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色师范 百年名校

红色师范 百年名校

  • 字数: 480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 作者: 编者:本书编辑组|
  • 商品条码: 978750785597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23年10月23日是河 北大名师范学校百年华诞 。百年历程,百年风雨,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溯 往追远,名城名校,底蕴 深厚,令无数学子倍感自 豪。在学校百年校庆之年 ,学校各届校友为母校撰 写了回忆文章。本书编写 组收藏整理了180余篇散 文和诗歌,编辑出版百年 校庆纪念文集,以此来回 顾母校百年风雨历程,展 示莘莘学子风采风貌,传 承母校红色基因。
精彩导读
大名师范的前身是直 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从 1923年创办至今,在风 风雨雨中走过了整整一百 个春秋,她不仅历史悠久 并且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 ,被誉为直南革命的策源 地。 综观七师的丰功伟绩 ,她最大的贡献和最闪光 之处是直南一带党组织的 创建和发展之地。 七师于1923年建校, 1926年就建立了党团两 个特别支部。1927年4月 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校 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 甫、训育主任王振华等学 校主要领导人都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从此办学的指 导思想有了质的飞跃。首 先,学校废除了国民党教 育部审定的教科书,教材 内容进行大胆改革,文科 选用李大钊、鲁迅、高尔 基等革命作家的作品。教 员编写的教材代替官方课 本。在这里,辩证唯物主 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 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等内 容,学生都能学到。学校 对“死读书”“读死书”的旧 教育制度进行大胆改革, 提出并实行“以作为学”的 教育主张,强调理论联系 实际。其次,谢台臣千方 百计从各地聘请共产党员 和进步人士来七师任教, 如冯品毅、王冶秋、千家 驹、张友渔、藏恺之、张 苏等。他们在讲课时,一 般都是结合课程内容联系 实践,讲解国内外形势, 向师生灌输革命思想,揭 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 传我党的主张,让学生在 黑暗中看到光明、看到希 望,对中国革命形成正确 的认识。此外,图书馆订 购了大批被国民党列为“ 禁书”的进步书刊,供学 生课外阅读,如《共产党 宣言》《反杜林论》《新 青年》等。通过课外阅读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 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逐步 树立了为劳苦大众谋利益 的革命人生观。一名学生 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是在 考入七师之前入党的,但 我真正受到马列主义教育 还是到七师之后。另一名 学生写道,母亲生了我们 的肉体,母校塑造了我们 的灵魂。 学校党组织发展壮大 。1927年根据中共北方 区委的指示精神,七师把 党的工作重点由学校转移 到农村,把党员骨干输送 到农村,进行一系列的革 命实践活动,开办平民夜 校,组织读书会和反帝大 同盟,发展党团员,创建 农村党团支部,组织发动 群众建立农民武装,迎接 北伐战争。在全国革命处 于低潮时刻,直南一带的 革命形势仍处于发展时期 。一年多来,七师学生在 冀鲁豫一带30多个县建立 了90多个农村党支部。它 像茫茫黑夜中的灯塔,照 亮了前进的道路,为直南 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得 到蔡和森同志的高度评价 和称赞。1927年4月,中 共北方区委派李素若到大 名,在七师党团特别支部 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名党团 县委,除了李素若,其他 成员全部都是七师的学生 。1928年初,中共大名 县委机关,曾一度从南乐 县迁驻到大名七师校内, 七师党支部想方设法掩护 ,上级来人也经常通过七 师转赴到各县。当时在校 生有300多人,党团员有 一百多人,连同党的外围 组织、进步人士,约占学 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七 师逐步把国民党统治下的 文化教育机构变成了我党 领导下的一个革命阵地, 成为直南党的活动中心。 国民党反动当局在天津《 益世报》上宣称:“‘七师’ 是共产党的大本营。”河 北省教育厅也怀疑直南一 带共产党的频繁活动与七 师领导人有关。 P8-9
