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我在河大读中文(共3册)(精)/河南大学文学院院史丛书
字数: 1055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编者:武新军|
商品条码: 9787522743394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149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1
定价:
¥48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河南大学文学院 公众号“我在河大读中文”栏 目推出的部分文章的汇总, 该栏目因持续时间长、发文 质量高、史料价值强,曾在 国内高校产生过广泛影响, 大量文章被反复转载。本书 辑录的校友回忆文章,多聚 焦于教学名师、育人经验、 教研成果、知识创新、师生 情谊等,在融入个体情感与 生命体验的讲述中,生动展 现了河南大学文学院不平凡 的百年历程。 河大文学院以其历史之 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学 术影响之宽广,挺秀于国内 文学学科之林。不少近现代 文学史和教育史上举足轻重 的学术大师,曾于此执教鞭 ,以其精深的学术造诣、高 洁的道德品格,启人心智、 慰人心怀。在校友的回忆文 章中,忆师恩的部分占据泰 半,其叙事之生动、情意之 悬切,令人动容。不少作者 在师长的点拨提携下,亦成 长为教育界的中坚,提领化 育着下一代的学子。这一薪 火相继的传承史,读来不能 不让人心潮起伏。除了忆师 恩,回忆文章中还有不少对 旧友、旧游、旧物、旧作的 叙描。作者们深潜于记忆之 海,复归荡漾着青春之歌的 校园,打捞出一件件令人捧 腹的逸闻趣事、追溯至一个 个感人至深的场景片段、还 原出一场场刻骨铭心的精神 交流……所有这些文字,都 是以个体的名义对历史的镌 刻与留念,也必将充实着读 者对过往时代及大学教育史 的理解与体悟。其中所蕴含 的师生风范、学术传承、教 育理念和家国情怀,为中国 中文教育、大学教育发展史 提供了鲜活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武新军,男,1974年出生,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先后在河南大学、复旦大学、美国杜克大学读书或访学。主要研究文学报刊、文学传媒与文学发展的关系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跨媒介传播史》首席专家,河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重大攻关项目1项。先后参与策划出版“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丛书”、“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年谱丛书”等。已在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有《现代性与古典传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意识形态与百年文学》《意识形态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研究》《韩少功年谱》等多部著作。
精彩导读
想起冯友兰先生 胡山林 今年是河南大学建校90 周年大庆,校方又在组织人 搜集资料,修订校史。这使 我想起了20年前的一件往事 。 20年前(1982年)是河 大建校70周年。因为是“文 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次逢“ 十”的校庆,校方十分重视 ,组织人重修校史。于是派 人北上南下调查落实资料, 多方征求意见,力求翔实准 确。其中涉及冯友兰先生的 一些史实(冯先生1923— 1925年曾任河南大学前身 中州大学文科主任)需要核 对,校史写作组委派侯作营 老师到北京大学亲自拜访冯 先生。 侯老师到北京后不知怎 样才能找到冯先生,来找我 商量。当时我在北大中文系 进修,每天出来进去必经燕 南园,知道某小楼里住着朱 光潜先生,某平房小院里住 着冯友兰先生。