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竞对

竞对

  • 字数: 100
  • 出版社: 江苏文艺
  • 作者: 杜茹慧|
  • 商品条码: 978755949166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历史类读物。 这本书从陈寿的《三国志》入手,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解读《三国志》中不易被人发现的细枝末节。作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详解陈寿语焉不详的表述,发掘历史的细节。 竞对,即竞争对手,三国是未来三百年乱世的开始,各方势力登台,竞逐天下,苍生饱受苦难。但那个时代也不乏仁人志士,他们想为时代找到出路。他们是对手,偶尔也是知己,正因为有“他们”存在,有对手、敌人的存在,才让这个时代变得精彩纷呈。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非常注重结合史料,历史人物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故事,作者都会贴心地标注原文出处以及原文内容,保证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权威性。 这本书共有十五个章节,包含了读者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也有相对“小众”的历史故事,比如第十三章《浮华大案:是谁试图悄悄攫取皇帝的人事任命权?》,读者既容易对本书产生兴趣,也能汲取到新的知识。……
作者简介
杜茹慧 BiLiBiLi知名历史博主,全网通用名“杜茹慧”。 通秦至五代史,细节“狂魔”,古为今用。 擅从史书的蛛丝马迹,发掘容易被人忽视的真相。
精彩导读
第十二章 浮华大案:是谁试图悄悄攫取皇帝的人事任命权? 旋乾转坤的帝王只是随手一击,对于其他人来说,无异于一场风暴。曹叡在世时,对于参与浮华大案的二代子弟一律一撸到底,罢官免职,且剥夺政治权利终生,永不录用。 【孔融旧事】 我们之前曾经说过,孔融先生因为嘴臭,天天针对曹操和曹家发表批评意见,最终在建安十三年逼得曹操重拳出击,直接灭了孔融满门。 比如,曹操想要北伐乌丸,孔融以“海内萧条”的名义,阴阳怪气地说曹操 :“你也可以考虑一下把肃慎和丁零一并收复了。” 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 :“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后汉书·郑孔荀列传》 肃慎和丁零是鲜卑人都不愿意去占领的地方,孔融这意思就是,你曹操既然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地征讨辽北地区,那我建议不如玩一把大的。 再比如,连年征战导致粮食减产,曹操为了省粮,下了一道禁酒令。这下又捅了马蜂窝,孔融再次开启“特约评论员”模式,反复上表争论这件事,而且史书明确记载了,孔融多“侮谩之辞”。 怎么个侮谩呢?他给曹操说:“尧帝喝酒,千杯不倒 ;孔圣喝酒,百杯不醉 ;刘邦如果不是酒醉后斩白蛇,怎么起事建立大汉?樊哙不喝酒吃生肉,怎么在鸿门宴上怒斥项羽?人家夏商二朝因为女色亡国,也没见禁止婚姻。”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祭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翟,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 ;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 ;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 ;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 ;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 ;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 ;屈原不铺糟歃酶,取困于楚。 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难曹公表制禁酒书》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孔融根本不是在针对国政发表看法,他就是单纯对曹操本人有意见。 但身为孔子二十世孙,汉末名士,北海国相,孔融这种打嘴仗的事情,曹操完全可以选择不听不看,犯不着下如此死手,灭人满门。那孔融到底为什么就是不放过曹操呢?或者说,真正让孔融灭门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原因可以有很多名字,例如路线之争、政见之争、人事之争,但归根结底,是权力之争。 