?露易丝(Dr. Karin Luise)曾当过中小学老师,后来她攻读了咨询教育博士学位,为成年人提供咨询。如今,她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励志演说家以及教育家,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生阅历帮助他人。我们将各自的经历作为跳板,来挖掘失去父亲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共同的个人际遇,我俩一起合作,汇集各自的专业知识,加深了我们对于失去父亲的共同理解,也激励着我们向其他失父女儿分享我们了解到的东西。 在拍摄《“失去”父亲的女儿们》这部纪录片时, 我们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一起采访了一千多名失父女儿。过去的10年里,我们在许多出乎意料的地点与女性交谈,比如超市、殡仪馆、日托中心等随机的地点——就是因为女性需要诉说她们的经历,需要感到被认可。我们的问卷调查已经开展一年有余,得到了对世界各地超过5000名女性的调查结果,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受访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近80岁,涉及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职业轨迹和社会经济地位。她们中大部分来自美国,此外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得到了对其他国家女性的调查结果。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失去父亲的女儿们会彼此推荐参加此次调查。她们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了解自己,并且也想帮助 其他女性了解自己。 在调查开始的前一年,我们研究了这一话题的相关书籍、网站和论坛,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空白。对于那些我们希望提出却从来无人问津的问题,我们想要找到答案。例如,我们询问了失去父亲的女儿们,她们认为失去父亲怎样影响了她们的婚恋关系、行为举止以及人生 的方方面面。我们想强调,失去父亲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消极的一面。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以了解她们对自身经历的看法,然后进一步挖掘这些问题的关键:她们从哪里来,经历了哪些事,以及今后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从我俩的个人角度来看,我们对失父女儿生活中的特定方面有一种天然的研究兴趣,比如她们与母亲、与父亲那边的亲戚、与兄弟姐妹、与重要的他人以及同事、朋友的相处经历。我们想知道她们采取过什么样的应对机制,以及哪些应对机制有效地帮助了她们,让她们过上了更加生机勃勃的生活。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失去父亲是如何一步步地影响女性生活的,而且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让自己大为震惊。我们会通过本书将这些结果分享出来。如果你有意愿,不妨登录 Fatherless Daughter Project.com参加这项问卷调查,这会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在生活的一些方面,失父女儿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与此同时,因父亲离去的方式不同,她们之间的重大差异也浮现了出来。从死亡到情感缺位,在本书中我们会讲到失去父亲的各个主要原因。 我们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从小就失去父亲的女性,无论父亲离去的方式如何,似乎都在一些相同的方面遇到挑战——通常是在婚恋关系方面。她们会在“不知如何去爱”和“不知如何被爱”之间不知所措。她们将异性视作一个谜,因为她们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可能不够,没能建立起必要的基础去展开亲密关系。由于同父亲的情感联系缺失,她们可能并不知道真正去爱一个男人和被一个男人爱是怎样的感觉。我们之中许多人在恋爱方面都没有明确的界限,不了解自己在感情中的舒适度,对于真爱的理解也尚未完全成熟。对于许多失父女儿来 说,恋爱标准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见闻拼凑得来的,这些见闻有好也有坏。 女儿们会通过观察来学习,如果本该教她们的人没有给予清晰的指导,那么她们更会如此。比如,蒂娜说她心中完美的父亲形象是这样得来的:“老实说,我小时候主要通过电视剧《欢乐满屋》(Full House)来了解父女关系,并且看到剧中的父亲和其他来帮忙的男性是如何爱并指导女孩们的。我家客厅里那部电视机中的男性以很多种方式充当了我的父亲。” 回想你的恋爱史,你的感情是否多次脱离正轨?你是否会陷入疑惑,为什么令人心碎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何自己总在同一个地方摔倒?是否因自己在恋爱中苦苦挣扎而感到沮丧?尽管看起来你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是否总有什么东西在从中作梗?你是 否发现,自己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有着特定的模式?通过对失父女儿的广泛研究,包括临床观察、调查、采访以及对其他研究的详尽综合,我们发现,某些行为模式在失去父亲女儿身上有治愈效果,如果她们了解并知晓的话。过去我们采访了无数的女性——她们总是对生活中 反复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扰,同时还要面对过早失去父亲所带来的痛苦余波。因为父亲的缺席,她们生活中的一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她们在恋爱中挣扎的原因就可能与此有关。 如果你已婚,你会在丈夫犯错时惩罚他吗?你会希望他如父亲一般对待你吗?或者你是否发现自己会像母亲一般对待他?也许你希望他对你百依百顺,为你奉献,从而你能掌控局面?你是否渴望在婚姻中实现平等相待,但又苦于不知如何去做呢? 你是否已为人母?如果是,那么你是否发现自己的一些应对方法和小时候自己母亲曾用过的方法一模一 样?也许你希望自己的女儿比她的朋友们更加坚忍,或希望儿子能够给予自己最多的异性关注。你的生活是否被笼罩在一种极大的恐惧之下,常常害怕你的孩子、丈 夫或自己会遭遇不测?作为失父女儿,你可能已经学会如何非常好地照顾他人,但是你也会经常极度焦虑,生怕自己仍无法考虑周全,从而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如果你还是单身,那么你是否会因为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被拒绝的迹象就情绪失控、过度伤心呢?当感觉到自己有可能会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否会选择敬而远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可能是因为在失去父亲带来的焦虑心理之下,你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才这样 反应,主动走开可能好过被人抛弃。 与朋友相处时,失父女儿通常是照顾他人的一方(或者说扮演着母亲这一角色),所有人都会带着问题来找她。根据过去自己在家中的经历,你可能习惯了去处理冲突、倾听别人诉说问题并给予支持。帮助他人让你获得了成就感和价值感。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你带着痛苦走到如今,所以你有一股韧劲,而这也是你最强大的特点之一。然而,你可能要反过来问一问自己:你是否付出了太多?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别人是否投桃报李,也给予你 支持呢? 由于你的母亲也深受其丈夫离去的影响,你们之间也许很难相处。你对母亲是否仍然怀着同情但又愤怒的矛盾情感,甚至想要将父亲的离去怪罪于母亲?是否打心底里觉得自己需要照顾母亲?这些问题能够让大多数失父女儿产生共鸣。即使你有很多关于父亲的问题想要 问母亲,但你肯定最不愿意去激起过去的情感,所以对于这些问题,你选择了闭口不谈。失父女儿通常靠自己找到处世之道,所以在头脑中,她们都在悄悄地写一本生存指南。她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在生存指南里面写下了自己的人生准则,并悄悄在其中翻找应对特 定情况和管理自身情感的方法。可惜的是,这些方法中很多都是有问题的,会让她们在不健康的处世方式里一直打转,并使她们感到困惑、沮丧。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42%的失父女儿的母亲也失去了父亲,她们之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还要独自抚养女儿。之所以我们中的许多人重蹈母亲的覆辙、无法逃离失去父亲的影响,正是因为我们从母亲那里承袭了应对机制、婚恋选择以及错误的自我认知,而之后这些行为与观念会被传递给我们的女儿。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后代,我们必须继续自我愈合,打破这种恶性的代际传递模式。
目录
第一章 失去父亲 第二章 死亡、离婚、抛弃,以及父亲离开的其他方式 第三章 何时失去父亲 第四章 家庭关系 第五章 婚恋关系 第六章 应对机制:找到健康的方式来解决你的痛苦 第七章 想念父亲 第八章 思想、身体、心灵都要向前走 后记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