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春秋繁露的读法

春秋繁露的读法

  • 字数: 485
  • 出版社: 华夏
  • 作者: 刘君祖|
  • 商品条码: 978752220849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春秋繁露》是中国西 汉时期产生的一部政治哲著 作,作者董仲舒。该书结合 儒家经典《春秋》的学说展 开论述,体现了“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和“大一统”的政 治观念,不仅对儒学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也长时间影响 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 春秋繁露》在流传过程中, 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得到保 留,但文本经过多次编辑整 理,又有散佚等情形,故今 本《春秋繁露》并不能反应 本书问世时的面貌。刘君祖 先生精研中国传统经典四十 余年,梳理《春秋繁露》各 篇章间的内在逻辑,同时结 合《易经》《论语》《孟子 》等书,对《春秋繁露》做 出条分缕析的解读,也对《 春秋》文本和相关春秋史事 做出必要诠释。
作者简介
刘君祖,1952年生,祖籍湖南宁乡。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中华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奉元学会常务理事。 精研传统经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经》,为近年来享誉海内外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于书院讲授传统经典近三十年,授课内容涉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佛家经典。他讲授的传统经典,注重依经解经,体贴经义,将深奥难懂的义理,转化为切实有用的人生智慧,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道,开启了现代中国人真正读懂中华传统经典的方便之门。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
精彩导读
导读 一、开卷语 这门研习《春秋》经传 的课,预计要讲两年,每月 一次,总共二十四次,一百 二十个小时。先跟大家描述 一下整个课程的轮廓,以及 研习这门绝学要注意的重点 。 《春秋》的现代价值, 即所谓“王道政治的理想与 实践”。这门课我在台北曾 经讲过一次,当时配合我们 学会的教研计划,由《易经 》这部核心经典出发,探讨 它跟四书五经的关系,这是 对儒家经典体系的总体整理 。为此办的四次研习营,都 紧扣这个主题。《易经·文 言传》称:“刚健中正,纯 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 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探 讨《易经》跟《论语》《孟 子》《大学》《中庸》等四 书的关系,称“刚健中正纯 粹精”;探讨《易经》跟《 诗经》《礼经》的关系,称 “六爻发挥旁通情”;探讨《 易经》跟《尚书》的关系, 称“时乘六龙以御天”;最后 就是探讨《易经》跟《春秋 》的关系,称“云行雨施天 下平”。《易经》和《春秋 》是中国最高也最难的两部 经典,关系非常密切,过去 称“经学双璧”。双璧生辉, 互相映照,不仅儒家整套内 圣外王的学问尽在其中,还 包括一些高瞻远瞩、跨越时 代的主张,有深厚的文化底 蕴。 《春秋》记载了二百四 十二年间的历史,第一年是 鲁隐公元年,可以考证出来 是公元前722年,距今两千 七百多年。1988年,我曾 听毓老师讲《春秋》。当时 ,他下决心系统讲授此书, 因为过去只是陆续抽讲书中
目录
上册 导读 一、开卷语 二、帝学发微——志行正也O 三、上承麟书 四、公羊要义 五、属辞比事——《春秋》的设况手法 第一章 俞序第十七 第二章 重政第十三 第三章 盟会要第十 第四章 正贯第十一 第五章 十指第十二 第六章 二端第十五 第七章 符瑞第十六 第八章 离合根第十八 第九章 立元神第十九 第十章 保位权第二十 第十一章 仁义法第二十九 第十二章 必仁且智第三十 第十三章 度制第二十七 第十四章 楚庄王第一 第十五章 玉杯第二 第十六章 竹林第三 第十七章 玉英第四 第十八章 精华第五 下册 第十九章 王道第六 第二十章 灭国上第七 第二十一章 灭国下第八 第二十二章 随本消息第九 第二十三章 服制像第十四 第二十四章 考功名第二十一 第二十五章 通国身第二十二 第二十六章 三代改制质文第二十三 第二十七章 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第三十二 第二十八章 深察名号第三十五 第二十九章 天容第四十五 第三十章 天道无二第五十一 第三十一章 祭义第七十六4 第三十二章 同类相动第五十七 第三十三章 天道施第八十二 附录 因贰以济民行——倚《易传》贯通《大易》与《春秋》 一、通天下之志 二、行天下大道 三、除天下之患 四、因国容天下 五、贞一改奉元 六、制义俟后圣 七、因贰以济民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