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梵澄译丛 我为此而生:甘地自传
字数: 390
出版社: 广西师大
作者: (印)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著; 尚劝余,尚沫含等 译
商品条码: 9787559878427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页数: 595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8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甘地作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一生为真理和正义而不懈奋斗。他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深深的敬意和钦佩,这一运动不断引领印度走向独立。本书介绍了甘地非暴力抵抗运动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是甘地仅有的两部长篇历史文献之一,也是研究甘地早期思想和非暴力运动起源的经典文献。
作者简介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20世纪全球范围内非常有影响力的思想家。1893年,甘地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逐渐形成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领导印度人民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精彩导读
第一章 家世 甘地家族属于班尼亚(Bania)种姓,起初似乎是杂货商。但从我祖父起,家人已连续三代担任卡提亚华(Kathiawad)各邦首相(PrimeMinister)。我的祖父乌塔姆昌德·甘地(UttamchandGandhi),别名奥塔·甘地(OtaGandhi),想必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当时他是博尔本德尔(Porbandar)的迪万,后来由于某种政治阴谋他被迫离开了那里,避难到朱纳卡德(Junagadh)。在朱纳卡德,他用他的左手向当地的纳瓦布致敬。有人问他为什么对纳瓦布如此地不敬,他解释说:“我已经用我的右手向博尔本德尔宣誓效忠了。” 祖父在原配妻子过世后再婚了。他与前妻育有四个儿子,续弦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在我年幼时,从未感觉到祖父这六个儿子非一母所生。六个兄弟中,排行老五的是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Gandhi),又名卡巴·甘地(KabaGandhi),老六是图尔西达斯·甘地(TulsidasGandhi)。他们兄弟二人曾先后担任过博尔本德尔的首相。卡巴·甘地是我的父亲。他曾是王府法庭(RajasthanikCourt)的一员。但现在那种法庭早就没有了。然而,当时它是一个调解和处理酋长及其族人之间纠纷的极具权势的机构。父亲还曾先后在拉杰果德和樊康纳(Vankaner)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首相。他过世后领到了拉杰果德县的抚恤金。 卡巴·甘地一生先后结过四次婚,每一次再婚都是因为前妻去世。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婚姻给他带来了两个女儿,最后一任妻子普特丽白(Putlibai)为他生育了一女三子,我是其中最小的孩子。 我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宗族、追求真理、勇敢慷慨的人,只是脾气有些暴躁。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似乎有些纵欲,因为他第四次结婚时,已经年过四十了。不过,父亲一直清廉自守,在家族内外,都以处事公正廉洁闻名。他对本邦的一片忠心是众所周知的。有一次,一个助理政治监督官对拉杰果德的王公塔克里·萨希布(ThakoreSaheb)说了不敬的话,他便挺身而出加以斥责。那位监督官因此很是气愤,责令父亲向他道歉。父亲当然不肯,为此他甚至被拘留了好几个钟头。但最后监督官看他毫无屈从之意,就无可奈何地把他放了。 我父亲一生从无致富的雄心壮志,因此他离世的时候也没给我们留下多少产业。他没受过教育,但拥有一些知识经验。据说父亲最多能看懂五级水平的古吉拉特语(Gujarati)。对于历史和地理,他一窍不通。不过,在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及管理众人方面,他都得心应手。虽然父亲仅仅接受了微乎其微的精神训练,可他却有经常去庙宇聆听印度教徒读经讲道的习惯。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应我们家一位婆罗门(Brahman)朋友的提议,父亲开始每日诵读《薄伽梵歌》,并且总会在每日祷告的时候反复大声诵读其中的几篇经文。 我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对自己的信仰是那么虔诚。她在每顿饭前都要做祷告,否则绝不进食。去哈维立(Haveli)神庙,即毗湿奴神庙参拜,是她每日的必行之事。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错过“查土摩”的禁食期。她甚至会立下最严苛的誓言,并始终坚守不渝。即便在她生病时,她都不肯抛下誓言。我还记得有一次,她在履行“昌德罗衍那”誓言的时候突然病倒,但她依然不肯中断禁食的誓言。连续两三顿禁食,在她看来不算什么。在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查土摩”禁食期间,她每日只吃一顿饭,对此她早已习以为常。母亲甚至并不满足于此。在某次的“查土摩”禁食期,她每隔两日便绝食一天,对此她并不满足。在另一次“查土摩”禁食期,她发誓不见到太阳绝不进食。那些日子,我们几个孩子总是默立一旁,仰望天空,祈盼着太阳早点出现,我们好去告诉母亲。可谁都晓得,雨季太阳是很难露面的。我还记得当时,一旦看到太阳突然出来,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去告诉母亲。她总要跑出屋来,亲眼看看,但当她出来后,捉摸不定的太阳又转眼隐没了,母亲因此又不进食了。而她却高兴地说:“没关系,这是神灵的旨意,不让我今天吃饭。”话音落下,便又进去料理家务了。 母亲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本邦的大事小情她都很熟悉,就连宫廷里的贵妇也钦赞她的才识。我年幼时,常有幸陪在母亲左右,而且我依然记得她与本邦王公塔克里·萨希布的寡母进行过多次生动的谈话。 这就是给予我生命并将我养育成人的父母。我于1869年10月2日在博尔本德尔亦名苏达马普里(Sudamapuri)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我记得自己也是在那里开始读书的。我当时好不容易才把乘法口诀学会。除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给我们的老师起各种外号之外,我对当时的情况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一点充分表明我的智力迟钝,记忆力也不如别人。 