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费正忠文史丛稿(全三册)
字数: 1882
出版社: 中国文史
作者: (明)费宏//费正忠|校注:费正忠|整理:费正忠
商品条码: 9787520542395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500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1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太保费文宪公摘稿》点校本费宏(1468—1535),明江西铅山人,成化二十三年状元及第,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三入内阁,两为首辅,被《明史》誉为『持重识大体』的政治家。且一生勤于笔耕,著作颇丰。《太保费文宪公摘稿》是其现今存世的主要文集,明嘉靖刊本,已录入《续修四库全书》。作者与他人合作,2007年将其点校本易名《费宏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因经验不足,这个本子存在的问题较多,且为竖排繁体字本,与内地读者的阅读习惯多有不合。本次点校,吸取了前次点校的积极成果,纠正了差错,改进了原有的不足,以横排简体字本面世,以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大礼议”述评》“大礼议”是明代嘉靖朝围绕皇权正统的争夺而发生的政治事件。历来论者多持两个极端,而对其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近些年来遂有对议礼双方作标签化的解读,把张璁等议礼新贵说成是改革派,是嘉靖改革的总设计师,是新政的大功臣;把杨廷和等廷臣说成是守旧派,是既得利益集团,是执拗不听话的班子。进而把这一事件说成是新旧思想及忠孝思想的对立,是促成嘉靖改革的动力。作者收集了大量史料,试图揭示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争夺皇权正统地位的政治事件,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论证这一事件对明王朝的深刻影响。《读史辨疑录》作者在为研究和写作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接触了不少史籍,不时发现其中有些可疑甚或舛误之处。作者随手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不想竟成篇成帙,洋洋数十万言。再加之作者在参与市政协文史馆的工作中,接触了不少文史研究的著作,发现其中也存在一些差错,且这些舛误一再被转相引用,有些还被录入学术著作中,俨然成了信史。而这些现象大都打着“创新”和“增加可读性”的旗号,实则是史学研究中的学术不端和不正之风,造成的不良影响令人警醒,千万不能小觑。本着“守正创新”的宗旨,遵循“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原则,作者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一一进行辨析,以期引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简介
费正忠,名炳元,以字行,江西铅山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大专学历,七十六龄。市直机关,退休干部,上饶政协,文史馆员。热爱文史,持之以衡。与人合作点校的《费宏集》、编撰的《费宏年谱》、主编的《鹅湖横林费氏宗谱》,已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线装书局、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目录 卷之一 赋类 大雅堂赋 绿竹堂赋 儿齿赋 竹岩赋 赐同游西苑赋 寿岳母张太夫人赋(1) 赋得佛郎机(2)当入诗内 颂类 上皇太后尊号颂 词类 奉制恭拟万寿节朝天宫设醮步虚词四首嘉靖乙未年秋作 再拟步虚词五言八句四首 秋香玉兔词寿周(3)公仪母太宜人 荣感词有序 临江仙立春和韵 醉蓬莱贺吴克温先生尊翁寿 过秦楼为族人作贺欧阳举人 菩萨蛮用东坡韵偶阅东坡墨刻有菩萨蛮一词用韵戏作 水龙吟寿岳母士斋濮老夫人 水龙吟送太宗伯松露周公致仕 贺太守朱亨之考满彩帐文代郡僚作丙子正月作 满庭芳送节推东美严先生考绩 西江月为杜县尹作送高主簿致仕 水调歌头登严先生祠堂作 水调歌头咏莲房 沁园春贺民悦侄领乡荐 沁园春答夏桂洲公 沁园春答方佥宪 沁园春为严四府乃弟用声赋随可斋 念奴娇咏安庆张太守杨守备阻遏宁贼 解连环哭巡抚孙公 水龙吟贺阳明公平宁贼 满庭芳为里老贺杜侯望之平宁贼还 