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诗经百句(口袋本)

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诗经百句(口袋本)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刘冬颖|总主编:陈引驰
  • 商品条码: 978710116933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 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 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 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 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 ”,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 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 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 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 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 精神世界。 《诗经》是歌,吟唱着 中国人的婚丧嫁娶与喜怒哀 乐;《诗经》也是经,塑造 了中国人温柔敦厚的品格、 朴素简约的审美和爱憎分明 的观念。黑龙江大学刘冬颖 教授从《诗经》中甄选精华 百句,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 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带领 我们遨游于《诗经》所描绘 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体 验那份源于生活的真挚情感 和无尽遐想。
作者简介
刘冬颖,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国学学会副会长,被评为“中国十大读书人物”、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获第三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已出版《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诗经变风变雅考论》等专著21部、译著1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积极传播古典诗词的吟唱之美,是国内古典诗词吟唱的代表人物。
精彩导读
《关雎》用音乐表白爱意 参差荇菜①,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②。 参差荇菜,左右之③。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④。 (《周南·关雎》) ①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生 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水面,开金黄色小花 ,叶可供食用。 ② 琴瑟: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弦。友 :此处有友爱、亲近之意。 ③ 芼(mào):择取,挑选。 ④ 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关雎》一诗中的君子初见到“淑女”,便一眼沦 陷,“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然而可贵的是,爱 情中的纠缠与痛苦,并不是这首诗的主题。诗的主旨, 在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君子”和“淑女”。 诗的内容是写纯美简单的爱,写一个“君子”追求“淑 女”不得时,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两人之间的距离到 底是什么?诗并未明言,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在其中, 比如家长阻拦、第三者插足,也没有山盟海誓,更没有 像《西厢记》中的张生那样爬过墙头去与姑娘幽会。“ 君子”的相思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淑女” 更是典雅婉约,甚至带着一丝神秘。 如何表白“淑女”?深陷相思之苦的“君子”,“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用音乐来取悦心爱的女子, 架构起一座美丽的爱情桥梁。 “君子”为追求“淑女”所演奏的“钟鼓之乐”, 古代指宫廷或庙堂的乐舞,这向我们隐晦地透露“君子 ”和“淑女”高贵的社会身份,男女一起走向庙堂欣赏 钟鼓之乐,意味着走向婚姻。 《关雎》这样一首爱情诗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 制、行为谨慎、以婚姻为目标的爱情。古代认为这是很 好的典范,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 完成对人的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关雎》引导了中国 人如何追求百年之好,你领悟到这首诗的关键了吗? 教我如何不想他?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②。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③? (《郑风·子衿》) ① 子:你,诗中女子指称她的情人。衿(jīn): 即襟,衣领。 ② 悠悠:忧思的样子。 ③ 宁:难道。嗣:寄,留下。 春秋时期的郑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又因为郑国 所处为殷商旧地,民风自由,文学艺术的创作风格与春 秋诸国相比,更加多变、多元,也更加言情。班固《汉 书·地理志》中说:“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 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郑风》总共
目录
我们的“传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负担还是资 源?这个问题曾经,或许至今仍会引起人们的争议。 在我看来,答案是清楚的。 世上没有纯然正面的或者纯然负面的存在,既有 的经验对于当下及未来的价值如何,端赖我们自己的 抉择。今天,我们应该都了解,所谓“传统”不是 过往存在的一切,而是被身处时间下游的我们在此刻 所看取、认同和实践,从而得到延展、生发的那一部 分。我们不是被动地承受“传统”的影响和作用,而 是在承受的同时,站在我们当下的立场,努力尝试着 塑造“传统”。说到底,我们的当下和未来,由我们 自己负责,而不是任何过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既往的文化传统,在人类文 明的发展之中,历史既悠久而绵延,蓄积自非常之丰 厚,足以成为我们的资源,供我们弋取、参稽、实 践。这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先人们理所应当怀抱感恩 之情的缘由。 中华文化的多元丰富,呈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 诸方面,而各层面的传统文化当今的存在与价值,容 有不同的现实意义和可能前景。物质文明曾有的光 辉,已经历了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术进步的挑战;制 度的构造在空前扩大的时空范围内,处于与不同文明 的别样类型持续的协商、通约之中;观念与思想的世 界在显示着独特的精神取向的同时,有待更深入的沟 通、理解和互融。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走近乃至走进我们自己的 文化传统,尤其是观念与思想世界的路径,是通过 传统的典籍。历代流传至今的中华经典,最为直接 而全面地承载了我们的文化。我们文化的历史信 息、知识经验乃至聪明智慧,有赖经典文本留存、 展现在我们眼前。 中华经典,远可追溯至三千年前,近则可晚到近 代一二百年间,广涉从物质文明到思想精神的广阔 世界,或长篇巨制或精悍短什,或独抒己见或众声 喧哗,或曲折深奥或直白如话,或想落天外或精思入 微,数量既夥且形态各异,辩理怡情而各有所宜,上 天入地至涵括万有。遍读经典,尽览智慧,只能是理 想;钩玄提要,萃取精华,才可谓现实。 “中华经典百句”系列,有意择取历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且对当下有积极启示的经典文本,寻章摘句, 直取关键,对原句加以易解的注译,缀以解说者的认 识、领悟和发抒,期待读者能与解读者一同尝脔肉而 知鼎味,窥一斑而略识全豹。 或曰:“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 片段’,如此截取语句,岂非破坏了经典本来的整体 光华?”然而,古典诗学中有所谓“诗眼”之说,陆 机《文赋》也提到文章中“片言而居要”“一篇之警 策”的情形,经典篇章本身终究内含有精彩而关键的 语句,无妨采撷;进而,即使采撷之后的片片闪光与 原初的整体光华不尽契合,但如月映万波,水波所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