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针刺手法量学研究

针刺手法量学研究

  • 字数: 599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孟智宏等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51328967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8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针刺手法量学是针刺的基本概念之一,是针刺操作的核心层面,对针刺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神经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工学、理学、生物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为针刺手法量学在科研方法与疗效、机制评价等方面提供了高、精、尖的技术支持。如何借助尖端技术优势,完善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体系,从针刺手法数字化、量学参数规范化、量效靶点可视化等方面切入,针对不同针刺优势病种采用严谨适宜的研究方法,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孟智宏,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就职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从事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针刺手法量学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近年主持国家973课题、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出版中医针灸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
目录
第一章 针刺手法量学的提出与历史源流 第一节 针刺手法量学的提出 一、针刺作用力方向 二、针刺作用力大小 三、针刺持续时间 四、针刺间隔时间 第二节 手法量学的历史源流 一、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二、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三、宋辽金元时期 四、明代 第二章 针刺手法量学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 一、中风 二、原发性高血压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四、高脂血症 第二节 精神疾病 一、抑郁症 二、原发性失眠 三、精神分裂症 四、痴呆 五、癔症 第三节 慢性疼痛 一、腰椎间盘突出 二、坐骨神经痛 三、偏头痛 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五、肱骨外上髁炎 六、原发性痛经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功能性便秘 二、呃逆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五节 头面五官疾病 一、外周面神经麻痹 二、近视 第三章 针刺手法量学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外周神经调节机制 一、针刺对腧穴局部的作用 二、针刺对周围神经的作用 三、针刺对中枢的作用 四、针刺对神经信号通路的作用 第二节 针刺对自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二、针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网络)的关系 三、针刺治疗失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 四、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 第三节 不同手法参数的效应机制差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