第二章 童年 我大概七岁那年,父亲离开博尔本德尔到拉杰果德去做王府法庭的法官。我被家里送到当地的小学上学。那时的情景直到现在我仍然历历在目,包括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的名字和他们的种种特点。我在那里学习的情况如同在博尔本德尔一样,表现平平,不值一提,我也就是个中等生罢了。而后,我从那里转到了郊区的一所学校,一直读到了高中,那时我已年满十二岁。在这简短的求学时期,我清楚地记得,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我都没有说过半句谎话。我极其害羞,害怕和别人打交道,总是独来独往,仅仅以功课为友,以书为伴。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按时上学,放学后立即跑回家。毫不夸张地说,我实在是害怕与人讲话,甚至担心有人取笑我。 我在读高一的时候,有次考试时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名叫齐斯(Giles)的督导来我们学校视察。他给出了五个单词,让我们做拼写练习。其中有个单词是“罐子”,可是我却把它拼错了。旁边的一位老师用鞋尖轻轻碰了我一下,那是在提示我,可我当时完全没有领会他的用意。我一直以为老师在那里就是监督我们防止作弊的,没想到他是在示意我去参考旁边同学写在石板上的内容。最后的结果是,除了我以外,那天在场的其他学生每个词都拼对了。只有我这个蠢货拼错。事后,老师狠狠批评了我,想让我醒悟,可惜这对我来说没有奏效。我永远无法领会“抄袭”的艺术。 然而,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减少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我天生就看不到长者的缺点。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师的许多不足之处,可我依然自始至终地尊敬他。因为我一开始就学会了对长辈的话言听计从,而不会审视他们的行为举止。 这个时期的另外两件事,同样让我记忆犹新。除学校课本外,我不喜欢读课外书。我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因为我不喜欢被老师罚,更不愿因不写作业而编瞎话欺骗他。所以作业我一定要写,不过时常心不在焉,连基本的作业都写不完,就更别提读其他什么课外读物了。可是有一次,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我竟然对父亲买回来的一本书特别着迷,而且还读得津津有味。它是关于斯罗梵纳(Sharavana)孝顺双亲的一个剧本。当时,刚好当地来了几个巡演的演员。其中的一个场景是斯罗梵纳背着双目失明的父母去朝圣。那本书和那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心想:“这就是我要学习的榜样!”斯罗梵纳离世时,他父母痛不欲生的情形让我难以忘怀。那一段挽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时时会牵动我的心。我还用父亲给我买的六角手风琴演奏过它。 还有和另一部戏剧有关的一件事情。也是那个时候,我征得父亲的准许去看了某剧团演的一出戏,名叫《哈里什昌德拉》,我对它十分着迷,百看不厌。但是,我到底能有多少机会去看呢?我为此很是苦恼。于是,我开始独自扮演起哈里什昌德拉,也不知道演了多少次。“为什么寻求真理就不能像哈里什昌德拉那样,为了真理不惜经受一切考验?”我终日自问,它使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我那时完全相信哈里什昌德拉的故事是真的。每当我想起他的故事,就情不自禁地流泪。根据我现有的知识推断,哈里什昌德拉也许不是个什么历史人物。但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哈里什昌德拉和斯罗梵纳都是活生生的现实。我确信如果今天我重温这两部戏剧的话,仍然会如当初一样为之动容。 第三章 童婚 虽然我多么希望不写这一章,但我知道我在讲述的过程中,将不得不吞下许多这样的苦水。可是我别无选择,因为我立下誓言要尊崇真理。如实地在这里记录下我十三岁那年的结婚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我不能不写,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每当看到我照料着的和当年的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时,我便不禁想到我的婚姻。感到同情自己的同时,我也为现在的他们没有遭受我那时的命运而庆幸。在我看来,那种荒谬的早婚行为,是毫无道德依据的。 请大家不要误解,我当时是结婚而非订婚。因为在卡提亚华,订婚与结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仪式。订婚是男女双方家长预先对这门婚事的约定,而且是能够解除的。如果男方早逝,女方无须守寡。这完全是双方家长间的一种协定,与两个孩子没有关系,甚至常常是孩子们自己不知情。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似乎订过三次婚。听人们说,前两次和我订婚的女孩都相继去世了。照这么算,我应该订过三次婚。我隐约记得,第三次订婚是在我七岁那年,但我已记不清有没有人事先告诉过我这件事。在这一章中,我将向大家讲述我的婚姻,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 前面提到过,我家兄弟三个,大哥早就结婚了。长辈们决定让大我两岁的二哥、大我约一岁的堂哥和我三个人同期结婚。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我们的幸福着想,更不考虑我们的意愿,纯粹是他们自己图个方便,节省开销罢了。 对于印度教徒来说,结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男女双方家长经常为他们的婚礼操办耗尽心思,甚至倾家荡产。他们通常为筹备婚礼投入大量的物力和时间,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婚服、装修房子、置备酒席。酒席还要相互攀比,比一比谁家的菜品花样多、数量大。妇女们无论嗓音如何,都会声嘶力竭大放歌喉。即便因此累病,抑或扰到邻舍也在所不惜。不过,好在邻居对这种杂吵和遍地废物的境况早已释然。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迟早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操办。 长辈们觉得,既然操办婚礼如此麻烦,那莫不如把我们兄弟几个的婚礼放在一起办。合三为一,花销少、场面大,无比划算。更何况,父亲和大伯都已上年纪,我们又是他们最小的孩子,所以这样操办婚礼也算是让他们在晚年再感受一下
目录
导言\\\\ 001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家世\\\\ 009 第二章 童年\\\\ 013 第三章 童婚\\\\ 016 第四章 开始做丈夫\\\\ 020 第五章 读中学\\\\ 024 第六章 一个悲剧(上)\\\\ 029 第七章 一个悲剧(下)\\\\ 033 …… 第四十二章 不合作运动的 兴起\\\\ 583 第四十三章 在那格浦尔\\\\ 587 告别\\\\ 589 中文译者后记\\\\ 59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