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法社会学史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法社会学史研究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郑晓英著 著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76410815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传统中国社会,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开始向现代转型。社会的巨大变迁需要社会思潮和学术层面的回应,救亡图存成为学术拯救的时代主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法社会学被引入中国,历经传入、传播、兴盛等的发展过程,产出了丰硕的、有价值的成果,提供了异质法学理论在近代中国本土化演变的样板。
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法社会学的知识生产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不同时期西方法社会学的本土化演变情况以及法社会学作为知识系统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在展现近代中国法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学科构建情况和主要研究成果的同时,总结该学科演变过程中的独有规律与成败教训,为今日法社会学之发展提供观照与镜鉴。危亡时局与救国思潮促使学术主题发生转捩,与之相伴随的是对传统知识体系的质疑、否定和经世致用学风的重兴以及对舶来西学的服膺与跟从。
西方法社会学的主要观点开始零星传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理性、礼法之争中的“国情论”为这一异质理论提供了文化接榫,清末修律、新式法政教育和清末法制习惯调查则为其提供了制度基础、人才储备和方法论奠基。在传播期,法律社会化理论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通过对狄骥理论的创造性解释,推动了社会本位的立法实践。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西方法社会学的引入与接榫
第一节 危亡时局与救国思潮下的学术转捩
第二节 西方法社会学的文化接榫与引入基础
第三节 西方法社会学的引入问题考析
小结
第二章 对西方法社会学的初步改造
第一节 法律社会化:立法思潮与实践的互动
第二节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在中国的演变与使命
第三节 现实关切与初步自觉:民初习惯法研究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中国法社会学的本土化构建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下的思想变迁与法社会学研究的创新
第二节 对中国法学贫困的批判与本土法社会学的构建
第三节 社会学方法的本土化运用:以瞿同祖与严景耀为中心
第四节 自主性的两个面向:三民主义法学与唯物主义法学
第五节 兴盛期法社会学研究群体实践活动考察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中国法社会学的新转向
第一节 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法社会学知识生产
第二节 喧嚣过后:庞德的来华与退场
第三节 “新的路子”:法社会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20世纪30、40年代法社会学研究群体简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