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观山水

观山水

  • 字数: 220
  • 出版社: 浙江人美
  • 作者: 林海钟|
  • 商品条码: 978757510448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走进《观山水》,探寻 中国画的至臻魅力。作者以 深厚学养,剖析中西绘画差 异,溯源山水哲思,解读王 维、苏东坡等大家观点,带 你领略中国绘画“象外之意” 的深邃境界,体悟传统文脉 的灵动传承。
作者简介
林海钟博士,号卧霞散人、钱塘后来生,林泉阁主人。现居钱塘西湖之畔,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中心副主任。林海钟年少成名,画艺精进,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题材甚广,主张国画以笔墨为宗,以书入画传承古意,为今人所用,提倡文人画风,并认为以画悟道是国画的至高境界,曾参加新文人画运动,为当今学院派画家代表。其作品水墨画萧散简淡,极具禅意;赋色之作艳丽古雅,传承唐宋遗意。代表作有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作品《墙》,主笔的灵隐寺大型壁画《济公行化图》和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画作《鉴真东渡图》等。
精彩导读
山水的观法 山水画的写生有相当的 难度,学生往往于真山水中 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或只 能从眼见的出发进行写实描 绘,最多是用西洋透视法予 以风景画的观照,无法真正 表达山水的真实境界。 《世说新语》记载,东 晋王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 ,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 不暇”,顾恺之云“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道出了古 人观察山水的奥妙和真谛, 让后来者心向往之。江南山 阴的山水植被丰厚浓郁,树 木高大茂密。人在其间,视 线被遮,目不能及远。不如 北方太行一带的山水,视野 广阔开朗,可以目极千里。 而古人却有“千岩竞秀,万 壑争流”之句,不能不让读 者感叹。去过山阴道的人知 道,肉眼是无法看见千岩万 壑的。很显然,这是古人的 灵感,是古人对山水的认识 。只有对山水有深刻观照的 人,才能写出如此有感染力 的句子,使我们后学者如同 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一千 多年前的山阴道上,穿越古 今,与顾恺之携手同游。 对山水画的思考本身是 一种提升,是一种象外的思 考,而非肉眼所见的风景画 。我们知道,眼见并非为实 ,物体也并非近大远小,透 视其实是一种眼睛的错觉,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才是 真正的比例,突破眼睛的局 限达到真实。 那什么是山水呢?山水 是古人陶冶性情、感悟人生 的道用之器。古圣贤人有仁 智之乐,所指即寄情和畅游 于山水之间。只有拥有这样 知见的高人逸士才能认识真 山水。 山水的观法是山水画的
目录
自序 山中何所有 观想·传习 山水的观法 “六法”散谈之“传移摹写” 山水未知的感官世界与古圣贤之意 妙悟·散谈 元画散谈 “文人画”与“南北宗” 松雪意度 寻找黄公望最上乘之作 笔墨论要 识见·对话 被误读的中国画 重要的足“境界” 画境必与文心会 山水之真 见自己方能见山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