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第2辑)(精)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第2辑)(精)

  • 字数: 37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编者:闫德亮|
  • 商品条码: 978752284262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在人类文明史上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第二 辑)在2023年出版的《中 华文明探源论丛》(全三册 )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了 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路径 、模式、要素、成果、理论 、制度、礼仪等重大问题; 从理论层面总结了新石器时 代晚期文明发展的整体趋势 、环境因素;分析了不同区 域文明进程的特点、模式; 探讨了中原中心形成的原因 、早期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 和决定因素、中原文化对周 边区域的多层面影响;讨论 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梳理了古代中国信 仰与观念的发展。这些问题 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华 文明起源模式、内生动力、 发展演变,以及中华文明的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 性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具 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目录
良渚文化原始民主制度崩溃原因蠡测 何驽 良渚时期环太湖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以良渚古城为中心 徐峰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变迁 黄尚明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学术价值再解读 郭大顺 农业的起源及其意义 徐义华 “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兼论“最初的中国”的特质 李禹阶 从大洪水到广土定居:最初“中国”形成的地理空间及文化考论 李双芬 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 程有为 中原古代文明向闽江流域的传播——兼论闽越文化中的徐舒文化因素 徐心希 早期中国文明内生性演进的内在逻辑阐释 曹建墩 岳晓峰 如何衡量中国考古学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展 陈胜前 史前海岱地区大口尊传播路径研究 徐昭峰 王凯凯 从形制与纹饰看玉器和青铜器之间的文化传承 徐峰 论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的关系 朱乃诚 从龙山文化四种玉器的文化传统看濮阳地区在中国文明形成中的重要地位 朱乃诚 龙的多维层面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向柏松 华夏本义考 黄怀信 从二里头文化的人群构成看夏文化概念 梁云 李盼盼 历史记载与社会重构:夏商之际社会新秩序的建构 张利军 论新石器时代鸟崇拜兼及月蛙信仰的起源 王小盾 从商周“贞”字义的变化看早期中华信仰的成长 谢炳军 《山海经》与上古时代的“天”观念 晁福林 《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的南北建构 王德华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