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齐努阿·阿契贝:非洲小民族作家的解域实践

齐努阿·阿契贝:非洲小民族作家的解域实践

独辟蹊径,探索齐努阿·阿契贝的“逆写帝国”之路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姚峰 著
  • 出版日期: 2024-12-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76053838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以齐努阿·阿契贝为代表的非洲小民族作家的全新解读,以齐努阿·阿契贝为个案,通过重访其文学创作发生的历史现场,再审中西学术界就非洲文学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文化相对主义、非洲文学语言的问题化、“第三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等问题,颇具突破力和前瞻力。本书走出后殖民批评而独辟蹊径,将非洲文学批评中的几个重大议题纳入“小民族文学”的理论框架,认为该理论更具针对性和阐释力,能够弥补西方后殖民理论的不足,提供观察世界文学关系的独特视角。
内容简介
阿契贝是一位在非洲本土出生、成长并接受完整教育的黑人英语作家,他的主要小说和评论都从本土知识分子的内部视角反映了非洲当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因此他的文学写作、批评以及其他活动都具有典型的后殖民地特征。本书弃后殖民理论不用,而独辟蹊径,选择了理论相关性和阐释力更强的“小民族文学”理论,针对非洲文学批评中的几个重大议题,围绕语言、政治和集体性等议题全面论述了齐努阿· 阿契贝的文学思想。通过分析和梳理卡夫卡提出的、德勒兹系统论述的“小民族文学”概念和理论,本书指出对阿契贝等非洲英语作家的研究可纳入“小民族文学”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该理论能够弥补西方后殖民理论的盲点和不足。最后,本书对第三世界文学的探究赋予研究者观察世界文学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了“问题”殖民的隐微性、顽固性及相关斗争的艰巨性,也揭示了知识和思想主体与此殖民现象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姚峰,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成员,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秘书长。近十五年来从事非洲文学与思想研究,相关研究论文见于《外国文学研究》《读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国外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以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等刊物。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译有《巴塔耶》《魏玛德国》《非洲文学批评史稿》等。
目录
目 录导论1第一章 阿契贝的后殖民思想与非洲文学身份的重构22第二章 德勒兹哲学对阿契贝研究的解域34第三章 阿契贝与非洲文学中的语言论争40第四章 阿契贝与小民族语言的解域实践58第五章 小民族文学的理论意义:作为个案的阿契贝的出版活动71第六章 阿契贝的《瓦解》与小民族文学的“游牧”政治106第七章 艺术与政治之辩:阿契贝的非洲文学批评思想刍议121第八章 阿契贝:从小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137第九章 非洲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殖民15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