满江红为铅山县官贺周(4)太守平宁贼还 辞类 石淙辞(5) 歌行类 丹凤朝阳歌 新渠歌寿表叔祖陈二十丈 赠徐舜和醉歌 子和有歌贺赐衣用韵答之 题季所朴荣寿图黄门木清祖 题渊明归去图 贺王御史资博父母七十 题赠鸿胪山水 送抚州饶千户 题钱世恒吊文山遗墨卷有序 题宋仁宗与群臣观欹器图 恩赐兽炭有感偶以兽炭见惠感而有作 机中妇和刘仲素韵 送顾少参与成之浙江 题蜀江图 题三山祝寿图 与方寿卿诸公游西湖和东坡游孤山韵 兰当门(6) 山水(7)癖夫卷为临江王生题 寿蒋谕德先生乃堂七十分题得碧藕(8) 卷之二 诗类 五言古体 拟宪宗皇帝挽歌二十韵 喜雪用禁体二十韵 题王大行孝思堂 同丘都宪登青山谒先公陇次韵 西溪渔乐南山樵隐二诗为吴克温乃叔作 寿少师徐公七秩二十韵 送段惟勤更任庐陵 次韵送马汝砺还庐州 送苏伯诚提学江西 送化成寺僧定澈归当涂用太白韵 谢水部王献可馈齑 送徐舜和使高丽十六韵 送吴克温南归戊辰正月二十日。 腊八日省牲 志喜 初四日早暄暮寒纪异 方思道宪伯见访既去以诗追之(9) 江涨十韵 七言古体 过灵济宫 送永平蒋通判 题广东陈氏雪景图 寿丘阁老七十 贺仁仲乃弟发解 题李白醉中骑驴图 送吴克温先生归宜兴 马学士先生有诗贺伯父致仕(10)用韵奉答 马公次韵见答复叠前韵奉谢 送少师谦斋徐公致仕归宜兴 雪中见梅用东坡韵 贺封编修刘公夫妇七十有序 屋舟为润人钱宗玉作 与诸同年会于城东黄都尉宅分韵得无字 寿忍庵章公八十一公谢方石先生姻友 题冒车驾东皋唱和卷 井井亭有序 陈斗之母寿七十陈斗之母寿七十,以陈给舍伯献所写神仙祝寿图求赋。 祈雪有应志喜 寿西涯先生次邃庵韵 送张叔诚分教江阴 送李汝章知六安州 乙亥二月朔雪三日不止乙亥二月朔日,雪连三日不止,平地深尺余。 为安三府题所藏史痴翁画二首 得邸报有异闻感而有作己卯五月十八日 送阁老熊峰石公祭告泰山阙里 谢(11)少保砺庵分送葡萄 寿孙母王太夫人七言长律有引(12) 群仙献寿图贺岳母张太夫人(13) 柳絮 赠程侃 卷之三 诗类 五言绝句附六言四句一首 题吴匏庵东庄诸景二十一首 东城 菱濠 竹田 南港 北港 双井村 方田 果林 桑洲 朱樱径 振衣冈 鹤洞 曲池 艇子滨 芝丘 折桂桥 全真馆 续古堂 拙修庵 耕息轩 和乐亭 过武城渡口 题扇赠吴悦之秀才和宁庵韵六言四句(14) 七言绝句 题捕鱼图送大参张廷式之山东(15)二首 送耿司训 得告初归二首 谢李汝章送帐蕲簟人参何首乌二首 柴埠津 题黄廷用文选卧游册子六绝(16) 弘治十八年六月二日嗣皇始御西角门视事以诗纪之四首 文华殿暖阁讲罢蒙赏纪事 因贤儿诵秋胡诗偶成 次孙司徒咏竹四首 睡起 次韵答谢木亭 再叠前韵答木亭十首 三叠韵答木亭十首 木亭发后用韵十首 五言律 送张凤翔归番禺 葛御史巡按广东因归寿母 暮春即事 雨霁 春日偶成 挽萧封君莘夫封君抚稚弟五人,甚得兄道,乃子柯为御史。 闻警乙丑年五月十八日 看雨 即事 观涨 孝惠皇太后挽歌 安平道中短述 经靳江口二十一日经靳家口 雨中理菊书示星士徐东井 忆至乐楼花竹二首 春雨霁 听雨 游山庄偶书庄后有泉出石窍,四时不绝,欲名石泉别野。戊子六月 卷之四 诗类 七言律 及第纪恩二首 初入翰林 送彭思庵阁老致仕 千秋节文华殿侍班丁未年七月三日 弘治改元用镜川学士韵 送李黄门宗岳之南都 题范天予卷 寿陈爱松处士 送杨润卿使贵州盘粮 题周公瑞画 禫祭谒陵和匏庵方石二先生赠行韵 题刘谏议文节祠志传:蕡葬广西郁林 次谢方石先生赠行韵 送刘仁仲先生谒陵用前韵 贺黄编修乃兄入赀补官 送陆庶子令弟下第南还用吴匏庵韵 送华编修伯瞻养疴归蕲州 赠王直古二首 送兴化王太守分韵得封字 题骢马行春图送李御史巡按陕西(17) 闻皇子生志喜 食乌饭有序 送陈廷纲归临川 雪中次东坡韵二首 游含珠山二首 游龟峰三月二十日,侍伯父及家君游龟峰,和故都宪韩公韵 寄汪会元用之 次韵答娄诚善先生见赠五首 诚善用前韵论养生复和一首(18) 陪都宪简公宿叫岩寺因次其旧题韵 次丘公韵题周璘秀才书屋 姚秀才书劝予早出以诗答之 寄贺谢方石先生致仕 与饶医士 苦雨 九日赠人韵 游鹅湖 同表弟张祐(19)游清风峡 黄上舍团峰草亭 和马侍读秋雨吟二首 送傅冠卿携子南归就试冠卿之尊翁体斋,时为礼部侍郎。 送刘衡仲之浚县衡仲与乃兄俱四川解元,乃翁尝知余姚。 贺赞善杨知休母李氏夫人八十少保司徒庄敏公配 经筵喜雨 送杨知休乃弟时新归关西 送李希贤提学浙江二首 送徐阁老乃叔耕隐宜兴 送同年任象之象之由吉士授御史,以言事谪中部,今改新安。 寄汭川张廿一丈自号虚庵,又尝营东园别墅。三首 送陈明之妻兄周佐还盱眙 送钱世恒知冀州 和内阁赏芍药二首 谢姜宽送芋子 蒲团诗次吴匏庵先生原韵呈娄职方二首 丙辰殿试与掌卷晚宿礼部有述 送蔡中书崇喜升南京刑部员外 王工部天申以得罪权贵请告归永丰 送张天益同考顺天乡试毕还太平 题李秋官敬敷寿母菊石图 十月菊 戊午新年以病谢客试老母所寄绿绸袄子感而有作 送弟完还家应举 用前韵寄父母大人 又用前韵寄伯父大人 和张中允天祥次送完弟韵 送高掌教之清远 拜墓中途遇雨晚归得诗二首 和答娄元善七首 娄诚善用乃兄韵作十二篇见赠依数奉答 再答元善四首 诸弟侄送予过常山不忍遽别复同至衢州舟中夜坐 追忆诸弟侄复次前韵 过钓台 至后一日与林都阃大用及诸郡士游龙山二首 和赵侍御煎茶韵呈巡按陈崇之二首 挽姑熟诗人杨伯源有序 对雪用煎茶韵二首 雪中崇之送麻姑一尊谢以前韵二首 别陈崇之后用煎茶韵奉寄二首 过仪真答吕水部过仪真,吕水部祖邦以诗送别,用韵答之。