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洲故事:从岭南水乡到艺术村落

小洲故事:从岭南水乡到艺术村落

  • 字数: 15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黄素娟//麦思杰//徐靖捷|
  • 商品条码: 978752284184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小洲故事:从岭南水乡到艺术村落》是由广 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组成的 团队在经过两年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一本兼 具学术与大众史学的书稿。在书稿调研和写作过程 中获得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办、广州市炎黄文化 研究会及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 全书主要内容是讲述明清至当代广州市海珠区 小洲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历程。小 洲村于宋末明初建村,村内小桥流水、古祠、庙宇 ;保留大量岭南特色的古建筑;有独特的乡情人物 ,是凝聚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岭 南古村。团队通过深入的调研,全面地掌握资料, 勾勒了明清以来小洲村的历史变迁。在明清时期珠 三角地区开发的社会背景之下,小洲简氏宗族逐步 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村内最重要的血缘组织,控 制着土地田产等经济资源。民国时期,小洲乡团成 为当地举足轻重的力量,小洲村民的生活受益于市 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并透过龙舟仪式与其他村落 发展出联盟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小洲村民的生产 、分配、消费等都由国家统筹。改革开发后,小洲 村的经济结构又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工业园、万 亩果园及艺术产业等多元经济形式,特别是艺术村 落的形成更是凸显了小洲村的独特。全书对明清以 来推动小洲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元素进行细致 考察,对于农耕经济及其酝酿的乡土文化、当代工 商业发展之际乡村的艰难转型亦进行探讨,从长时 段分析社会结构化过程,对珠三角地区乡村的未来 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作者对小洲的理解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理解小洲。自从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 了巨大的社会变迁。政权的更迭、社会结构的转型 ,产生了不同的时代主题。我们希望籍此书回答, 小洲人在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时,如何透过不同文 化策略的运用以经营生活。这些文化策略如何体现 着小洲人的生活智慧。 2、理解广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小洲受 到了广州文化精英、媒体及普通市民的关注而逐步 成为广州的文化风景。小洲故事的另一面,就是广 州文化心态的演变。这一文化心态演变的背后,所 折射的是广州在都市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 社会问题。在小洲故事里,我们又能读出另外一个 广州人的故事。 3、理解、珍爱传统。上述两层意义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我们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去 对待传统?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急速变迁、传统 与现代断裂的年代。如何从传统之中汲取生活的智 慧,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不希望 对乡土传统的保护,是在发展旅游的简单思维下进 行。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在变 相破坏传统。我们所希望的是,让读者尝试从具体 的人与事出发,理解“传统”并懂得在面对“传统 ”时,心存珍视之念!
目录
第一章 小洲概况 一 地理环境 二 行政建制 三 村落空间形态 四 宗族及居民状况 五 民间信仰 六 艺术村落 第二章 清代小洲:简氏宗族的建立与兴盛 一 明清时期的珠江三角洲 二 小洲简氏宗族的创建 三 教化与盗乱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的小洲村 一 清末民初“地方动乱”与小洲乡团的形成 二 李福林时期小洲乡团的发展 三 水运交通与商业发展 四 农业耕作和糖寮榨蔗 五 太公田和农民生活 六 新式教育与新式婚俗 第四章 扒龙船与地域社会的构建 一 仪式与乡村经济 二 龙舟活动与地域社会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小洲的社会改革 一 行政区域的变更 二 土地改革 三 水果生产 四 日常生活 五 文化福利事业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后的小洲村 一 行政区域的变动 二 香港归侨与小洲村的建设 三 工业园的兴衰 四 万亩果园的保护和发展 第七章 都市文化风景:艺术村、历史文化名村 一 艺术村的创办 二 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小洲 结语 附录一 小洲艺术区大事记及小洲游览路线 附录二 档案资料 附录三 族谱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