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基本问题研究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基本问题研究

  • 字数: 324
  • 出版社: 中国检察
  • 作者: 梅传强|
  • 商品条码: 978751023149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中的基本 问题。从毒品犯罪司法认定 的总体概括到分类聚焦,从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的实践现 状到修正建议,主要包括毒 品犯罪司法认定的基本概述 、问题检视、原则坚守与修 正建议,以及新型毒品犯罪 的司法认定与完善路径,毒 品数量的司法认定与功能定 位,网络贩毒共同犯罪的认 定现状与破解路径,“互联 网+寄递”贩毒犯罪的司法 认定与治理对策。编者从不 同的角度对毒品犯罪司法认 定进行探讨,旨在为司法实 践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与实 证相结合的有效参考。
作者简介
梅传强,男,1965年9月生,汉族,四川邻水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法学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2003),被评为“重庆市第二届中青年骨干教师”(2005)、“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019)。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重庆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出版《公务员职务犯罪研究》《东盟国家刑法比较研究》《犯罪心理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26部,其中《犯罪心理学》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新型毒品更新迭代较快 一、新型毒品的概念 二、新型毒品的分类 三、新型毒品的特征 第二节 “互联网+寄递”贩毒犯罪屡见不鲜 一、“互联网+寄递”贩毒犯罪概念明晰 二、“互联网+寄递”贩毒犯罪实证分析 三、“互联网+寄递”贩毒犯罪特征简析 第三节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疑难较多 一、法益认定仅着眼于社会管理秩序 二、毒品认定局限于闭合性行政文件 三、毒品犯罪认定主要依据毒品数量 第二章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的问题检视 第一节 主要法益认定存在偏离 一、法益归纳基点偏移 二、行政惯性影响司法 三、处罚意识过于强烈 第二节 毒品性质认定流于形式 一、概念语境稍显模糊 二、可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行刑衔接存在障碍 第三节 构罪标准判定不够多元 一、法益反映不够全面 二、数量认定不够科学 三、法律规定不够统一 第三章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的原则坚守 第一节 法益保护的原则 一、法益保护的多元化 二、法益保护的重点化 三、法益保护的后置化 第二节 刑法谦抑性原则 一、二元处罚机制的坚持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运用 三、其他处置措施的补充 第三节 法秩序统一原则 一、行政法规与刑事法保护法益相趋同 二、毒品的行政认定与刑法认定相区分 三、涉毒的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相协调 第四章 毒品犯罪司法认定的修正建议 第一节 承认公众健康的主要法益地位 一、司法实践中毒品认定标准更为灵活机动 二、为“重刑治毒”政策提供刑法文本本源解释 三、易于对高度关联现象进行充分有效规制 四、提供毒品犯罪司法认定标准改造的依据 第二节 采用毒品认定的实质解释标准 一、充分考虑相关物质的形成瘾癖性 二、重点考察相关物质的精神刺激性 三、主要考量相关物质的身体损害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