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可能的生活

可能的生活

  • 字数: 107
  • 出版社: 河南文艺
  • 作者: 阿袁
  • 商品条码: 9787555917830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4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读过的书受过的教育,未必能转化为掌控命运的力量?红颜更容易薄命?什么样的女人更容易“厚命”,拥有更强壮的生命力? 作家阿袁以凌厉冷峭、黑色幽默的笔触,洞察女性外在与内里的反差,性情与人格的悖反,勘破高知女性的情感危机与内心风暴,以及由此生发的命运悲欢。
作者简介
阿袁,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江西省作协副主席。出版的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郑袖的梨园》《米红》《梨园记》《苏黎红小姐》《子在川上》《与顾小姐的一次午餐》等,长篇小说《鱼肠剑》《上邪》《师母》《小诗经》等,散文集《如果爱,如果不爱》。作品曾获《上海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
精彩导读
镜花 认识鄢丽,是因为费尔明娜。 费尔明娜是我的学生,严格地说,她也不算我的学生,只是旁听了我的一门课。她是孟教授介绍过来的。有一天,我们系的孟教授打来电话说,他的外甥女,在政府某机关工作的,特别爱好文学,想旁听中文系的课,他查了半天课表,觉得只有我的选修课文学作品选读对她比较合适,不知能否让他外甥女旁听这门课。 我当然想说“否”的,我的脑子又没有出毛病,怎么可能愿意让一个外人来旁听我的课呢?而且这外人还不是一般的外人,是孟教授的外甥女,孟教授可是我们学校的教务督导,专门监督老师们上课情况的。让他的外甥女来旁听课,那不等于在我的课堂上安插个卧底? 我上课风格向来散漫的,喜欢跑野马,还喜欢文学八卦——我美其名曰“知人论世”。有时天气好,阳光明媚,我性情一起来,还会学苏格拉底,把学生带出教室,在外面草地上团团坐了,一边享受大好阳光,一边上课。 因为这个,我被学校通报批评过的,系主任也找我谈过话,几乎痛心疾首地劝我别再搞什么苏格拉底式教学了。搞那些鬼名堂干吗?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地待在教室里行不行?我每次都说行行行的,但说过了也就说过了,过些日子,我还是会“旧病复发”的,没办法,学生总怂恿我,而我这个人,又不怎么经得起他们怂恿,三下两下的,就把讲义一丢,呼啦啦把学生带出去了。 我实在喜欢看学生们坐在阳光下的样子,不知为什么,他们在外面和在教室里的样子有点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呢?用曹雪芹的比喻来说,是珍珠和死鱼眼睛的差别。他们在里面,是死鱼眼睛;可一到外面,就成珍珠了,一颗颗都很有光泽,耀眼得很。 我在家这么形容的时候,老公听了好笑,什么珍珠?那是太阳的反光好不好?我老公是搞物理学的,根本不懂我这个文学老师在说什么。我也懒得和他多费口舌。反正我偶尔就要这样上一回课的,忍不住,而且我也心存侥幸,毕竟被督导捉到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我们学校大,大到三千多亩地呢,教室多,多到几百间,而督导们年纪又大了,腿脚也不利落,不可能总是轮到我倒霉。可如果我的班上有个督导的外甥女旁听,那概率就是百分百了。 我不明白,一个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女人,为什么要听文学课呢?她可以去经济系听MPA课嘛,也可以去政治系听马列课嘛,为什么要来听我的文学课呢?吃饱了撑的吗? 但我是不能拒绝孟教授的。