目录
上篇 真人真事、真心真情散文赞红色师范 七师精神 薪火相传 谢培苏 追寻——纪念大名七师建校一百周年 冯莉 大名师范:直南革命的历史丰碑 刘品一 与老领导、老教师在一起工作的点滴记忆——写在大名师范建校一百周年之际 陈凤轩 视觉盛宴荡我心 张学军 大名师范,我的家 张俊景 在那传承“七师精神”梦起的地方 郭冠清 河北大名师范学校,梦想起飞的地方——在母校百年校庆1982级、1983级校友返校大会上的发言 索桂芳 母校情未了——有感于大名师范百年华诞 周振峰 百年师范 薪火相传——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名校区百年校庆文艺会演圆满举办 高双玲 安洁 这一抱 邢永振 百年校史耀舞台——校庆节目串联词 张学军 永远的记忆 马杰 “以作为学”永恒不朽 陈素芳 践行“以作为学”,致力追求卓越 杨仲信 悠悠大师情 拳拳事业心 刘建军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张庆民 悠悠大师情 郭志江 大名师范成就了我的人生 刘恭瑞 读《大师,我永远的思念》有感 刘恭瑞 “以作为学”,成就人生——献给河北大名师范百年华诞 梁海民 大师学两年,受益四十载 佘斌义 母校常铭记,浅议“和尚”班 康振锋 百年校庆有感 张玉林 母校百年华诞浅吟 孙俊臣 忆母校——大名师范 李洪彬 母校,我爱你 程孟印 魂兮,母校 谢继炯 母校回访记 李银山 空谷幽兰——记大名师范毕业生靳秋荣 赵竹春 弘扬大名七师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献给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建校一百周年 杨俊岭 大名师范,一生的眷恋 孙立彬 母校百年校庆随感 庞雪平 大名师范学生时代掠影 李爱国 岁月沧桑 难忘母校——写在河北大名师范学校一百周年校庆之际 赵明武 回忆我的班主任张相义老师——写在母校百年华诞之际 杨捍平 母校百年华诞有感 朱梅荣 大师,我永远的思念 邵建军 再回大名 齐瑞良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写于大名师范百年校庆之际 杜怀英 想起当年上大名师范 裴志广 大名师范——一个南宫碑体书法传播中心 冯克军 贺母校大名师范百年校庆(外一首) 郭贵领 回忆校园快乐时光 祝愿母校再铸辉煌 郭贵领 回忆我的母校 梁兰庆 再忆张学军老师 赵岗善 记忆中的母校——大名师范 刘章成 种子,乃至灯塔——写在大名师范百年华诞之际 李晓玲 百年校庆 追忆芳华 朱振东 百年校庆诗并序 张玉红 感恩母校,我睁眼看世界的地方 童春玺 相邀返校的那一天 董继山 母校百年 百年辉煌 刘银珠 三载求学路 感恩母校情——回忆母校“以作为学”思想指导下的一些人和事 张文仲 大名师范学校——我的母校——庆祝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建校一百周年 贺志 大师碑亭,大师情 马如明 中师梦 范学臣 感恩母校培养 敬贺百年华诞 胡丽敏 芳华岁月 铭记母校 王浩如 梦想展开了飞翔的翅膀 高书莉 喜迎母校百岁华诞 冷继英 出走半生,遍历山河,才更加懂得感恩母校 郑志刚 大名师范,梦想开始的地方 耿喜梅 一生的母校,永远的丰碑——在大名师范百年庆典大会上的发言 郑庆贤 青春梦,母校情——写于大名师范学校百年华诞前夕 王敏 难忘的青春岁月 宋志锋 致敬,河北大名师范 任新勇 百年校庆耀古城 许文国 游母校,又见谢园 许敬峰 青春在大名师范绽放——写在河北大名师范学校建校一百周年之际 杨俊玲 我成长的摇篮——大名师范 韩海丽 七师,一场红色记忆的诉说 罗楠 下篇 语言凝练、情感丰富诗歌颂百年名校 读校庆诗文感怀 邢朝芳 贺大名师范百年校庆 石 森 大名七师如雷贯耳 贾章旺 浪淘沙·赞大名师范 王秀德 百年校庆感怀——参加1977级、1978级校友探访母校活动 张学军 百年校庆有感 曹海青 天雄古郡聚群英——参加1979级、1980级同学回访母校活动 张学军 贤俊回家贺庆典——参加1981级、1982级同学探访母校活动 张学军 七律·贺大名师范百年华诞 张俊景 中师生,共和国向您致敬——参加1983级、1984级、1985级校友探访母校活动 闻百年校庆 周振峰 我心中的大师——贺母校大名师范百年华诞 杨文英 念奴娇·七师百年 王拥军 百年校庆赋——恭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百年华诞 张学军 西江月·贺大名七师百年华诞 常五香 不忘先师谢台臣——贺大名师范百年校庆 常五香 母校百年感怀 牛玉宝 贺母校百年华诞 仝新法 水调歌头·母校百年庆献词 李慧峰 贺大名师范百年庆 江九录 腾飞吧,大名师范——献给大名师范百年华诞 郭如喜 鹧鸪天·咏同学情——写在大名师范百年华诞 牛学林 贺母校百年华诞 陈夫新 感念四十余年前在校学习之点滴 刘淑婷 诗三首 陈秀洋 卜算子·百年七师魂 吕延君 沁园春·忆母校 吕延君 念奴娇·贺母校百年华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