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升阳疗法

中医升阳疗法

  • 字数: 169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胡臻
  • 商品条码: 978711729684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分析中医气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成就,特别是李东垣的学说思想,探讨并总结升阳疗法,以及升阳诸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为理论研究部分,重点讨论升阳疗法的研究范畴、性质、起源,气学理论基础、脏腑功能基础和病理基础,升阳疗法的用药特色、临床组方思路、配伍应用以及证治规律探索;下篇主要论述升阳疗法的临床应用,分析升阳疗法具体治法的主方、主证以及临证实践,富有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研究工作30年。为第一批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市名中医。现任温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中医系主任。
目录
上篇┃升阳疗法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 升阳疗法导论 / 2 第一节 升阳疗法的内涵 / 2 第二节 升阳疗法的研究性质与方法 / 4 第二章 升阳疗法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 7 第一节 升阳疗法的起源 / 7 第二节 升阳疗法的体系建立 / 12 第三节 升阳疗法的发展与创新 / 17 第三章 升阳疗法的基本原理 / 21 第一节 升阳疗法的气学理论基础 / 21 一、气机的基本概念与表现形式 / 22 二、气机的生理基础 / 23 第二节 升阳疗法的脏腑功能基础 / 26 一、心对气机运动的影响 / 27 二、肺对气机运动的影响 / 28 三、脾胃对气机运动的影响 / 29 四、肝对气机运动的影响 / 31 五、肾对气机运动的影响 / 32 第四章 气机下陷的病理分类 / 33 第一节 大气下陷 / 34 一、大气的概念及功能 / 34 二、大气下陷的病理基础 / 35 第二节 中气下陷 / 36 一、中气的概念及功能 / 36 二、中气下陷的病理基础 / 37 第三节 上气下陷 / 38 一、上气的概念及功能 / 38 二、上气下陷的病理基础 / 39 第五章 升阳风药的临床应用 / 40 第一节 升阳风药的基本概念 / 40 一、风药与解表 / 40 二、风药与升阳 / 41 第二节 升阳风药的特性与作用 / 43 一、升阳风药的特性 / 43 二、升阳风药的功用 / 46 第三节 风药的运用及其注意事项 / 47 一、风药的选择 / 47 二、风药的剂量 / 48 三、风药的剂型与煎服法 / 49 四、用药据时随病而变 / 50 五、风药使用禁忌 / 50 第四节 升阳风药的分类 / 51 一、辛温风药 / 52 二、辛凉风药 / 59 第六章 升阳疗法的临床组方思路 / 65 第一节 风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 / 66 一、风药与甘味药物的配伍 / 66 二、风药与苦味药物的配伍 / 73 第二节 升阳风药的随经配伍 / 75 一、分经用药,激发经气 / 75 二、手足同名,经气互通 / 75 三、多经相配,协调经气 / 76 四、协调升降,反佐从权 / 77 第三节 风药运用与时令变化 / 77 一、春季方药选用 / 78 二、夏季方药选用 / 79 三、秋季方药选用 / 81 四、冬季方药选用 / 83 第七章 升阳疗法应用的证治规律探索 / 84 第一节 阴火热病的实质及证治规律 / 84 一、阴火热病的病机及临床特点 / 84 二、阴火热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87 三、医案赏析 / 90 第二节 风药升阳治疗郁证的规律 / 91 一、立论宗脾胃,首明虚实病机 / 91 二、施治宜通,大法风药发郁 / 92 三、因势利导,分经疏滞解郁 / 93 四、医案赏析 / 94 第三节 升阳风药治疗痹证的规律 / 95 一、风能胜湿,以除实证痹痛 / 95 二、益气升阳,以疗虚证痹痛 / 97 三、升阳散火,以清阴火热痹 / 98 四、医案赏析 / 99 第四节 升阳疗法治疗消渴病的规律 / 100 一、升发脾阳,以降阴火 / 101 二、活血润燥,安胃肃肺 / 102 三、医案赏析 / 103 第五节 六经病辨治析略 / 104 一、经络为元气通道,阳明是经脉之海 / 104 二、分经为随病制方,治病纳升阳风药 / 105 三、医案赏析 / 105 下篇┃升阳疗法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升阳驱邪法 / 108 第一节 升阳除湿法 / 108 一、升阳化湿法 / 108 二、升阳燥湿法 / 111 三、升阳渗湿法 / 113 第二节 升阳散寒法 / 115 第三节 升阳祛风法 / 117 第四节 升阳退火法 / 119 一、升阳散火法 / 120 二、升阳(甘温)除热法 / 123 三、升阳泻火法 / 127 第五节 升阳解暑法 / 130 第六节 升阳润燥法 / 132 第九章 升阳通窍法 / 135 第一节 升阳清脑法 / 135 第二节 升阳聪耳法 / 138 第三节 升阳明目法 / 141 第四节 升阳退翳法 / 142 第五节 升阳通鼻法 / 144 第六节 升阳启味法 / 146 第七节 升阳固齿法 / 148 第十章 升阳消实法 / 150 第一节 升阳理气法 / 151 第二节 升阳消痞法 / 155 第三节 升阳化瘀法 / 156 一、升阳和血法 / 157 二、升阳活血法 / 160 第四节 升阳导滞法 / 163 第五节 升阳化积法 / 165 第六节 升阳利水法 / 166 第七节 升阳化痰法 / 168 第八节 升阳解酒法 / 170 第九节 升阳解毒法 / 172 一、升阳托毒法 / 173 二、升阳消毒法 / 174 第十一章 升阳固摄法 / 177 第一节 升阳固表法 / 177 第二节 升阳止血法 / 179 一、升阳益气止血法 / 179 二、升阳凉血止血法 / 181 第三节 升阳涩肠法 / 184 第四节 升阳止带法 / 186 第五节 升阳固崩法 / 189 第六节 升阳固精法 / 192 第七节 升阳摄涎法 / 193 第十二章 升阳补益法 / 195 第一节 升阳益气法 / 195 第二节 升阳生血法 / 197 第三节 升阳补阳法 / 199 第四节 升阳化阴法 / 201 第十三章 升阳调心法 / 205 第一节 升阳泻心法 / 205 第二节 升阳调神法 / 207 第三节 升阳通脉法 / 210 第十四章 升阳理肺法 / 212 第一节 升阳益肺法 / 213 第二节 升阳宣肺法 / 215 第三节 升阳透疹(化癍)法 / 218 第四节 升阳化痔法 / 220 第十五章 升阳理脾法 / 222 第一节 升阳暖脾(胃)法 / 222 第二节 升阳益脾(胃)法 / 224 第三节 升阳清脾(胃)法 / 226 第四节 升阳润脾(胃)法 / 228 第五节 升阳利膈法 / 230 第十六章 升阳调肝法 / 232 第一节 升阳疏肝法 / 232 第二节 升阳泻肝法 / 234 第三节 升阳柔筋法 / 237 第四节 升阳息风法 / 239 第五节 升阳退黄法 / 242 第十七章 升阳调肾法 / 245 第一节 升阳温肾法 / 245 第二节 升阳举精法 / 247 第三节 升阳凉肾法 / 249 第四节 升阳通淋法 / 250 后记 / 2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