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指导 历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指导 历史

  • 字数: 412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徐蓝
  • 商品条码: 978757202442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8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指导丛书”旨在面向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相关教育管理人员),从该群体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标准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出发,对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重要变化及其背后设计依据进行深入阐释,针对教师在实施课程方案和标准过程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提供示范性案例和操作性指导,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正确地理解修订意图,促进课程标准在学校得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指导 历史》分为八个部分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 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本书针对一线教师提出的关切问题,从问题出发,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部分以及一线教师在使用新课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
作者简介
徐蓝,1947年11月生于北京,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执行局委员,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编写组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出版专著5部(独著2部)、教材5部(主编1部)、译著3部(独译1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励。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目录
第一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与主要变化 1.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是什么? 1.2 同2011年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相比,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化? 1.3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旨在解决我国义务教育的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核心素养与历史课程目标 2.1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与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2.2 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凝练思路或依据是什么? 2.3 如何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每个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 2.4 如何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 如何理解从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出发,五个核心素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5 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是什么关系? 2.6 如何理解历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2.7 新课标中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是什么关系? 第三部分 历史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组织 3.1 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素养导向下,历史课程内容是如何呈现的? 3.2 新课标课程结构主要有哪些变化? 其设计理念是什么? 3.3 新课标是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 其设计理念是什么? 3.4 什么是“大概念”或“大观念”? 什么是学科大概念? 什么是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中的大概念? 3.5 新课标是如何围绕历史课程大概念组织课程内容的? 3.6 如何理解每个学习主题下课程内容序列的设计和安排? 3.7 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 3.8 如何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其他课程内容主题之间的关系? 3.9 新课标为什么采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其设计意图和功能是什么? 3.10 如何理解学业要求的表述方式? 3.11 学业要求与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当前的课程内容又有怎样的关系? 3.12 学业要求与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 3.13 如何综合利用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指导日常教学和评价? 第四部分 学业质量标准 4.1 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 它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框架中的“学业质量”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4.2 为什么要在课程标准中融入学业质量标准? 4.3 如何理解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的一个水平和三个维度? 它们与课程内容和核心素养之间是什么关系? 4.4 学业质量标准和各内容主题中的学业要求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评价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五部分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5.1 以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为什么? 5.2 如何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合理设计和组织单元教学? 5.3 怎样基于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何与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接? 5.4 如何从素养目标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或组织? 5.5 什么是情境? 为什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特别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 5.6 如何创设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真实情境? 5.7 如何设计指向素养培养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5.8 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5.9 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其基本理念和关键要素有哪些? 5.10 如何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做中学”? 第六部分 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教学评价 6.1 以核心素养为纲的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给日常评价带来哪些重要变化? 6.2 怎样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制订学期评价目标和单元评价目标? 6.3 怎样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或学业要求设计日常评价的任务? 其基本理念和关键要素有哪些? 6.4 怎样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结合当前教学活动或评价任务,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量规? 6.5 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给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 6.6 怎样利用核心素养、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更好地指导和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6.7 怎样利用多元多样的指向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为学生提供有实质意义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