孟教授面子大,他不单是督导,还是我们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主任呢,在我们学院可是个一言九鼎的人物,我这两年就要评副教授了,得罪了他,想当周素槐吗? 周素槐是我们中文系的名人,学问好,课也讲得好,但述而不著,从不申报课题,也从不写论文,所以五十多了,一头白发,还是讲师。但据知情人士说,周素槐职称上不去的真正原因,是他和孟教授交恶。孟教授在私下里扬言,他要让周素槐当一辈子的老讲师。 我不想当周素槐第二,于是就只得让孟教授的外甥女来旁听我的课了。 ………… 浮花(节选) 他到底还是不了解她。就如她也不了解他一样——她一直愚蠢地以为他是离不开她的,他当初表现出来的样子,完全是一副离开了她就没法活下去的样子。所以她才心甘情愿地和他姘了七八年呢。 那是她怎样珍贵的七八年?从二十九,到三十六,差不多把她最好的年华都消耗了。但那时的她一点也不怕,很可笑地相信他最后一定会离开他老婆的,那个“一个失败的留白”。 “一个失败的留白”是杜颉颃自己的话,他在批评他们学院一个老师的作品时说的,那个老师是专画牡丹的,且以画半株牡丹而著名。偌大的一张绢上,只在左下角的四分之一处画上半株牡丹,其他四分之三,就让它空白着。“一个失败的留白”,杜颉颃有一次当了系里其他老师的面这么说。 那个老师也不是省油的灯——艺术学院的老师,哪有省油的灯呢?有一次也当了系里其他老师的面,完璧归赵般把那句话还给了杜颉颃,他说杜颉颃老婆的额头,才是“一个失败的留白”。 杜颉颃老婆有一个十分宽广的额头,宽广到把大半张脸都占了,以至于眉眼嘴鼻这四官,只能十分局促地挤在剩下的小半张脸上,和那位老师的半株牡丹画,在结构上倒是异曲同工。 这个比喻真是刻毒,可又精妙绝伦,马上就在艺术学院传开了。“一个失败的留白”从此成了大家对杜颉颃老婆的私下称谓——也只能是私下称谓,杜颉颃那时已经是艺术学院的副院长,后来又成院长了,大家对院长夫人,总不好公然造次的。 朱箔是见过“一个失败的留白”的,见过后就更淡定了。每回经过艺术学院那悉尼歌剧院般雄伟华丽的大楼时,她都暗暗生出一种喜悦,一种类似于微服私访的骄傲——总有一天她会取代“一个失败的留白”而成为院长夫人的吧? 说起来,朱箔看男人,还是颇有眼力的。当初和杜颉颃好上时,杜颉颃副院长都还不是呢,只是一个小小的系副主任而已,她就看出了他的远大前程。这是她的能力,她总是能看出好东西。 逛服装店,一长排衣裳挂那儿,都没看标价呢,她拎出的,总是最贵的那件;逛植物园,那些植物花草她都不认识呢,她看上的,也总是最好的品种。不像朱玉,眼神不好,不论是物,还是人,每回看上的,都上不了台面。 但朱玉自己一点也不嫌弃,东西或人一旦成了她的,就敝帚自珍得很。不但自珍,还要求朱箔也珍,朱箔只要对她老公说话的声气有一点不对,她立刻就兴师问罪了。搞得朱箔都不敢和那个长得像鹌鹑一样的妹夫说话了,可不说也不行,朱玉又怪她瞧不起他——“连话也不和他说”。 可朱箔能看出好又有什么用?她买不起。这世间就是这样,不成全珠联璧合之美。杜颉颃当上院长还不到一年,就对她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男人到底狠,说不要就不要了。她自然是恨的,但恨归恨,从此却绕着艺术学院走了。这是她的好——再贪恋,在被别人弃若敝屣后,也不会死缠烂打。 …………
目录
◆目录◆(完全按实体书的格式提供) 目录 镜花 / 1 她其实不怎么喜欢看落日的,看了难过,那么灿烂过耀眼过的巨大光明,最后却成了一枚鸡蛋黄一样稀松平常的东西,这是不是世间所有事物的归宿?或命定?连那么伟大的太阳都不能幸免呢,何况草芥一样的细小生物。 烟花 / 50 她那么多哲学的妙语,对周邶风而言,不过是给世界增添一点儿声色而已。和留声机意义一样,和房间里的花草植物意义一样。反应过来的胥教授就愤怒且轻蔑了。她看不起不自立的人,一个精神不自立的人,说到底不配做一个知识分子。 浮花 / 105 巴黎的垃圾桶倒是清洁,可再清洁,也不能当风景看。 想到自己在国内时对C12的心旌摇荡,朱箔觉得好笑。 然而,这是她的老毛病——她总是向往远处的事物。等到近了,才发现其丑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