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路径与坐标:新时代文学演变的空间构型

路径与坐标:新时代文学演变的空间构型

  • 字数: 198
  • 出版社: 山东文艺
  • 作者: 徐勇|总主编:吴义勤
  • 商品条码: 978753297154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徐 勇的文学批评专著。作者从 不同视角和层面切入新时代 的文学创作,以多个作家的 多部作品为范例,并将其与 新时代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风 气相结合,加以剖析和解读 ,探析作品的深层内蕴和时 代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当前 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路径与 方向,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 独特见解。
作者简介
徐勇,厦门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曾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人才、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人才。获《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南方文坛》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厦门市文学艺术奖二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著作奖等奖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选本学’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五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选本编纂与八十年代文学生产》等专著四部。
目录
第一辑 主题的追寻 “寻找”主题与中国当代孤独个体的文学表征 ——以田耳《洞中人》为中心的考察 残缺与“后成长”:“新历史写作”之后的革命史叙事 如何成为一种可能 物的关系美学与“主体间性”——徐则臣《北上》论 “反传记体”与“70后”一代的“中间性格”——关于魏微的《烟霞里》 第二辑 南方的修辞 第三极写作:“南方”之于中国文学的意义 “南方写作”的测绘与勘探——关于“南方”的疏离与亲近之可能性的分析 走出南方”的“南方写作”——论东西小说的文学地理景观 论艾伟的《南方》及其“南方写作” 作为方法的“海洋”与“新南方写作” 第三辑 边缘的姿态 以偏离的方式接近——论铁凝小说的“同时代性”与个人性内涵 边缘写作的困境与可能——评张炜的《家族》《人的杂志》及其他 资本时代的边缘书写与时代寓言——评王刚的《福布斯咒语》及其小说创作 和解的虚妄与沉重——关于鬼金 “现实的可能性”与神经衰弱者的自我救赎 ——论《民谣》及其“反故事体” 第四辑 城乡的想象 作为“他性”的城市与城市文学——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文学的理想性 “去文化化”视域中的城市文学写作及其理论问题 “反传奇化”写作与“乡土”的消失——关于付秀莹的《陌生》及其他 城乡对立的全球化想象——论东西的《篡改的命》 日常生活的修辞与城乡书写的重构 ——关于须一瓜的《五月与阿德》 第五辑 坐标的重构 如何在时间的迷宫中重返现实?——关于李陀《无名指》的四个关键词 怀旧、弥合与文化重建——关于叶兆言的《很久以来》及其他 如何传统,怎样重铸?——论《家山》与现代中国故事的讲述 生活政治、传统重造与社会转型——关于西元小说的几个关键词 重建失败者的尊严与感觉——关于残雪《西双版纳的女神》 结语 在中国发现世界文学 附录 近十年来青年批评的整体趋势与潜在挑战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