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传承与特色(1954—2024)
前言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从家庭和私人生活看古雅典妇女的地位
“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史考察
“蛮族”与罗马帝国关系研究述论
“效仿帝国”与基督教世界秩序的重构:重审11—12世纪的帝国与教会之争
Semantics and Etymology in Yaska's Nirukta:The meghaah...mehati iti satah
Type Of Etymological Explanation
“一致的行动者”:德谟斯提尼公民大会演说中的民众政治角色
公元1—3世纪罗马帝国西部的城市捐助人——以共餐捐助为中心的考察
从庞贝新发现墓志铭看庞贝城最后岁月里的地方政治
Disputed Devotion On the Deathbed:Lutherans’Dreams about Death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世界近现代史
评介英国诗人历史学家西蒙兹的性格文化史研究——由《米开朗基罗传》《惠特曼研究》引出的历史思考
从社会史到文化史:18世纪法国书籍与社会研究
乔治·舒尔茨与美苏中导谈判
19世纪初美国工匠对于工资劳动的性别想象
寻找“合适的衰败区”:联邦与城市关系视角下的美国城市更新
“殖民情境”理论与法国殖民史研究的转向
论美国内战前女性公共演说——以女性废奴社团为中心的考察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伦敦的食物危机与社会治理
世界区域与国别史
试析独立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艾周昌教授与非洲史研究
明代中国军事技术的传播和东南亚北部大陆的崛起(1390—1527年)
港口城市:18—19世纪上海与利物浦发展的比较研究
关于近代早期英国“中等阶层”的术语争议及定义标准
记忆建构与民族主义:近代塞尔维亚历史中的科索沃传奇
近代日本农本主义与亚洲主义的关联性——以“中国通”长野朗的思想为中心
美国外交中的“扩张”与“帝国主义”话语(1898—1914)
非洲水权的祛魅与旁落: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与非洲资源控制权的易手
再造天竺:东亚视域下的日本中世王权与“佛国土”的建构
兄弟之盟:新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动物外交
How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formed 19th-Century British Pharmaceutical Knowledge: The Case of Daniel Hanbury's Reception
and Translation of Bencao Literature
超越“象征”:中美贸易的解冻与博弈(1969—1976)
14世纪早期英格兰寡妇产请愿探究
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赓续与创新:在反思中成长的外国史学史学科
爱德华·汤普森和英国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史学的“文化转向”
论历史时间的空间化及其与隐喻、叙事的关系
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叙事诗学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克罗齐对柯林武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