二首 和李侍御登孔望山望海韵 送余国信归上饶 送学士刘司直归陈留展墓 贺永丰周都事寿七十永丰周都事寿七十,其子卫经历肃,索诗归贺。 大司成谢方石先生和赐诗依韵奉答 赠南京前府都事陈允彝 转官后答毛维之用傅邦瑞韵 送大参胡大声 送杨太守恭甫之常州府 董万英乃兄哀辞 送都给事中王文哲奉命祭告南海便道归省 与侍经筵次杨考功志喜韵 送鲁振之使安南(20) 题明山草堂送王户部致仕 和守溪韵送史少参文鉴之蜀 送学士石邦彦之南院二首 寄致仕司空李公时雍次韵 寿前御史成安尹公性之八十 送门生常文载出宰昌邑 郊祀宿西朝房同傅邦瑞联句柬毛维之 徐殿读禹和宿庆寿寺中用前韵戏柬 郊祀礼成韵郊祀礼成,明日雨雪,邦瑞用韵再倡,辄复和之。 送知澧州熊一定觐还 拟御制戒亲王诗共二首,附五言绝句二首(21) 送蒋宫谕令甥俞廷美司训四会 望泰陵 初谒泰陵 冬至祀陵答司徒储先生送行韵 又和柴墟韵 南郊分献得东字己巳正月十三日 赠北潭学士诸弟 游怡靖长官香山别业联句复次韵 送靳公清明谒陵次其赠乔公原韵 南郊省牲十二月初七日 正月初九日(22)听警戒阙下候朝对雪 次毛维之分献中镇韵霍山也 喜寀弟中进士有感 和答林见素二首 喜寀弟选庶吉士 游涯翁西庄咏芍药用杨邃庵药栏吟韵 和廷尉张大经与同僚赏芍药韵 次太宰邃庵杨公与西涯李公先帝忌辰悲感倡和之韵二首 送杨太常正夫归省次杨邃庵韵四首 九月二日侍经筵有述壬申岁九月二日 成国公得请北泽山展墓次涯翁韵 寄罗圭峰 郊坛分献得星辰二 和邃庵太宰四首 送少宰刘东川清明谒陵 涯翁寿日 送宗伯傅北潭致仕用太宰邃庵韵二首(23) 和子和弟冬至谒陵四首附五言古体一首 十二月二十五日(24)朝退言怀 恩赐蟒衣三袭有感 十一日午后(25)陪石老厚老出城候驾 郊坛分献与太宰邃庵又各得星辰因忆去年倡和之作 同少司空豫轩诸公游蜀山书院二首 和宁庵题扇赠姚翁廷佐韵二首(26) 九月十五日(27)予庄发舟入吴 宜兴乡老苏文举以诗投赠且持卷乞题因次答之 客星亭 奉答西涯翁二首 林见素有诗见寄次韵奉答二首 忆予庄集句用宁庵原韵 食梅 飞升台在陇西壁上(28) 晓枕闻蟋蟀回文一首(29) 午睡觉回文一首(30) 树色花香鸟声鹤舞四首奉西涯翁初韵(31) 为严编修惟中题钤山堂用王礼侍思献韵(32) 谢见素林公撰至乐楼记用其旧见寄韵四首 田园杂兴回文用弋阳令杨云凤韵三首(33) 又回文和杨云凤前韵三首 答少师石斋杨公见寄次韵二首 杨弋阳报王中丞已克复省城次其感叹时事韵七月二十八日二首 得报逆藩已获二首 用由字韵哭中丞孙公德成 用坤字韵哭许宪副 己卯季冬初见雪 贺邵二泉升南京礼部尚书 用韵谢寿松江曹宪副二首 寄进士民受侄用旧韵 和方伯来轩周公述怀 闲中和见素二首 题丁山人溪山胜览卷次吴太守肃威韵(34) 赴召登舟谢诸公劝驾 至宜兴重游予庄写怀二首附五言律一首 次清源闻报二首 十一月二十六日(35)驾入乾清宫喜雪 送彭君(36)济物归兰州 次石翁赋砺翁宅水晶葡萄韵 喜见素入朝 九月二十四日视朝甚早次见素志喜韵 贺毛砺庵六十 又次雪茶韵 郊坛分献得星辰二嘉靖元年 送陆少参元望之湖广二首 送大司寇见素林公致仕二首 赐宴志感和石翁韵赠四首 寿涯翁继母麻太夫人九十 复严推府寄书兼录示近作 初十日郊坛迎驾有飞鱼鸾带之赐 和石翁得请言怀韵二首 寄石潭 寄太宰白岩乔公 文华殿进遗治疏纪盛 寿董詹事乃翁寿八十 怀熊峰阁老 得赞善弟子和书 答夏公谨见贺并题象麓草堂共六首 雨中过闲斋少宰和卜(37)居自述韵二首 再和闲斋韵二首 谢夏官卢师陈见访 卷之五 策类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 对制策一道 册文类 圣母章圣皇太后册文嘉靖三年四月十六日 表类 恭遇尊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尊号礼成群臣贺表 恭遇册立中宫礼成命妇贺寿安皇太后表 恭遇册立中宫礼成命妇贺兴国太后表 册立中宫礼成命妇贺表 恭遇加上昭圣太后徽号礼成群臣贺表 恭遇加上昭圣太后徽号礼成命妇贺表 恭遇加上章圣太后徽号礼成命妇贺表 恭遇两宫尊号礼成群臣贺表 代丰城侯李旻作谢恩表正德戊辰年六月 代安乡侯臣张坤作谢恩表 代庆云侯周英作谢恩表 代兴安伯徐良作谢恩表 代袭清平伯吴杰谢恩表 代泾阳伯神英作谢恩表 卷之六 奏疏类 考察自陈疏正德四年三月,时为礼部右侍郎。 修实德以谨天戒疏 辞免礼部尚书疏正德五年九月二十九日,时礼部左侍郎。 