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

  • 字数: 80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徐维祥//徐志雄//李露|
  • 商品条码: 978752186397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融合区域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 等相关学科领域,对乡村振 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国内外相 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对乡村 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 合机理、驱动机理、交互作 用机理等进行了总结,并将 物理学中的协同理论引入到 区域经济学中,基于复合系 统协同度模型测算乡村振兴 与新型城镇化两子系统的协 同度。又通过对乡村振兴与 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及协同 发展所产生的效应分析、机 制检验为全国不同层级,城 乡不同发展现状推进乡村振 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 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
徐维祥(1963-),浙江东阳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人才。长期从事产业集群、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和重大横向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厅局级成果奖多项。获浙江省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目录
序篇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进展与趋势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一篇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国际比较和调研分析 第一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发展现状及国别比较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国别比较 第二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问题挖掘与模式路径:以江浙粤为例 第一节 浙江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调研结果分析 第二节 江苏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调研结果分析 第三节 广东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调研结果分析 第四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不同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 第二篇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研究 第三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影响机理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影响机理分析:基于战略内涵视角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交互影响机理 第三节 多尺度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机制 第四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研究框架构建 第四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格局特征与驱动机制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空间演化趋势 第三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空间相关特征 第四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子 第五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效应分析 第一节 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 第三节 绿色环保的生态效应 第四节 减贫增收的经济效应 第六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交互作用研究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与指标选取 第二节 城乡系统关联耦合 第三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分析 第三篇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典型案例 第七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机理阐释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第八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一节 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第二节 党建引领、资源重组: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第三节 强产兴城、城乡共进: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 第四节 规划引领、要素衔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第五节 功能分区、多元治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第六节 因地制宜、“旅游+N”:广西桂林市阳朔县 第四篇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 第九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格局特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