冯先生的住 处尤其好找,标志是院里耸 立着三棵高高的松树(前些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为纪念冯 先生所出的文集就叫《三松 堂全集》)。虽然我也不认 识冯先生,但是我知道越是 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越平易近 人,越没架子。于是,我们 也不用人介绍,直奔冯府, 心怀敬重地轻轻敲响了门。 出来开门的是冯先生的 女儿冯钟璞(笔名宗璞,当 代著名作家),我们介绍了 自己并说明来意,她很亲切 地引我们见了冯先生。冯先 生得知是故乡他工作过的学 校派人来咨询核实他年轻时 的事情,很高兴。他说自己 从美国毕业回国后,第一站 就到家乡刚成立的中州大学 工作,并被委任为文科主任 兼哲学系教授,很荣幸。当 时学校和科、系都是新建的 ,需要做的工作太多,每天 很累但很愉快。他说自己老 了,很怀念年轻时工作过的 地方,忘不了那时勤奋工作 时的情景。 拜访前我和侯老师就提 醒自己,不能多占用老先生 的时间,担心影响了他的工 作和休息。因此我们把校史 初稿放到他那里,请他抽空 从容审阅后我们再去取,然 后就出来了。由于我的课多 ,取书稿时是侯老师一个人 去的,后来的情况我就不知 道了。 当时并不知道冯先生的 年龄(后来知道那年他已是 87岁高龄),只看到他的身 体已经很衰老,视力、听力 都不太好,眼神黯淡,说话 已不很流畅。我按常情常理 推想,冯先生辉煌一生,现 在正该平静地安享晚年的清 闲了,所以我无论如何都不 会想到,其实当时他正在做 着一项极其宏伟的大事业— —写作七卷本的《中国哲学 史新编》(下文简称《新编 》)。 冯先生生于1895年,河 南唐河人,一生致力于中国 哲学史的研究。20世纪三四 十年代,两卷本的《中国哲 学史》和《贞元六书》使他 名满天下,遂成为一个时代 学术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 屡经政治运动的批判,到“ 文革”结束时他已年过八旬 ,心力交瘁,本该安享晚年 了;但他却壮心不已,决心 “重操旧业”,再写一部中国 哲学通史,把中国哲学从传 统到未来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把古典哲学中有价值的东 西挖掘出来。 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沉 重劳作。这期间,他经历了 连遭亲人伤逝的悲痛,但依 然顽强坚持了下来。由于视 力逐渐丧失,他只能听人念 材料;他的听力也很差,于 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听 。因为体弱,他只能每天上 午工作,为了不浪费这半天 的每一分钟,甚至整个上午 都不喝水,为的是不因上厕 所而中断工作。多少年他都 没有休息过一个寒暑假!假 如他休息下来了,那一定是 因为劳累过度而躺在医院的 病床上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住院的次数越来越多,这时 他想的不是延年益寿,而是 如何完成《新编》的最后一 卷。他对女儿说,因为事情 没有做完,所以有病还要治 ,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用 治了。因为心有所系,所以 每次住院总能逐渐好起来, 接着再做事。1990年7月, 《新编》7卷全部写完,一 件心事终于放下。当秋天再 次生病住院后,他便再也没 有起来,含笑告别了他挚爱 的人世间。 从冯先生晚年著书的事 迹中,我理解了什么是精神 ,什么叫意志,心灵受到很 大的震撼。冯先生是哲学史 专家,熟悉古今中外圣哲贤 人的思想和处世之道,他晚 年的活法一定是勘破人生意 义之后所做的理性选择。有 冯先生这样的榜样在面前, 因而悟出了人应该怎样活的 道理。从此我在课堂上,每 每讲到冯先生必肃然起敬, 并把他写在我所著的《文学 与人生》教材上。我希望我 的学生以及所有人都知道他 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向 他学习。传统的中国人多的 是未老先衰,人过三十不学 艺,年纪轻轻就放弃努力, 从而把希望寄托到儿女身上 。与冯先生比一比,这是多 么可笑可怜啊! 作者简介:胡山林, 1973级,河南大学文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 P3-6
目录