乞禁约狼兵私收俘获人口疏时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辞免恩命奏 辞免升职奏 辞免恩赏奏 重请诰封奏 辞荫奏嘉靖元年三月十五日 再辞荫奏 三辞荫奏 辞免文武录荫及赐宴进阶疏 赐彩币玉带谢恩奏 乞休奏 乞休第二疏 又乞休疏 辞免加俸升级奏 乞休奏 因灾自劾奏 又自劾奏 问安奏 乞恩给假调理奏二通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乞恩休致奏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乞休奏 乞恩奏为男懋贤上,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自劾不职乞恩休致奏 慎始修德以隆治化疏 论慈寿皇太后徽号疏 乞量减史馆供应疏 讲学疏 请宽释工部郎中叶宽翟璘疏 乞正谷大用罪疏 两淮水灾乞赈济疏 止差官织造疏 议迁观德殿疏 请徙庆庶人疏 请差官治河疏 进览润色御制诗题本二通 复召命题本 应制撰进祈雪告文 奉命看详御制疏 应制撰次尚书三篇注解疏 伏蒙皇上赐诗表谢再厪宸翰批答陈悃疏 卷之七 讲章类 三年八月十八日起讲十九日讲纂要代充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 政乃乂黎民敏德 郑伯克段于鄢 中庸曰(3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致语类 元宵节皇上宴致语 元宵节乾清宫坤宁宫并宴致语 嘉靖五年元宵节皇上宴致语 章圣皇太后圣旦宴致语 章圣皇太后圣旦答皇上宴致语 万寿节章圣皇太后答皇上宴致语 中秋节皇上宴章圣皇太后致语 万寿圣节致语 千秋节乾清宫坤宁宫并宴致语 中秋节皇上宴致语 重阳节皇上宴章圣皇太后致语 冬至节宴昭圣皇太后致语 启祥宫两宫并宴致语嘉靖乙未冬作也 卷之八 记类 补庵记 向阳书屋记 应山新建四贤堂记 龙塘书屋记 宝坻县重修庙学记 道乡书院记 琴鹤遗音记乙丑夏六月 山东察院题名记 三一居士记 节义堂记 崇正书院记 金溪县儒学尊经阁记 平浰头记 杨公遗爱祠记 南康府新城记 重建九峰书院记 延平李先生祠堂记 井陉县重修庙学记 吴氏塘坞祠堂记 进士题名记 陈州修学记 城阙里记 贵州儒学重修记 张氏祀先堂记 新设峡江县记 卷之九 序类 送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陈君五器序 赠弋阳医学训科黄君廷珍序 送署指挥同知陈君节之守备山阴序 双节诗后序 送湖州府推官俞君显之序 寿封翰林编修栗斋先生罗公七十诗序 送长芦运使邢(39)君时望序 送乐君鸣殷令宣城序 送何君一元知富川县序 乘骢拜庆序 送吉安太守任君象之序 送推官萧君若愚赴重庆府序 龙山陈氏谱序 礼科给事中韩愚夫尊翁寿序 送山东布使司参政倪君舜薰序 送四川按察司副使杨君志道序 送云南按察司副使王君博资序 送太守张君济民之潮州府序 送大参翁君应乾之任广东序 寿黎母太孺人刘氏八十诗序 送福建按察司副使陆公君美序 修江周氏世德录序 送四川少参史君文鉴序 贺咸宁知县赵宗道尊翁八十序 梅庄三庆序 送山西提学宪副石君邦秀序 寿封南京吏部主事杨君七十序 赠林君贤卿令新会序 赠南京太仆寺卿魏君秉德序 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40)何公序 卷之十 序类 送蒋君诚之登第后归觐诗序 送刘丘仲还高安序 送虞安甫游南雍序 送国博叶先生展省南还序 送鄞令韩君文博序 送嘉兴令黄君文敷序 送太平府通守黄秉渊序 赠阴阳训导丘镜序 送南昌教谕张朝用诗序 远(41)游清兴诗序 两京壮游诗序 赠曹庠少博高孔明分禄养亲序 送伯父兵部副郎君归觐序 寿任翁廷玉七十序 悼贞诗序 画梅序 故处士尹公有烈挽诗序 送金君惟深拜靖江令序 黄氏具庆堂诗序 送进士伍君孟伦归省诗序 送佥宪(42)马君赴任陕西序 素庵马先生寿诗序 赠万南和先生序 送柳州府推官吴德昭序 送清源令胡君世荣序 送徐邦孚王资博陈时济为令序 送子钦兄南归序 送梁惟义任福建参议序 送罗景远归旴江序 送训导尹君廷礼之上高序 送司训王丕绩之孝丰序 送余益辉为卫辉郡博序 送□君翼如为□□府推官序 送乐训导序 送节推韩君驭民复任南安诗序 赠揭阳许观授阴阳训术序 送潮州推官曾君仁甫序 赠痬医朱君铨序 送永丰邑庠少博曹君秩满之京序 送京卫副千户菊轩孙侯悦吉归德兴序(43) 卷之十一 序类 送贵溪令韦君述职赴京诗序 赠医师夏君孟厚序 送弋阳邑博洪君明卿序 赠河南大参刘君博之序 送张天秩丞攸县序 寿封长史竹坡张公序 赠永丰令沈侯惟佩序 寿建阳卫指挥佥事致仕裴公八秩序 寿李母黎太夫人序 东园文集序 贺监察御史张君广汉考最序 寿封君自拙陆公诗序 四封录序 送宪副谢君德温序 遗德录序 送知霍山县吴君时雨考最还任序 送佥都御史柴墟储先生之南京序 赠通守(44)胡君学固进阶致仕序 送中都留守司断事陈君景昭序 送知龙溪县刘君师孟诗序 送鲁府右长史吴君惟聪序 送夔州太守吴(45)君显之序 寿隐思吴先生诗序 送太子太保刑部尚书东湖先生屠公致仕(46)序 送太(47)守龙君舜卿之任太平序 送湖广布政司左参政刘君咸卓序 世义堂序 送知饶州府宋君钟秀序 送福建布政司右参议裘君本厚序 送广西按察司佥事万君廷介序 卷之十二 序类 送浙江按察司副使刘君元充序 送徽州府知府熊君世芳序 送九江府知府李君时仲序 费亨父字序 送山西右参政于君士达序 送李君维岳知常州府序 荣寿诗序 送太常少卿杨君正夫归省序 送舒君孔阳知顺德府序 松柏长春图诗序 送黎侯允正被召赴京序 送李君清之(48)宰宜山序 送表弟张天益序 送亚参孙公之江西序 