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接合(大众文化的冲击与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生产)

接合(大众文化的冲击与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生产)

  • 字数: 48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赵勇|
  • 商品条码: 978752274259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文学与大众 文化的接合部,主要呈现20 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 冲击与中国当代文学生产的 嬗变。其中既有总体考察— —反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 众文化的特点,呈现文学生 产新变的历史语境等;也有 具体分析——剖析视觉文化 时代的文学生产,审视网络 文学的生产机制,反思文学 经典与大众文化的特殊关联 ,直面文学之变并在理论层 面提出应对方案。本书努力 在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之间 、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 、美学分析和意识形态批判 之间进入问题,试图在文学 研究中增加文化研究维度, 在文化研究中增加文学研究 维度,并使二者交往互动, 进而走向新的融合。全书点 面结合,材料丰富,厚描从 容,思考深入,能给中国当 代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带来 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赵勇,1963年生,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该中心主任(2015-2019),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和西方文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赵树理的幽灵:在公共性、文学性与在地性之间》等书,主编有《大众文化理论新编》等教材,合译有《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
目录
自序 逡巡于雅俗之间,或在接合部做文章 导言 第一章 大众文化与文学生产的接合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冲击与文学生产的嬗变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众文化及其特点 二 文学生产的种种新变 第二节 作家一编辑、导演一作家与文学生产 一 作家与编辑:以路遥与王维玲为例 二 导演与作家:以冯小刚与刘震云为例 三 从事业到产业:文学生产的演变轨迹 第三节 新世纪文学十年的两种趋势 一 网络文学:文学媒介化与生产方式的变更 二 青春文学:作家偶像化与读者粉丝化 第二章 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产 第一节 视觉文化与文学的总体考察 一 什么是视觉文化 二 作家“触电”面面观 三 小说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命运 第二节 莫言与影视:以《白棉花》为例 一 从《红高粱》到《白棉花》 二 《白棉花》的文本分析 三 “触电”教训启示录 第三节 从小说到电影:《芳华》是怎样炼成的 一 女兵情结与私人订制:《芳华》诞生的动因 二 小女人小说或电影小说:严歌苓的配方 三 立主脑、减头绪、补腻子与罩油漆:冯小刚的加减法 四 大众文化与真善美 第三章 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 第一节 网络文学与文化产业 一 作为文化产业的网络文学 二 作为生产者的写手 三 作为粉丝的批评家:以邵燕君为例 第二节 历史题材的生产与消费: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例 一 文本分析:“好看”的秘密 二 生产元素:BBS、博客、粉丝与书商 三 “悦”读“笑”果:消费快感与娱乐经济 第四章 文学经典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学院批评与经典生产 一 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二 在“顾彬现象”的背后 三 如何看待“当代文学经典化” 第二节 “民选经典”中的大众文化:以路遥其人其作为例 一 路遥“经典化”的外部考察 二 《平凡的世界》:在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 第五章 文学之变与文学理论的应对方案 第一节 从“文学终结论”到“文学变化论” 一 文学终结论:发酵语境以及“终结”意涵 二 技术决定论与情感决定论:理解文学是否终结的不同走向 三 文学变化论:生产、消费与研究 第二节 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 一 不及物的文学理论 二 没有文学的文化研究 三 走向一种“间性”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