百年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我在河大读中文·序》/武新军 卷一 想起冯友兰先生/胡山林 回忆李嘉言教授在“特殊困境”坚守“初心”/张永江 与李嘉言先生一家的缘分/祝仲铨 致敬李嘉言先生/鲁枢元 从同适斋到不舍斋 ——任访秋先生的学术道路及其贡献/关爱和 深恩厚泽忆渊源 ——悼念任访秋师/解志熙 和风细雨育禾稼,一代宗师泽后学 ——缅怀恩师于安澜先生/祝仲铨 我向安澜先生求字/张生汉 记我的导师于安澜先生/王蕴智 怀念恩师高文先生/王宗堂 诗情应许热如汤 ——忆华锺彦教授的诗教/刘伯欣 古代文学 ——我们父子两代坚守的阵地/华锋 追忆恩师华锺彦先生/马向阳 作为诗人的先生 ——我记忆中的华锺彦教授/姚小鸥 关百益与河南大学关系考论/葛本成 严谨朴实淡泊名利的恩师赵天吏/魏清源 师友情深王梦隐教授/张永江 王宽行:至简人生,深情于学/王立群 跟春祥老师学戏曲/康保成 难得是认真 ——回忆赵明先生/解志熙 张振犁老师和他的中原神话研究 ——兼谈对中原神话研究的认识/吴效群 怀念张振犁先生/梅东伟 跟程仪老师学现代汉语语法/吴海峰 追怀程仪恩师/李善美 风过有声留竹韵 ——忆陈信春教授/葛本成 沉痛悼念刘思谦教授/鲁枢元 深切怀念恩师刘思谦教授/谢景和 缅怀刘思谦老师/武新军 锦绣文章,赤子情怀 ——忆刘思谦老师/杨波 她是灯塔 ——怀念刘思谦老师/李萱 一位具有文人风范和顽强意志的学者/王立群 深切怀念培基兄/魏清源 我和佟老师的师生缘/焦体检 在佟老师身边的日子/白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佟培基教授印象/张廷可 吴福辉先生与河南大学/武新军 那个爱生活的人走了/刘涛 碧海青天乘风去,山高水长任翱翔 ——怀念我的导师吴福辉先生/刘铁群 饱满的生命和学术:吴福辉先生及其海派文学研究/李楠 我的老师何娃先生/古绍庆 追忆高洁脱俗的樊骏先生/刘涛 “导师”的意义 ——庆祝刘增杰师八十华诞感言/解志熙 望之俨然,触之也温 ——深切缅怀恩师刘增杰先生/谢景和 亦严亦慈的恩师刘增杰先生/刘进才 精神之父 ——缅怀刘增杰先生/刘涛 师魂 ——忆刘增杰老师/张舟子 回忆恩师刘增杰先生/曹禧修 潜心育人的刘增杰老师/武新军 永远的先生 ——痛悼刘增杰老师/杨萌芽 追忆刘增杰先生二三事/胡全章 再记如法师/李频 好大一棵树:追忆李慈健老师/李卫国 卷二 生命从这里起航 ——记父亲和河南大学的同学们/张致玉 激情岁月火热的心/张永江 难忘我们的1956级/王芸 赵怀让 河南大学求学记/屈春山 春晖曲/祝仲铨 我与河南大学 ——传灯/鲁枢元 我的大学老师/李晓飞 铁塔情缘文学梦/孙青艾 铁塔下的“恋情”/赵洪山 王文金教授传统吟诵采录/陈江风 杜红亮 刘振卫 我的治学之路/张大新 为大不易,厚道有加 ——且说大师兄关爱和/解志熙 我的大学诗意生活/吴建设 一次作业,一生记忆/韩爱平 一个寝室里的河大七七级/孙钦良 在河南大学读书的日子里/王增文 圆梦之启航/张国臣 我的文论之路上的领路人/金惠敏 恩师/杨清喜 里仁弦歌敬畏心 ——我心目中的河大中文/霍清廉 大河大/高有鹏 1981—1985:我与师友们的铁塔情缘/于洪 铃铎虚悬谁解语,天风浩荡自来去/范恪劫 忆往 ——我与大师点点情/王文科 求索与收获/李伟防 文学院学习记趣/王利锁 202寝室萌又猛/吴元成 踏着夕阳归去/程云 我在河大读中文/周全星 看那满天繁星/贾利亚 难忘田径场,难忘摄影部/程相喜 河大好,最忆是师恩/于淑敏 我在河南大学中文系旁听/李频 我的河大老师/陈国振 河大记忆/王玉杰 作家梦的起点/王剑 学兄杜振宇/张舟子 学海传灯 ——张豫林先生纪事/张政法 灯塔 ——记我的恩师张豫林/韩娇 回望母校,发现母校/刘光耀 我在河大读中文/武新军 中文九二七班记/杨萌芽 耿占春老师印象记/刘军 纸短情长:关于95中文广电班的大学记忆/段晓华 我的留学生活 ——感谢老师和朋友/[日]黑田绫子 悠悠岁月,谆谆师恩/燕俊 回忆过往,行进在路上/杨芳芳 波潋滟,时光清浅/谷怡然 树影/南黛 结缘河大学无涯/张慧琼 十年,你总在我灵魂的某处/王晓阳 故梦犹存地,求志达道所/苏添 却话方圆与短长/王少帅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的梦/张明月 河大文院在我心/王丽云 卷三 中文六二歌/阎天瑞 “红旗”与“朝阳” ——记中文系20世纪60年代的两种黑板报/鲁枢元 35个“兵”的河大中文情/李长富 亲历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