寿查君孟尝(49)六十序 送二守郭君文华之郧阳序 冠孙礼咏序 送府丞吕公丕文之应天序 送欧阳汝玉之南海县序 赠南京刑部郎中白君辅之序 送伍太守序 鸰原别意图诗序 赠高生仲仪序 送欧阳君时振知汉中府事序 送宗兄顺昌令成之先生致仕序 送广东按察司佥事徐君朝文序 送严州府推官夏君汝梅序 送平凉太守安君行之序 送德安通守方君逊夫序 送御史刘君文焕出按吴中序 送知永州府王侯天锡序 卷之十三 序类 送安福令庄侯敦之述职归治序 送临安兵备副使王公序 送听泉华先生南归序 送洗马梁先生使安南序 寿太安人曾母六十序 送郑君元良归玉山序 送佥宪苏君伯诚提学江西诗序 送梅君中实赴永兴司训序 送铅山少博曹君宗和序 送泰州学正张翰序 送新会尹沈君廷相序 送何君翼海序 贺广西道监察御史黄君时济考最序 送节推刘君仲素之韶州序 送邑博张君廷贵序 修江先贤录序 送府主朱亨之考满序 半江赵先生文集序 卷之十四 序类 竹江刘氏族谱序 南征奏凯录序 海阳刘氏族谱序 春晖图序 黄氏族谱序 赠袭斋夏伯高序 芝英应氏家谱序 留余张先生挽诗序 孙子要义序 送察推东美严公考最序 武夷新志序 庆太守杜公世美七十序 瀛州(50)奇处录序 庆少傅(51)兼太子太傅(52)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敬所蒋公寿诗序 寿夏母匡太宜人序 送州佐余君国信之蓬序 宜春高氏族谱序 石斋集后序 士斋诗集后序 寿封吏部右侍郎菊庄温公诗序 具庆荣封诗序 送大司寇清溪赵公致仕归序 鉴古韵语序 贺工部尚书西峰赵公考最序 送大埔县令方君懿卿序 贺大中丞阳明王公讨逆成功序 奉贺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大内相守庵张公献凯还朝序 辽川汪氏族谱序 卷之十五 书启类 贺孙宅重建新居小启 奉林见素书 贺丘琼台先生入阁启 与江西巡抚任公宗海书 答吴克温 与吴献臣方伯书 贺曹二府先生受荐 奉石斋书 答方寿卿 答王伯安书(53) 与唐提学书 与汪司成书 与夏公谨书 答汪景颜书 与杨邃翁书 与子美弟 与朱县尊 与刘大理汝澄 与少司空章公以道书 奉木翁书 慰林夏官志道 与张学谕 与刘进贤书 答严四府 贺中丞王公平定逆藩启 铭类 致知铭 赞类 提学佥宪陈君文鸣曾大父讳与彬及其配(54)萧孺人像赞 同年毛世诚小影赞 进士巾服小像赞 司马温公赞 补庵先生赞 故大理寺丞钟恭愍公像赞 李德贵像赞苏人号杏庄(55) 太常少卿夏公韫辉像赞 妻祖吉府良医副杏庄濮公赞 妻祖母王氏孺人赞 妻父封翰林院编修未轩先生赞 妻母士斋老夫人赞 婺源举人余莹父尚宾母朱氏像赞 古耕桂翁小像赞二府石洲乃尊也(56) 简斋赞 双溪吴君像赞 咬菜钟公像赞 郑氏姑像赞 南隐方君像赞 敬斋王先生像赞 王母郑夫人像赞 素庵余翁像赞 联佩趋朝图赞 少司成补庵先生像赞 卷之十六 传类 浙江右参政知台州事周公传 蒋母陈太孺人传 南京吏部尚书致仕赠太子太保谥清简冰檗孙公传 行实类 先君封翰林院修撰承务郎五峰先生行实 先母赠夫人余氏行略 先伯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致仕复庵先生行实 费处士行状 封奉直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毛公行状 赠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靳公行述 卷之十七 志类 明故承直郎吏部稽勋清吏司主事萧君墓志铭 奉政大夫湖州府同知汪公墓志铭 陈节妇郑氏墓志铭 明故嘉议大夫太常寺卿掌钦天监事吴君墓志铭 明故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张公墓志铭 封文林郎江西道监察御史李君墓志铭 明故奉训大夫礼部精膳司(57)署郎中事员外郎(58)唐公墓志铭 明故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文和尹公墓志铭 明故奉政大夫通政司右参议王君墓志铭 明故南京刑部四川司员外郎张君墓志铭 明故石庵屠公墓志铭 明故中奉大夫广东左布政使方君墓志铭 明故奉训大夫浙江按察司佥事李公墓志铭 金溪处士王君稽本寿藏铭 明故南京吏部右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肃圭峰先生罗公墓志铭 明故太傅瑞安侯赠太师谥荣靖王公墓志铭 卷之十八 志类 皇明封太安人舒母聂氏墓志铭 □□明故封淑人张母段氏墓志铭 明故赠承德郎刑部广西司主事杨公墓志铭 明故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丛公墓志铭 明故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傅新宁伯谥庄僖谭公墓志铭 夏母匡太宜人墓志铭 明故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59)张公墓志铭 明故封通议大夫顺天府府尹万公配淑人(60)饶氏合葬墓志铭 