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治中国建设重点工程研究

法治中国建设重点工程研究

  • 字数: 185
  • 出版社: 人民法院
  • 作者: 编者:江必新|
  • 商品条码: 978751094067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之 一。本书作者从工程学的角度,对法治中国建设进 行建构性分析和阐释,除了阐述法治中国建设的基 本范畴外,还从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具体环节、 重点以及动力等角度,主要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中依 宪执政与宪法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与公正司法实现 、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以及法治评估等内容予 以论述。本书共分为五章,具体来说:第一章是加 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范畴研究。第二章是有关法 治中国建设的首要工程研究。第三章是有关法治中 国建设的主体工程的研究。第四章是有关中国建设 的基础工程的研究。第五章是有关法治中国建设的 验收标准即国家治理商数的研究。 本书在提升法治研究水平、创新法治研究理论 方面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同时,还具有广泛的 实践应用价值,可为未来一段时期的法治改革提供 理论引导和智力支持,为未来法治改革提供明确的 目标导引、路径参考、规划借鉴、评估工具、操作 手段等,破解重点领域的法治建设难题。
作者简介
江必新,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中国法制史硕士,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博士。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兼职博导。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9年被评为“当代中国法学名家”,2015年获中国行政法学“杰出贡献奖”,2016年获第二届“金平法学成就奖”。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等多项课题。
目录
第一章 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 第一节 法治中国的界定 一、法治中国的内涵 二、法治中国的特征 三、法治中国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二节 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架构和内容 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架构 二、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 第三节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环节 一、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重点环节 第二章 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工程——依宪执政与宪法实施 第一节 依宪执政的基础性共识和中国式概念 一、全面有效实施现行《宪法》:法治中国的首要共识 二、党的领导权:依宪执政的关键因素 三、社会主义宪治:依宪执政的中国图景 第二节 宪法实施和监督的基本观念和要求 一、宪法实施主要是直接实施而非间接实施 二、违宪一般是指违反宪法典而不含宪法性法律 三、宪法监督主要是指法律性的监督制度 第三节 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依宪运行的完善思路 一、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权制度 二、加强我国宪法实施和监督的具体举措 三、推进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 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工程——行政法治与公正司法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行政法治建设 一、全面加快行政法治建设的紧迫性 二、全面加快行政法治建设的基本任务 三、全面加快行政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四、全面加快行政法治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与公正司法的实现 一、公正司法是深化司法改革的永恒主题 二、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意义 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 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法治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第一节 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特性、方略与举措 一、法治社会的基本特性 二、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方略 三、法治社会建设面临的基本矛盾及其破解 第三节 作为法治社会建设核心的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特性与价值目标 二、社会治理对法治的功能依赖及其回应 三、加快完善社会治理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背景与发展脉络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改革回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