孔融的政治诉求很简单,只有一个,那就是兴复汉室,曹操还政于汉献帝 ;而曹操的态度也很简单,不给。 本质上,孔融和曹操是水火不容的政敌。孔融在利用自己孔圣后嗣、大汉旧臣和士人领袖的身份,凭借自己在士大夫阶层的声望和影响力,拉拢一批反对曹操的官僚士族,并通过密集的发声和批判,削弱曹操掌权的合法性。 不过,美好的政治理想在绝对权力面前,都是空谈,都将遭受严厉的打击。这一点孔融当然很清楚,不过他仍然要发声,他知道,如果自己也不说,屈服于曹操威势下的其他人更不会说,到那时,建安朝廷就是曹丞相一人的朝廷了。 所谓大汉养士四百年,仗义死节,只在当下。 不久后,有关部门向朝廷上奏,举报孔融犯下“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随后,朝廷迅速办案,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八月二十九日,孔融被处死,并株连全家,时年五十六岁。 在杀人之前,曹操也曾写文章回复过孔融,他说:“我虽然德才平平,但杀一两个‘浮华交会之徒’,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 ——《为曹公与孔融书》 “浮华”这个词,终于被安在了孔融身上,走到我们视野中来。 【曹丕和他的小伙伴】 孔融事件虽然激起了一番波澜,但大汉的气数每况愈下。 有的人逐渐死去,有的人获得新生。 孔融被杀这年,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何晏才十多岁,他原本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因为母亲被曹操纳为侍妾,他也被一起接进了宫里,成为曹操的养子。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到了太和年间。大汉已经换成了大魏,皇帝也由汉献帝换成了魏文帝曹丕,后来又换成了魏明帝曹叡。 当初被曹操视作亲儿子的何晏,也到了而立之年,不过,他的政治前途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当初,根据曹操的遗嘱,何晏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成了曹魏的驸马爷。按理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政治身份,但到了太和年间,何晏除了迎娶公主外几乎一事无成,这又是为什么呢? 故黄初时无所事任。 ——《魏略》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何晏先生得罪人了,得罪的人也没有太多,就两个,一个文皇帝曹丕,一个明皇帝曹叡。 何晏跟曹丕的矛盾,起源于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龃龉。 何晏小时候和曹丕一起长大,两人同在宫中,虽然何晏不是曹操的亲儿子,但他“少以才秀知名”,非常聪明,曹操十分喜爱。而且何晏此人非常高调,明明是养子,却比亲儿子曹丕还要“无所忌惮”,再加上何晏本身长得就非常好看,以至于当时有一个词叫作“傅粉何郎”,就是说何晏皮肤很白,面庞俊美,后来专门用来形容帅哥。 而晏无所顾惮。 ——《魏略》 长得好看、头脑聪明,让一心讨父亲欢心的曹丕羡慕坏了。 不过最让曹丕生气的,还是待遇问题。 何晏和曹丕二人年纪相仿,因此在吃穿用度方面,朝廷的供给几乎都是一样的。当时,另一个孩子秦朗也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是秦朗就特别“讲政治”,态度非常端正,对曹丕从来都是毕恭毕敬,什么事都顺着他,自觉低人一等。 其时秦宜禄儿阿苏亦随母在公家,并见宠如公子。苏即朗也。苏性谨慎。 ——《魏略》 但何晏从来没把曹丕当回事,仗着自己是大将军的后裔,加上有曹操的喜爱,他天天优哉游哉、我行我素,穿得比曹丕好看,吃得比曹丕精致,为人比曹丕不羁洒脱,以至于曹丕还没登 上王位时,就对何晏极度厌恶,经常叫他“假子”来恶心人。 …………
目录
序言 预章 阴阳怪气:《三国志》教你怎样阴搓搓地损人 第一章 帝国少年:刘备早年的事迹被隐瞒了吗? 第二章 江东猛虎:血腥的发家,必然的疯狂 第三章 大汉灭亡:赤壁大战,对汉朝宣判的死刑 第四章 十万大军:被集体嘲讽的孙十万,是怎么一回事? 第五章 甜蜜暴击:曹魏帝王早衰和曹丕死亡之谜 第六章 神经皇帝:曹丕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暗黑的 第七章 二宫之争:孙权亲手放出来的政治怪物是什么样的? 第八章 侵略如火:站在司马懿身后一同抵抗诸葛亮的,是谁? 第九章 司马登天:曹魏宫廷惊魂三日,改写历史三百年 第十章 灭蜀疑云:邓艾钟会,为何会必然走向毁灭? 第十一章 魏讽大案:千里之外水淹七军,邺城王宫人头滚滚 第十二章 浮华大案:是谁试图悄悄攫取皇帝的人事任命权? 第十三章 卖官鬻爵:桓灵二帝在卖官上玩出了什么花样? 第十四章 千年世家:是谁塑造了汉末的豪强、门阀、世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