明故奉直大夫河间府同知张君墓志铭 明故颐元高先生墓志铭 亡女江妇墓志铭 明故南京刑部员外郎张君墓志铭 卷之十九 碑类 拟严子陵祠堂碑 桂氏义仆碑 碑铭类 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傅 谥文正木斋谢公神道碑铭(61) 明故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边公神道碑铭(62) 明故资德大夫正(63)治上卿南京刑部尚书致仕赠太子少保吴公神道碑铭 明故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 谥忠定韩公神道碑铭 明故镇国将军辽东副总兵韩公神道碑铭 墓表类 翰林院侍读学士徐君舜和墓表 明故江西左布政使祁公墓表 封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奉直大夫吴公墓表 明故坦庵严公墓表 明故中宪大夫瑞州府知府赠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邝公墓表 明故赠承德郎刑部河南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质庵唐公墓表 明故巩昌府知府赠光禄寺卿曹公墓表 卷之二十 祭文类 祭祖母周氏文 祭叔父雪峰先生文 祭镜川先生文 祭妻兄濮和仲文 祭太学生秉钧白君文 祭侍读学士南峰徐君文 祭保相澄江尹公文癸丑年作 祭吴宁庵文 过吕梁祭告伯考复庵公文 再祭吴宁庵文 修金相祖墓祭文 天柱山先陇焚黄告文 新开山先妣墓焚黄告文 祭詹敬之文 祭枫山章公文 祭见素林公文 祭松厓方公文 祭太傅韩忠定公文 杂著类 武庙初所见事 记尚书张庄简公录示养生要语 读诗林偶书 偶书 读东里集偶记 四月十一日偶书 偶笔 严子陵 韩文 读正蒙发明 窦公 回县司呈送子入监文书 说类 去鼠说 牧说赠同年作县 友梅说 题跋类 跋李恒斋遗教后 题少宰孙公志同所集晦翁书后 跋晦庵先生墨迹后 跋黄堂绩卷后 题跋宸翰录后 题王宪副与时甲辰所得廷试策题后 跋监察御史李艾所藏弘治乙丑科廷试制题 恭题刑部右侍郎何鉴所奉孝庙敕书录本 题王水部所藏欧阳文忠公遗墨后 跋朱希召所藏睢旸五老图临本 题彭氏族谱后 跋少司空沈公所藏山谷真迹后 题四府严公所绘广信地理图 跋枫林先生传后 题云凤所藏二卷及地理释疑 跋知稼黄公告 书陈方伯子鏊杨溪书屋卷 引类 词林会别诗引 云舍椿年诗卷引 贺司徒梅轩蒋君联句引 归囊珍赠引 江湖壮游诗引(64) 征引参考书目 1122345666778899991010101011111212121213131313131414141415151516161616171717181818181919192020202124242424242525252526262727272728282828292929293030303131313232323233333334343434353535363636363737373738404040404040404041414141414141424242424242424343434343434344444444444545454646474849505050505050505151515151515152525252525454545454545455555555555555565656565656575757575757585858585959595959606060606060616161616162626262626363636363646464646464646565656565656666676868686869696969697070707070717171717171727272727272737373737374747474747475757575757576767676767677777777787878787879797979808081818181818282828282838383838384848485858585868686868687878787878888888888898989898989909090909191919191919292929393939696100100101101101102102102103103104104105105105106106109109109110110111111112113113114114115115115116116116117117118119119120120121121122123123124124125125126126127127128129129129129130132132132133135135136137137137138138138139139140140141141141142144144144145146147148148149150151151152153155156157158159159160161162163164164168168168169170170171172173173174175176176177178179