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法律法规新闻纪律允许的空间内取材取证

在法律法规新闻纪律允许的空间内取材取证

  • 字数: 356
  • 出版社: 江苏人民
  • 作者: 丁邦杰|
  • 商品条码: 978721429470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传授记者暗访 实操的上乘专著。它全方位 讲解了记者暗访的七种手段 和前提条件。对暗访的内外 条件创建、陷阱取证难题及 其法律界定、记者暗访的六 大禁区、媒体操作应有的请 示汇报程序、暗访侵权的四 步善后处理等,均提供了切 实可行的理性导引或应对方 案。这是所有媒体和记者从 事隐性采访,所必备的新闻 专业主义常识,不懂不知可 能遭遇困境甚至不测。 我国至少近20年来,尚 未出版过这种实战实用实惠 的记者暗访业务专著。真诚 推荐,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丁邦杰,高级记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江苏商报》总编辑、《金陵晚报》副总编、《南京日报》部门主任等职。新闻从业30多年码字总数400多万,其新闻作品先后3次分别捧得“中国新闻奖”以及“江苏新闻奖”,另有30多次获“赵超构新闻奖”和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江苏省好新闻奖的特等奖及一等奖等。人民日报出版社曾出版其专著《秉笔写春秋》。曾深入美国找到曾拍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现场纪录影片的约翰·马吉家中采访,促成其摄影机和珍贵历史胶片无偿捐献给中国,它已成为那场血案最重要的历史铁证。2004年4月应邀作为亚洲记者论坛特邀主讲嘉宾之一,在马来西亚作《新闻记者与世界和平》主题发言并受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不得已而为之的隐匿取证手段 一、公开身份无法获得 二、暗访对象违法犯罪 三、紧急情况亟待捕捉 四、社会公共利益驱使 第二章 新闻暗访的基本概念与源起 一、隐性采访中的三种隐匿 二、介入式和不介入式 三、暗访的操作空间 四、记者追求的理想效果 第三章 记者可用的几类特殊暗访手段 一、旁观记录型 二、体验感受型 三、声东击西型 四、猎取获得型 五、圈套诱饵型 六、卧底彻查型 七、混合交替型 第四章 记者暗访的法律依据 一、上位法与下位法相关法条 二、暗访取证合法的排他性要求 三、不享有特定司法豁免权 四、目的正当性不是触法的理由 第五章 国内外记者暗访基本规范 一、外国媒体的自律要求 二、港澳台媒体的行规 三、我国主流媒体约束 第六章 暗访中的两类陷阱取证 一、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 二、恶意诱发型陷阱取证 三、设陷原则、适症对象及限度 第七章 偷录偷拍的内外屏障突破 一、不批准之说服艺术 二、进不去之三十六计 三、偷不成之技术创新 第八章 暗访写作中三对矛盾的处理 一、逼真再现与回避违法 二、公开报道与“线人”安全 三、发表时效与司法处置 第九章 记者卧底的非常风险应对 一、遭遇生命安全威胁 二、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或非法拘禁 三、司法处置中可能的“一锅端” 第十章 不得乔装的几类特殊身份对象 一、国家公务员 二、部队现役军人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第十一章 记者暗访的六大禁区 一、国家秘密 二、司法秘密 三、公民隐私 四、商业秘密 五、未成年人 六、法庭审判 第十二章 媒体内部请示汇报批准程序 一、非紧急特殊情况的事先原则 二、无特别需要的“非单”原则 三、暗访前暗访后的备案原则 第十三章 暗访侵权的四步善后处置 一、停止侵权 二、赔礼道歉 三、消除影响 四、赔偿损失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