180180181182183183184185186186187188189189193193193194194195196196197198198199199200201201202203203203204205205206206207208208209210210211211212213214214215215216216220220221221222223223224225225226227228228229230231232232233234234235236236237238239239240241244244244245246246247248249250251251252253254255256256257258258259260260261262262263264264265266269269270270271271272273273274275275276277277278279279280283283284285285286287288289289290291292292293294295296296297298299300301301302303304305309309309309310311312312312313313314314314315315316316317317318318318319320321321321322322322322322323323323324324324324324325325325325326326327327327327328328331331333334337337341342344345347351351351352353354356357357360361362363365365366368372372373373374376378379381382383384385388388389390390393395397399401401403404405406408409414414414415416416416417417417418418419419420420420421421421421422423423423424424425425425425426426426427428428428429429429430430431431432432432433433434434434435435435436437437438442 【校勘记】 (1)寿岳母张太夫人赋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赋得佛郎机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周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4)周底本字不清,丛刊本作“间”,据《鹅湖横林费氏宗谱》改。 (5)石淙辞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6)兰当门底本、丛刊本目录字皆不清,据正文补。 (7)山水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昌水”,据正文改。 (8)分题得碧藕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9)既去以诗追之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0)致仕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1)谢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送”,据正文改。 (12)寿孙母王太夫人七言长律有引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3)群仙献寿图贺岳母张太夫人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4)和宁庵韵六言四句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5)送大参张廷式之山东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6)卧游册子六绝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六首”,据正文改。 (17)送李御史巡按陕西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8)一首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19)张祐底本、丛刊本目录、正文均作“张祜”,据《鹅湖横林费氏宗谱》改。 (20)安南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南安”,据正文改。 (21)共二首,附五言绝句二首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四首”,据正文改。 (22)正月初九日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3)用太宰邃庵韵二首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4)十二月二十五日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5)十一日午后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6)赠姚翁廷佐韵二首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7)九月十五日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8)在陇西壁上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29)一首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0)一首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1)奉西涯翁初韵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2)用王礼侍思献韵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3)用弋阳令杨云凤韵三首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4)次吴太守肃威韵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5)十一月二十六日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6)君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7)卜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下”,据正文改。 (38)中庸曰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39)邢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刑”,据正文改。 (40)务底本、丛刊本目录字不清,据正文补。 (41)远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送”,据正文改。 (42)宪佥底本目录作“佥宪”,丛刊本目录作“忿宪”,正文作“宪佥”。 (43)送京卫副千户菊轩孙侯悦吉归德兴序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44)守丛刊本目录作“中”。 (45)吴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英”,据正文改。 (46)仕丛刊本目录作“什”。 (47)太丛刊本目录作“天”,底本目录作“大”,据正文改。 (48)清之正文作“靖之”。 (49)尝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常”,据正文改。 (50)州据正文,疑为“洲”之误。 (51)少傅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少博”,据正文改。 (52)太傅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太保”,据正文改。 (53)答王伯安书丛刊本此篇标题及正文前部均脱。 (54)配丛刊本目录作“记”。 (55)苏人号杏庄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56)二府石洲乃尊也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57)司底本、丛刊本目录字不清,据正文补。 (58)员外郎底本、丛刊本目录字不清,据正文补。 (59)右都御史底本、丛刊本目录皆作“右副都御史”,据正文改。 (60)人丛刊本作“德”。 (61)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正木斋谢公神道碑铭底本、丛刊本目录皆脱,据正文补。 (62)神道碑铭底本字不清,据丛刊本及正文补。 (63)正底本、丛刊本目录字皆不清,据正文补。 (64)丛刊本目录此下有“附录:墓志铭计六叶、神道碑计六叶”。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